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三年前,在伏見燒烤名店「鳥せい」店鋪旁,不經意發現的那一口清冽甘甜 ~「白菊水」(喔,原來這是伏見七名水之一啊!)。
我們從此愛上了京都的水,雖然市區裡的”自來水”生飲就已經很好喝了(水源其實是引自琵琶湖水),但在散步遊歷時已開始習慣帶著空瓶,一路汲取京都名水。
不但消除了散策時的口渴乏累,也不忘晚上多帶一瓶泉水回飯店泡茶、沖咖啡,為一天的遊興增添了不少樂趣。
銅駝會館旁的這口水井,其實是一處不見經傳的地下水源,但在社區居民眼中卻是重要的取水處。
不同於其他位於神社裡的泉井,取水時間有寺方的限制,這裡卻是24小時,但是別忘了要投一點零錢作為管理養護的費用。
在”京都人的私房雅趣 ~ 木屋町珈琲夢譚篇”,提到這裡的水純凈柔軟、回味甘甜,是最能提升咖啡品味,連茶道宗家也不得不佩服的一口井。
京都人與井水,有著無法分割的深厚情感 ~
平安京建都已超過一千二百年,水資源卻依然源源不絕。京都盆地西、北、東三面環山,山脈湧出的泉水潤澤大地,而地底深處的不透水層,也蘊藏著不遜於琵琶湖的豐富水脈。使得京都處處都有名泉,儲存了大量純凈、無雜質,口感滑順的天然軟水,依舊源源不斷的湧出,滋潤著京都人的喉嚨。
而這畦清澈甘甜如同神明賜與的泉水,既靈且秀,於日常生活飲用之外,也造就了京都人的「名水崇拜」。
在京都眾神社裏流淌的汨汨泉水,因不同的參拜目的,被冠以種種具有神奇功效或福澤功德,而被稱作「名水」。
如市比賣神社裡的”天之真名井”,據說擁有神秘力量,喝過之後默禱就可以實現一個畢生心願。
錦天滿宮裡的錦の水,考生喝了能夠增長智慧;而八阪神社的祇園神水,更是能夠消災解厄、病氣去除。
飲用這些京都名水,本就是一件極其愉悅的事;清涼灌頂、沁人心脾,在參拜神明、訴說心願後飲用的當下,感覺身心靈都被淨化,自然更堅信已得到被祝福的加持與應允。
柏井壽在《一個人的京都四季遊》裡,也提到「無水不成”京”」,京都好水成就了京都的文化與風情!
就拿茶道來說,櫻之旬、楓之季,點茶人的心意與品茶人的心情,都在這當下凝結成一輩子難得再遇的機緣,賓主怎能不各盡其誠心。
這就是茶聖千利休所強調的「一期一會」之茶道初心。
而能讓茶道藝術昇華精進的關鍵,就是好水。因此千利休以降,茶道著名的”三千家”都將宗派本家置於京都,就是因為這塊出好水的福地。
京都三名水之一的「醒ヶ井」,知名茶人如武野紹鷗、織田有樂齋,還有千利休,都愛用醒井之水泡茶。
但據說就是因為當年挖了阪急地鐵而被斷了水脈,從此醒井突然乾竭了。不論真相是否如此,從此京都的地鐵就只有烏丸線、東西線而不再擴建,恐怕也是為了保護珍貴的地下水脈,以免重蹈醒井斷水的憾事。
水質的影響也反映在「京料理」上 ~
橘逾淮而為枳,柏井壽也提到,京都有名的高級料亭陸續進駐東京後,即使料理人的風格、食材、器皿都源自京都,但菜餚的風味卻已變調。
因為「高湯」是京料理的靈魂,京都自來水的硬度為42,而東京自來水的硬度卻是60,反映在熬煮高湯的細膩時就有天壤之別!
呵呵 ~ 我想至少要有米其林評審們的絕對味覺,才能品評的出這些食物的纖毫差距。
不過我相信好水才能出好蔥,像是與京料理非常絕配合拍的京都"九條蔥",不論是搭配拉麵, 丼飯, 鍋物還是壽喜燒,脆甜微辛的風味,總會是我再次造訪京都的好理由。
其他像京都和菓子、京酒、京野菜、京豆腐,我們這幾趟旅程所品嘗過的京都名物,做工精細、滋味淡雅細緻,除了老店師傅們代代相承精進的手藝外,讚絕的滋味必定也要歸功於京都之水吧!
走進祇園旁的咖啡店,選了個向陽的座位將自己深埋在沙發裡;輕啖了一口醺香的咖啡,望著窗外枝頭的粉櫻,冥想發呆。
這杯汲取自京都千年地脈下的甘甜,不知洗滌過多少歷史沉積!是否也在哪一個時空,也曾撫慰過某個旅人的心?
#京都無水不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