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有計畫再執行,還是邊做邊修正?( 談投資,舉老朋友根基為例 )

2024/03/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以下轉貼自我臉書 3/28 早上貼文

.......

這似乎是沒有標準答案又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

原則上很多東西都要有準備再執行,預想執行時可能發生的狀況與應變對策,執行時才不致停下來花時間想該怎麼突破然後前進,而事後可以復盤檢討,好讓下一次的執行更順利,也就是管理學上的 PDCA,也就是古話說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這樣看來,爭論應該不會發生。那麼,有哪些事情是不適合上述狀況的呢?( 指不大需要準備太多或太久的

▍創業

最典型的應該是「創業」。創業要想 (計畫) 很多東西,包含資金、客戶、供應鏈、員工、工作室、稅務甚至水電等等,而且,還沒講到最核心的商業模式

這些要先計劃,但計畫不宜鉅細靡遺皆要求完美,因為等每個項目都計畫都確認好了,時機和客戶可能已經流失。我沒創業過,如果說錯還請留言指正喔。下面講投資,這我比較有把握

▍投資

投資也要計劃沒有疑問,但與創業很像的是,一樣不能面面俱到地計畫才下場,最大原因我認為是:「場外場內的感受完全不同」

舉例,A 和 B 打算買台積電,先不管股價 700 或 800 元,所以 A B 開始計畫怎樣研究追蹤,以及進退場和加減碼的策略。可能花了一個月計劃,結果 A 有買,B 沒買

A 買了,可能賠錢,也可能賺錢,因為錢已經投下去,A 對研究追蹤和策略這些計畫會變得更敏感、甚至因為已經投資了所以會進行計畫的修正,畢竟風險已經存在 ( 或者說想賺更多,因為做對了呀 )

而反觀同樣有計畫但沒下場的 B,雖然台積電股價每天都有,但與 A 相比,B 少了臨場感、代入感與迫切感,正如古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投資的初登場:試水溫

承上,所以包含我在內的有些人常講「試水溫」,就是因為需要那份「臨場感」。那既然是試水溫,資金絕不會 100% 投入,好比放完溫泉水,我們先用手腳摸一下會不會燙,剛好的時候才全身浸入

如果燙 ( 賠錢或不如預期 ),就放冷水先不泡湯;如果不燙 ( 賺錢或一如預期 ),就安心泡湯好好享受

▍投資的試鍊:在錯誤中學習、要從好到更好

即使試過水溫,真實投資依然變數很多,好比溫泉泡到一半突然水不夠熱、隔壁傳來惱人嬉鬧聲之類的

因此,投資路上是「在錯誤中學習」以及更重要的「要從好到更好」

1、在錯誤中學習

不論基本面技術籌碼派,主動投資難免錯誤,錯誤發生時就是停損與檢討,投資與很多東西一樣,是在錯誤中學習

2、要從好到更好

更重要的是,經歷錯誤與失敗後,要誠實檢討,要想辦法自我提升。檢討不難,最難是誠實;自我提升很難,關鍵是不斷學習與思考。很抽象沒關係,我舉老朋友根基為例

2020 我剛買時可以視為試水溫,接著用當時思維閱讀財報緊盯在手訂單,後來發現不對勁,產品組合更重要;

又後來,我發現商業模式也很重要,意思是上市櫃掛牌營造公司 20~30 家,一樣是做生意,憑甚麼與根基做?

再後來,我發覺在手訂單、產品組合和商業模式以外,政策也很重要,因為政策好比大染缸 ( 染色用的缸 ),缸內的顏料 (政策) 如果夠濃,那麼布 (根基) 很快就會染好

以上是吃完早餐的感想,很粗淺見笑了,歡迎留言討論喔

圖源是網路線上免費圖庫

單純分享投資觀念 沒有股票買賣推薦之意喔!

raw-image
1.3K會員
961內容數
這裡是個集「股票投資」、「文字創作」和「享樂人生」的天地,希望承熙我自己的心得能帶給你幸福,當然包括有收入的幸福。2021/8 轉為全職投資寫作後的我,可望把相關心得統統給你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