對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土星時間》蔣亞妮。印刻,2024。

《土星時間》蔣亞妮。印刻,2024。

那時我才明白,比起無用的文學,活在對寫者、對寫作的敵意中,或許才是一種巨大的逆境。在付出努力與公平之外的所有交換,都是勒索與傷害,好比假裝拿著幸福交換寫作,這樣的交換即使成立,都是不幸福的。

有一路散文是我特別喜歡,每讀一句就自動在腦海裡生成一大段落的回應,激起無盡的話語那類,比方《步行書》或是《與死者協商》、《勘誤表》、《這是水》、《關於衰老這件事》,它們不是解答之書,反而是問題之書。

《土星時間》也是問題之書,近期的睡前讀物,它讓我想起還在台北上班通勤時,坐在位子上讀喜愛的散文集,總是過了站,忘記下車的日子。其實也不是真的不知覺地坐過站,或許有意與無意成分一半一半,那一半的故意可能是心裡渴望著時間被校準回原本1x甚至更慢的速率。遲滯的時間,於此刻這張底片上顯影。老話說看到星星是看到幾萬年前的光,寫散文的人都知道這個奧秘,我其實比較喜歡說散文是浪漫的落後指標,而我們都在等待現實的長鞭效應,不知道那個什麼何時會來,給我巨大的衝擊。

能讀到這種對時的文字有無比感激。

在讀《土星時間》的時候我頻頻想到那些寫過的,以為給了某段時間一個暫時的解釋,也知道只是暫時的,「那個什麼」會再席捲而來,但真正降臨時又讓自己再一度面臨審判:那答案夠好嗎?

寫散文其實令人喪氣,不僅是文類上被降階,更讓我感到難堪的是符號的能指會回過頭來指責、動搖、試圖改變我的所指,事實上它們並不在同一個語境裡。我曾試圖滿足所有被我寫到的人事物,但你也知道這種想要世界和平般的願望終究徒勞,多麼像一個人原想在自己的世界裡扮演自我的救世主,卻在眾人面前演成了跳樑小丑,什麼都不是,試圖討好但誰也沒真正被討好,只能淪為阿多諾所說的反審美化:本來該是凝結真實,將物質遠遠隔離於精神世界外的藝術,反而讓人可以伸手進你的作品裡指手畫腳起來,變成現實世界一種交換的物質。比方你的稿費,你的貼文案讚數,你的聲量流量,最令人厭惡的,是你與你周遭之間的關係,亦然由你筆下的他們作為一種交換。

所以決定不寫,除了因為寫不出新的樣子,除了懷疑自己每個暫時的答案都如此淺薄而我仍在等待離此刻更久遠的遲覆的新解(甚至,我懷疑在有生之年看不到最佳解),然而最終,自己苦心造詣的答案,也會因為它成了「散文」,變得不純粹。

脫離睡前的土星時間,偶爾我會收到出版社寄來的贈書,讀到一些很新的散文,比方寫校園家族童年,那種新是寫作者的初試啼聲,有一種不知道周遭蛇蟒猛禽環伺的勇敢,對世界發出一點聲音,不夠美妙但嘹亮。

我曾有過那樣的聲音。令人喪氣的是,悔其少作,其實是一種近鄉情怯的奢侈。


avatar-img
55會員
70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的其他內容
「散文是認識世界,寫詩是指認未知的狀態,而小說是延長剩餘的生命。」 這篇閱後寫很久,從出版社告訴我馭博要出版小說集、出版社寄電子檔來、寄紙本書、對談前寫信討論、書展對談、書展後把《外出偷馬》撈出來再看一遍,約莫橫跨半年的時間。
「你只不過是許許多多人裡面的一個而已。」她坐起來,赤裸又沉重,是我熟悉的樣子,她的樣子令我厭惡到了極點也害怕到了極點,我大吼:「休想,我不是。」接著我開始啜泣,因為我知道這一天會來臨,我發現這世上令我最害怕的就是作為馬格利特畫中的那個男人,在鏡子裡他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後腦袋。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這段文字可能惹人不快或反感,要不然就是被扣上壞品味的標籤。我有權利寫下親身的經驗。事實就是事實,沒有高等或低劣的分別。對於這次經驗,如果我選擇輕描淡寫,我不啻在隱瞞相關事實;這樣一來,我也站到男性宰制的這一方。
「想像裡的世界不會改變——即使,即使我們終究要離場。」 我通常以為變化才是寫散文的核心,坦裸可能只是基礎姿態。說變化,也只是個便宜行事、無所不包的詞。
以前總會覺得有一部分的文學是藏匿的技術,比方把意義藏進意象,把思辨藏進人物和情節。現在想想自己這種說法似乎不太對勁。小說本質上應該是多線的,但因為敘事角度之故通常只會出現單線,把這句話丟進生活裡也一樣。
「散文是認識世界,寫詩是指認未知的狀態,而小說是延長剩餘的生命。」 這篇閱後寫很久,從出版社告訴我馭博要出版小說集、出版社寄電子檔來、寄紙本書、對談前寫信討論、書展對談、書展後把《外出偷馬》撈出來再看一遍,約莫橫跨半年的時間。
「你只不過是許許多多人裡面的一個而已。」她坐起來,赤裸又沉重,是我熟悉的樣子,她的樣子令我厭惡到了極點也害怕到了極點,我大吼:「休想,我不是。」接著我開始啜泣,因為我知道這一天會來臨,我發現這世上令我最害怕的就是作為馬格利特畫中的那個男人,在鏡子裡他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後腦袋。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這段文字可能惹人不快或反感,要不然就是被扣上壞品味的標籤。我有權利寫下親身的經驗。事實就是事實,沒有高等或低劣的分別。對於這次經驗,如果我選擇輕描淡寫,我不啻在隱瞞相關事實;這樣一來,我也站到男性宰制的這一方。
「想像裡的世界不會改變——即使,即使我們終究要離場。」 我通常以為變化才是寫散文的核心,坦裸可能只是基礎姿態。說變化,也只是個便宜行事、無所不包的詞。
以前總會覺得有一部分的文學是藏匿的技術,比方把意義藏進意象,把思辨藏進人物和情節。現在想想自己這種說法似乎不太對勁。小說本質上應該是多線的,但因為敘事角度之故通常只會出現單線,把這句話丟進生活裡也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19 有時候,我們迫切找尋的不是解釋。
Thumbnail
讀了蔣亞妮的散文新作《土星時間》。 本來應該更早讀完這本書,但台北書展帶回來的書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隨手看哪本書在箱子裡最上面就先讀,直到這幾天覺得有些自己想讀的書要先找出來先讀,才把壓在箱底的《土星時間》翻出來。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泡久了,就會意識到一個“同代人”的概念,同使用華文閱讀和寫作,時間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19 有時候,我們迫切找尋的不是解釋。
Thumbnail
讀了蔣亞妮的散文新作《土星時間》。 本來應該更早讀完這本書,但台北書展帶回來的書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隨手看哪本書在箱子裡最上面就先讀,直到這幾天覺得有些自己想讀的書要先找出來先讀,才把壓在箱底的《土星時間》翻出來。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泡久了,就會意識到一個“同代人”的概念,同使用華文閱讀和寫作,時間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