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這邊我們順一下時間軸。
小有光八歲的時候,失去了媽媽。
十八歲的時候,寫了項脊軒志前段,並且提到了懷念阿罵的事情。
二十歲時考上了秀才(公務員初試)。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
寫完項脊軒志後第五年,我太太來了,這時候應該是二十三歲。
但是太太來就來了嘛,為什麼要用一個「歸」字呢?
本來沒打算去的地方,你去成了,叫做來。
本來就打算去的地方,你真去了,就叫做歸。
這太太本來就打算來嫁給有光的喔,是誰的打算?是有光媽媽小時候就幫他們牽的線。所以雖然媽媽走了,阿罵也走了,但如今的有光不孤單了喔。
因為他有了伴侶。
魏氏。
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這個時是常常的意思,魏氏常常到書房中,跟我問一些以前古早古早的故事,或者就靠在我書桌上,跟我學習書法(或書本中的知識)喔。
那麼按照有光前面的文風,這裡他想講的其實是什麼?
「我們夫妻倆……」
「感情很好喔。」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我太太有次回娘家,從娘家回來了,轉述她妹妹的問題:
「聽說姊夫家有個閣樓,是怎麼樣的閣樓呀?」
讀到這裡的你,不知道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什麼情況下,太太的妹妹會問到自己家的閣樓?
一定是太太回娘家時有聊到嘛。
那麼太太跟有光都在閣樓裡頭做什麼呢?
(?)
做些前面說過的「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之類的事情嘛,換句話說,這對夫妻檔是有著共同興趣的。
至少一個願意問、願意傾聽;一個願意說、願意陪伴。
再換句話說,這根本就是回去娘家放閃的啊www
可這時候的有光,家境並不富裕,畢竟長期失業在家拚國考,沒俸祿的情況下他是能過得多滋潤?
但魏氏回娘家沒有訴苦,或者怨嘆自己的老公。
而是回去告訴娘家人:「我在這裡,過得很幸福。」
或許有光寫這段,他真正想說的話是……
「能夠遇到這麼維護我的妳」
「我也很幸福。」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
這一句很短喔,說了再過了六年之後,我太太也走了。
那個書房就荒廢了,我也不修了。
可是一個從小待到大的書房,有著自己媽媽跟阿罵回憶的書房,有光為什麼不修?
其實他哪是不修?
進到那個房間裏頭,就想到兩個人一起在書桌旁邊聊天的畫面。
他哪裡敢進去?
他哪裡敢修?
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
又過了兩年,我那時候一直臥病在床,才讓人去把那書房給修一修,但裡面的裝潢也跟以前稍微有些不一樣了。
為什麼臥病在床了,而且病很久了才要修?
那個書房有著這輩子他印象最深刻的三位女性的身影,其實在有光心中,那個項脊軒何其珍貴啊。
萬一病好不起來呢?
這書房不就一直破破爛爛下去了嗎?這怎麼可以。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再後來,我就常常在外邊了,不再這麼常進去書房裏頭了。
東扯西扯地講了這麼幾句,有光到底想說什麼?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我家的庭院中有棵枇杷樹。
那是我老婆離開的那年所親手種的。
現在已經長得好大了。
所以為什麼有光不常在書房裡頭了?因為他都在外面啊。
在外面幹嘛?
看枇杷樹。
這幾段文字看起來不能說是冷靜,簡直就是冷靜得過分喔。
但如果你肯細細地讀過幾次,我想你會知道的,肯定會知道的,那句有光真正想講的話:
「老婆啊」
「我好想妳。」
End
這邊說說題外話。
某當年念高中的時候,有次國文課嘛,很多同學就偷懶在睡覺喔。那麼國文老師也不太爽喔,就把大家叫起來,說了幾句讓某印象至今深刻的話:
「我的課堂上」
「只有A某可以睡覺」(眾驚)
「因為我知道他就算不上課」
「也對課文沒有問題。」
某想說的是,那些奇怪的古文,其實在某的眼中並不奇怪喔。
相反的,它們曾經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驗,只是被用這樣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所以老師的那句「沒有問題」,不是單單指考試上沒有問題。
而是說這些課文,在某的眼中就是活的。
某很慶幸當年遇到了懂自己的老師,也希望這種活生生視角,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傳遞給有需要的你們。
當有一天你看到這些人名,就像是看到好久不見的朋友;當看到考卷上的問題,就像是在考你朋友們的八卦時。
那一刻起,國文就再也不是你的阻礙了。
祝 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