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得曾有一份愛存在
Remember, love existed.
如果從建築上討論香港的公共屋邨,概念上其實很像Lego,一言以蔽之就是把ABCD拼在一起,組合成1234,放在甲乙丙丁的地方。
我會說「建築上」的屋邨「很香港」,很快可以被複製,很迅速可以塞進很多生命,很建築上的「無機」(香港最有機的應該是鈔票我猜)。
但也正是因為建築上的「無機」,屋邨變得超級有趣!當窗景看出去或看進來的自然少了,就會多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關係。
倘若我們回到建築本體上討論Slab型的大坑西邨,8座樓不是單翼長方型就是單翼長方型加上90度轉角的變形(我一直覺得大坑西在建築上好像魔術方塊),實際走訪加上參考wiki的平面圖,就會知道樓梯不是被塞在單翼的中間和左右兩側就是被放到90度轉角處。
在這個本體結構下,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公屋為了有效利用空間(因為就是要塞很多人咩),機電、管線、垃圾處理等等大概都在梯間區域位置,加上大坑西邨設計上梯間多處開放外露的特徵,這些邊角和管線,自然也就變成隔壁棟的「風景」,兩雙筷子並排,你看我我看你,我欣賞你的水管,你看著我下班爬樓梯回家,就是住戶幾十年的日常。
不負責任的香港屋邨冷知識講那麼多,只是想表達自己在大坑西「被消失」前,想透過底片找到一些建築的碎片記憶,無論是結構上的也好、關係上的或時間軌跡上的也罷,在建築本體的某處,都是曾經被稱為居住的風景。
每個故事最終都要親口說再會的。
試想,如果大坑西的建築有機會開口說再見,他/她想說什麼?
聽起來絕對很玄很幹話,住屋邨的朋友永遠都會嘴我又沒住過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且我也不覺得公屋在建築上有什麼好文青浪漫的,但我依然相信建築會記得!
我想是因為這是香港吧!
在這座城市裡,潮濕會滲進磚瓦牆壁,酷暑會緩慢曬乾留下痕跡,風球會吹破某處碎片留下傷疤,春霧會親吻傷疤褪去顏色,一切一切、歲歲年年,都留在建築本體的脈絡裡。
「請記得誰有停留過,請記得曾有一份愛存在過,請記得留著感覺過渡在人海,我記得炙熱曾盛放。」
因為建築記得,所以你會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