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與生涯接軌的困境:面對畢業大學生的反思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因為回去帶社團的關係,偶爾會參與到高中生在討論,大學專業要讀什麼才重要,雖然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領域,但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領域。仔細想想,過了四年,面對大學畢業,我也同樣在這個問題裡。相信這個抉擇,幾乎是每個人都經驗過的吧?

而身為幾乎結束大學生涯的畢業生,也不少人反應,其實大學真的,沒有訓練出未來職涯需要的技能。年少自己拚了命進去的系所,也才發現不知道如何就業,許多系所訂定的課程實屬無義,有些人選擇提早打工實習、有人選擇換跑道,拿不住主意的人繼續讀研究所。以往自己的經驗跟體悟,想對有關「大學」這個階段會出現的議題做一些回應。

在【選系】的環節,我認為有兩種領域的課程是值得修的,一是【基本實力】,特別是英文系與體育系,這兩個系所的訓練項目是「台灣人普遍排斥,但卻組成身而為人最基本的實力,普世溝通能力跟健康的身體」,當然自學是可以精通的,但這兩個訓練實是太基本、台灣人又太不愛練習,我反倒推薦不知道要往什麼領域 (特別是文組生) 的人選擇這兩個系所。你選其他系所未來都可能後悔,但選這兩個專長,未來決不會後悔。

二【真硬實力】,這個真硬實力特別指硬體設備,例如機械、醫學,入學者不只會學習某項技術的硬實力,也能使用個體不太可能擁有的器材資源。不過,在醫材公司的員工也曾經跟我分享,其實「醫」類學生也不一定會操作硬體醫療器材,很多都是醫材公司的業務員去教的。

總之,上述兩種【基本實力】與【真硬實力】領域的共同特徵是希望讓學習者不會後悔大學花四年在這個專業,但畢業後卻用不到。在職場上最需要的技能也就是基本實力跟真硬實力,產業知識跟工作流程都是進到該產業可以在學的,但是基本實力 (文組) 跟真硬實力是需要時間培養、熟悉的。

然而,我個人認為選系只是一個小環節,大學教育出現最大的問題是【評量方法】。曾經去加拿大教育見習的我,發現到當地的老師所設計的評量方式,會是「模擬未來職涯所需」。例如,同樣是讀一篇課文,台灣測試學生是否熟悉與理解內容的方式是考試,而加拿大老師則是出情境題,學生可以依據這篇文章:

一、設想自己是一個記者,寫一篇報導說明這個課文內容發生的事件;
二、作為一個諮商師,試想文本中角色會遇到什麼問題寫信給你諮詢,而你會怎麼回答;
三、作為一個場景設計師,畫出文本中事件發生的地圖,並說明在該場景內所發生的事情;
四、作為一位畫家,為文本中的角色畫出肖像畫,可以是抽象或他物的呈現,並說明為如此呈現提出自己的觀點。

加拿大老師設計的評量方式就是職業模擬,另外,他們的音樂課評量就是辦演奏會,美術課評量可以是設計全校紀念冊、家政課評量是負責全校的午餐、商業課的成果是創業、化學課的成果是編撰癌症說明手冊。老實說,只要學校階段能將評量方式更接近未來職場會使用到的技能,產學的落差就不至於這麼誇張。教育學程的教授時常體醒我們,評量目標跟課程活動背後的意義是【你希望學生體驗到什麼經驗、你希望學生在過程中被訓練什麼技能】。考試訓練的學習目標就是快速精準的回答和背記、狂練考古題就好,哪一個工作會需要快速精準的回答和背記? 哪一個工作每天會用到考古題? 學生反倒被「未來也不會用到的體驗和技術」混淆了職涯選擇,還順道打擊的自我效能。

其實,工作和海外參訪後,很大地提昇我自己的信心,發現台灣其實是非常有產出能力和勤奮工作的,只是就是「迷惘」跟「害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喜歡什麼,通常選擇有「錢多」或簡單的工作能體現自己「做得到」。

我自己的經歷是一直靠著「做得到」的專業項目升學,老實說喜不喜歡這個項目早已無從得知了,唯一知道的是,這個領域錢賺不多。過去見識少的時候覺得自己個性跟環境差異大,可能個性不適合吧,後來多知道一點後,發現這個領域的頂尖人士也有跟我性格類似的。不過就靠著這個專業繼續學習,也有兩年很認真的預備這個領域的就業知能。在大四的寒假,突發奇想,不然試試外面的商業世界好了,跑去應徵了一個人資實習,發現自己做的很上手。一貫無比天真的我就想,不然轉正看看好了,這個工作這麼好玩,沒想到,卻被正職的壓力擊潰,陷入一個短期的憂鬱。

短期憂鬱的症狀其實很明顯,原本超愛吃的我完全吃不下,可以午餐晚餐不吃;可以工作從早到晚的我,下班回家只想躺在床上,有時候會坐著發呆,就一直拔自己的頭髮四小時;推辭所有社交,連看劇都幫助不了我舒緩情緒;想哭、想哭、不想起床、不想上班。只做了三個月,毅然決然離職,不是職場不好,是我進入到這個環境,身體自然反應的焦慮和恐懼讓我受不了。

這時候就面對到靈魂拷問,主管老闆其實是關心我的,就問,所以你想要做什麼?這個問題開始了我一系列的焦慮與迷惘,因為我不知道,而且我主要是想要離開自己原有的領域做探索,所以同時,我怕我做不到。這個感受真的非常非常可怕,感覺到自己都不認識自己,感覺到自己沒有能力面對未來社會,尤其是和男友打算在近期結婚,除了職涯探索外,一定的收入變得無比重要。這些日子,真的是非常黯淡、無力、徬徨的無日無夜。

我覺得這時最幫助我的慢慢回復的幾個步驟:
一、大量閱讀JD,看看世界上有什麼好玩的工作、工作的價位落在哪裡、這個工作的發展性(是需要時間累積還是可以自己額外衝高的呢?)。檢視自己想發展的領域「們」有哪些職能我缺乏。因為前一份工作是招募,其實當時就有習慣注意不同種工作和職涯發展。
二、整理前一份工作的能和不能。其實會很抗拒再回想起工作,可是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歷程,我必須知道自己未來需要避免什麼情境,或是如何修正,如果能找到一些工作時的成就,也能幫我平復自己的挫折感。所以就硬是邊想,邊跟朋友討論,諮商,寫日記,常常回顧到一半就開始哭,身體蜷縮在一起,害怕的情緒又回來找我。哭了就睡著,睡醒又再繼續。
三、性向測驗。「生涯阻隔發展因素、生活價值觀量表、生活彩虹探索量表」除了使用學校的測驗資源、MBTI、也推薦完全免費的http://yin039578.appspot.com/PT.html,在做事上我屬於「組織型」性格,這給我的暗示是可以往這方面的發展。總之就是多方面了解自己,我的心理師說「我們就亂槍打鳥一下」。
四、記帳和排程。上面提到我們打算結婚,收入的地位變得重要,這些記帳跟排程對於混亂的我安定內心很重要。
五、重建信心。我找了一份非常無敵簡單的助理職,當然助理就是工作內容繁瑣,需要高度細心,但老闆也對我非常好,讓我能做做我喜歡的寫文章和經營網站。重點是,這個過程我一直被老闆同事稱讚,雖然這些稱讚很虛浮啦哈哈,因為工作很簡單,可是我也是認真的收到心底,讓自己一點一點回覆能量。

而我自己整理出來的能力、喜好跟目標:
一、我喜歡有時間可以準備的工作,我有什麼就說什麼,立即性的一對一互動我容易緊張,並且講我沒有的話術我也容易緊張。我不習慣一直講話。有時間可以整理的工作我可以整理的很好,可以有架構、美觀排版,可以達到對細節的要求。
二、我喜歡從事有價值的工作,能夠在產出中對社會有貢獻,這個幫助他人帶給我非常非常大的動力。
三、我痛恨加班,或是隨時隨地都在上班。但是我上班時間一定非常認真。
四、我痛恨一直看電腦,我的眼睛不好。
五、我對於目標的追尋是找到一個硬技術,是我花了時間後別人不容易取代的。
六、我希望這個專長和工作是跨文化的,我希望有機會去國外生活。
(BTW我喜歡故事,看劇看漫畫看小說,寫作,寫故事)

當然,整理出這些對於自己的認識就不焦慮了嗎?在沒有找到一個這樣的工作前,都是會焦慮的,甚至找到了,難道公司永遠不會倒?難道技術不會更新而被淘汰?難道不會遇到惡同事?焦慮是永遠存在的。我還是妄想一勞永逸地解決焦慮,我太討厭焦慮了。身為一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基督徒,我想再試,這個是可能很長,可能十年、二十年才會看到結果。但我把這個放在我的禱告裡,看看上帝帶我去哪裡。

0會員
7內容數
八年級實習生,跟普通人一樣找工作、吃喝拉撒、談戀愛結婚。 超愛看實境秀,打算把人生當作實境秀來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