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artists get succeed — 關注藝術家如何爆紅暴富 — 非常膚淺無聊反藝術的題目(研究的藝術家不一定膚淺,但一定要知名),正是這個主題要研究的方向。藝術家需要吃飯,需要被人知道,不然餓死著畫有何意義?
作為一個膚淺的調查,充滿野心的孫遜一定榜上有名。被中國當代藝術獎(CCAA)授予「最佳年輕藝術家」、其動畫作品曾入選柏林電影節與威尼斯電影節。孫遜曾說過,他是一個收集家。他收集東西,不斷、用力,甚至痛苦的收集。他說:「我收集了影展,達到一百分,然後停止,夠了,下一個我收集美術館,Metropolitan,Moma ……」。孫遜用指標性的取得展現了他的雄志,這個策略不容易,主攻藝術權威在打響名號。我們來看看他的藝術作品怎麼吸引當代藝術權威的注意。
我收集了影展,達到一百分,然後停止,夠了,下一個我收集美術館,Metropolitan,Moma ……
成長史
孫遜出生於中國遼寧阜新的工人家庭,他表示,那裡的環境因為採礦工廠而混濁,也是髒亂的,或許孫遜畫中無秩序與狂放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他有一個支持他學藝術的爸爸,爸爸跟他說,學藝術很好,不要搞政治,政治使人發狂。然而,當時的他是活在兩個政治生出的故事下。白天在學校時,他聽官方描述的中國歷史;到了晚上,他的父親與奶奶跟他說更個人化的歷史真相。例如,他的奶奶曾被押廣場上,被迫戴高帽子,因為她出身上等家庭而被批鬥。
孫遜15歲時離家到中國美術學院附中(高中)上學,在偏鄉和新興現代化都市之間,感到強烈的經濟與文化震撼。他說:「在我長大的地方,包括我父母在內的每一個人都在工廠工作,他們認為做生意的人都是邪惡的資本家,但是在杭州,每個人都從商」、「我到杭州去上學的感覺就像把一個北朝鮮的小孩丟到紐約去」。官方歷史與家庭故事,共產工廠與新興市場經濟,過去與現在。
之後,孫遜去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學習,大學的他非常窮,無法負擔買相機,但是他對電影有高度興趣,就自己畫了一部動畫,當時他甚至不知道那是動畫!離開學校先在一個知名學院教書(沒找到資料是哪一間,但他自己很討厭那一間,説他們只要錢哈),2006後他建立了自己杭州的π格動畫工作室,工作是2009遷至北京。
而他的展覽歷程開始的更早,2005第一場是新加坡 ShanghART香格那藝廊的 《昆蟲考古學》。早期的展覽約莫辦在北京、上海香格納畫廊和紐約肖恩凱利畫廊舉辦多個展覽。在2005–2010孫薰集中火力在創作動畫,參加了無數個影展。而10年到13較少紀錄,僅釋出一些小作品,直至14年又以在香港馬凌畫廊的個展《美麗新世界》重出江湖。透過接各大美術館的委託,每隔一兩年在事處大作品。整體而言,孫遜代表作品包括: 《魔術師黨與死烏鴉》(2013),《一場革命中還未來得及定義的行為》(2011),《21克》(2010),《人民共和動物園》(2009),《新中國》(2008),《安魂曲》(2007),《異邦》(2006),《魔術師的謊言》(2005)等。
媒材・風格・精神
孫遜使用的媒材木雕版畫、水墨畫和數位掃描後做成的動畫。對於媒材的選擇,他分享過「高中的時候一直畫油畫,我是油畫實驗班的。但我討厭國美那個油畫系,他們很專制。考版畫係是因為版畫系的老師很開明,我是為了這個開明的氛圍來的,而不是為了版畫來的。」所以,他在版畫系期間做的所有版畫,包括印數在內,一共也不到20張。而他又只喜歡木刻,而且刻完不印,因為喜歡刻板質地,那種有手感的東西;轉印一層就感覺冷冰冰了,刻完之後就直接交板子當作業。
而在風格與藝術前輩的影響上,孫遜表示自己起初是受到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影響,除了同樣畫在報紙上,更重要的事世界觀,還有畫風。至於畫風的變化,有人說早期有點像丟勒(Albrecht Dürer),接著很細膩的表現主義素描,又回到木刻,然後到借用宋畫風格,孫薰回應自己在風格上的要求:
一、過去藝術家會一直複製自己的風格,但孫遜拒絕被風格定義。背後最大的邏輯就是盡量不重複自己。
二、手感他也另外補充「作品的風格也是由時間的長短來決定的。在做了很多駐留計畫之後,我慢慢就不再預設什麼了,一切都是隨機的,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展開。」
背後最大的邏輯就是盡量不重複自己。
而在藝術的精神性上,我們都知道孫遜的作品從最開始主打政治寓言,例如《昆蟲考古學》表達他的同胞們接受欺騙並允許當權者對他們努力成果的非法吸食;《魔術師的謊言》主角是一個偽裝成魔術師的政治領袖,諷刺地呈現唯一合法撒謊者;《一場革命中還未來得及定義的行為》講述了一名普通中國工人一天的生活,始於鬧鐘響,終於一場炸彈爆炸。我們可以小節孫遜最顯著處理的議題「用比喻的手法處理觀者對中國複雜歷史的感知」。
不過,在作品的意義上,他拒絕做一個只討論政治的藝術。孫遜的住處擺滿了以鳥和恐龍為主題的水墨畫,他不認為他的作品完全是政治性的,他認為作為一名藝術家,只關注政治主題是非常危險的。他在訪談裡說到:「在我的作品裡面,我試圖抓住的就是時空這個東西。時空是最大的命題。然後,這裡面又涵蓋了政治、哲學、歷史等等這些東西,但它們永遠都是在時空之下展開的。」
孫遜的靈感來源極廣,政治漫畫、生物學書籍、說明書和新聞短片、旅遊經驗。孫遜被各類展品深深吸引,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四處探索,在生物多樣性展廳拍照,還拍下了各種鳥類的模型。他參觀了西點軍校的博物館,其中有從古代戰爭到現代反恐戰爭的軍事史,陳列着描繪軍事衝突的模型。他每到一個地方首先會先學習那個地方的歷史,了解那裡的人文。上次在英國去科切斯特駐留時,就做了作品《人民共和動物園》。
綜評
讀了這麼多的訪談,我認識的孫遜,個性就是大氣、反骨,並且點子無數又行動力十足,其實他的作品也好想像,看了的確就像出自這個人之手。我會將孫遜的成功歸因於「大量」、「刻板印象題目」。我想手感、因使用墨色而呈現的黑色調可以是我們認出他的特色,而風格之所以如此多變又能自成一格,我認為可以歸功於「量產」。有藝評家曾說:「孫遜是如今活躍在中國的最年輕、最多產的視頻藝術家之一。」用水墨畫動畫,用木板刻印做動畫,那個量極大呀!
而刻板印象題目是一個天生的揀選。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禁忌又勁爆的話題,可能是歷史、可能是民族風格,能否將這個話題呈現的有引爆性,讓人不斷地被這個話題縈繞,因而不得不正視它,就是藝術家的操作了。孫遜的手法包括中國是特色的筆墨,在作品裡變成強大的力道以及沈重感;諷刺與暗喻是的角色選擇,會勾引人的既視感卻又不協調。
整體而言,孫遜的成就一定是全球性的。最後,我們用他對好作品的註解來下一個結尾:
「我看作品首先看的是藝術家的企圖心,看藝術家對新的世界觀開拓到什麼程度,也就是對世界觀的貢獻。在既有的經驗裡面,把東西做得再完美,它的突破性都沒有對世界觀的開拓重要,後者俱有本質上的意義,這是我比較看重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mca.com.au/stories-and-ideas/%E5%AD%99%E9%80%8A-%E4%B8%8E%E4%BE%AF%E7%80%9A%E5%A6%82%E7%9A%84%E5%AF%B9%E8%AF%9D/https://kiangmalingue.com/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5/02/Sun-Xun_e-catalogue-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