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初體驗@南京南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雖然目前已經在中國坐過好幾次高鐵,已經游刃有餘,但想起去年10月第一次在中國坐高鐵的經歷,好像還是滿多可以記錄下來的,當時很緊張,同時也覺得新奇,宛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上一次有這感受的時候是高中剛畢業,第一次到台北搭捷運,也是人生第一次搭捷運,當時被台北車站內部複雜路線所迷惑,對比那三鐵共構的迷宮,我家的車站顯得那麼陽春,還真沒想過一個車站可以這麼龐大且多功能。

但經常去台北後,也熟悉了,這複雜的交通樞紐也無法再給我任何驚奇的體驗。

我發現我很享受對事物感到新奇至熟悉的過程,能夠幫助我度過一些沉悶的人生階段,同件事物也只有初次能收穫這種感受,所以能有這體驗的時機少之又少。


回歸正題,

那時,由於南京機場直飛台灣的航班不多,當時要坐高鐵回上海,再去上海的機場坐飛機回台灣。


擔心當場買沒票,所以出發前先透過中國鐵路12306網站預先購票,12306的帳號需實名制綁定證件,台灣人的話可以綁定台胞證。買完後不須取票,持身分證件搭乘即可。


參考小紅書網友建議,南京南站非常大,人流很多,一定要提早前往車站,不能像在台灣搭高鐵一樣發車前幾分鐘才出現在車站門口,所以我有提早一小時到車站。


這是當天的南京南站入口處:

raw-image

當時看到這人潮,心想,真的好險有查攻略,不然我可能就像在台灣那樣,發車前幾分鐘才悠閒地準備進入車站大廳,然後完美錯過高鐵,再完美錯過回台航班。


到現場後,總共有三個步驟要做:

1.持身分證件進站 -> 2.安檢 -> 3.檢票


驗身分的地方有自動驗證的機器,持中國身分證的人是刷身分證後刷臉驗證,但我試刷台胞證後無法通過,改走人工通道,工作人員看我台胞證號碼,手動輸入到電腦,螢幕上出現我的身分訊息和購買的車票,就讓我進車站。當時心想,還真有點裸露,不過再搭幾次就無感了,已入境隨俗,畢竟這邊必須用身分證件購買票卷的情況非常多。


身份驗證過了後,要安檢,這裡的安檢不是像地鐵那樣帶著滿滿的鬆弛感地做,是認真做的,可能只比機場安檢再寬鬆一點,物品和人都要經過安檢設備,也有工作人員拿著手持式探測儀檢查身上物品,不過電子產品不需取出,液體也可以帶入。

話說,有時看到地鐵安檢人員們的工作氣氛,在想他們是不是感受不到自己工作的價值。而高鐵站和機場的安檢人員則特別自信,表情透露著深信安檢是極為重要的。


這裡花滿多時間排隊,中間也有幾位發車時間快到的人,請求先行進站,看起來排隊的人潮和工作人員願意通融這種情況。

raw-image

過了安檢後,搭乘手扶梯上車站大廳,這邊的手扶梯有八道,全部都是往上的,可見這高鐵站顛峰時間人流量應該非常多,我乘車那天可能算人少的。


很大的車站大廳,我的見識可能還不多,這是當時我看過最大的車站大廳。

raw-image


雖然手機電子票上可以看到檢票口,但還是看了現場的看板確認,十分擔心錯過車。

raw-image

至於檢票的部分,中國的高鐵是每個月台有自己的檢票口,不像台灣是所有月台共用一個檢票口。

且發車時間前幾分鐘就會停止檢票,不讓進入月台搭乘,所以一定要提早幾分鐘到檢票口排隊。

至於檢票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則沒有一個統一標準。

我記得南京當時好像是發車時間前十分鐘開始檢票,前三分鐘停止檢票,等於車票顯示的發車時間是9:30的話,9:20~9:27間才可以檢票進入月台,其餘時間不得進入月台。

檢票的機器是可以刷台胞證檢票的,不需走人工通道。


檢票前的等待時間,去吃早餐,站內有很多餐廳。

raw-image


吃了永和豆漿的小籠包、煎蛋和豆漿。這樣全部33元人民幣,南京物價也不便宜了。這陣子比較常去中國,以個人消費經驗來看,飲食上的物價跟台灣差不多了,已經沒有好幾年前去中國那種看什麼都好便宜的感受了。

raw-image


吃完永和豆漿後,去檢票口等待檢票,檢完票後,進入月台等車,到這時懸著的心才放下來,一系列驗身份、安檢、檢票的步驟終於全部順利走完。

raw-image

月台很多,多到一時看不出有幾個,根據檢票口數字分布,猜測10~20個月台。

他們這裡規劃每台車路線和時間的排程系統複雜度應該很高,不同於我們的鐵路大多南北雙向,他們的鐵路路線圖就像一張網子一樣。工程腦的我不禁一度開始想這題目要是要怎麼解,不過也就想一下而已。

raw-image


覺得搭高鐵有種搭飛機的感覺,進站要看身分證件,要安檢,每班車有指定的檢票口,只差在不用掛行李,雖然步驟較多,還是順利地到達目的地上海,接著前往上海浦東機場搭乘飛機回台。

raw-image



拍這張時,原本想拍南京南站的站牌,但角度不好,光線很暗,沒有拍到。

很喜歡南京,覺得下次還會再訪,下次再拍拍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ajun的沙龍
9會員
15內容數
90後上班族,分享一些遊記和感受。
yaj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5
到達西安北站高鐵站後,準備驗票出站時,又卡住了。只好到旁邊的人工驗票口,請工作人員幫我檢查,我退後等他,他以為我要走了,於是跟我說話,我聽不懂他說什麼,於是再問一次,還是聽不懂,又再問一次,這次才大概猜到他應該是要說:「你證件不要啦?」,我尷尬一笑,他也傻眼傻眼的。
Thumbnail
2024/06/05
到達西安北站高鐵站後,準備驗票出站時,又卡住了。只好到旁邊的人工驗票口,請工作人員幫我檢查,我退後等他,他以為我要走了,於是跟我說話,我聽不懂他說什麼,於是再問一次,還是聽不懂,又再問一次,這次才大概猜到他應該是要說:「你證件不要啦?」,我尷尬一笑,他也傻眼傻眼的。
Thumbnail
2024/06/01
第一次感受到平原這詞的意義和重量,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啊,地理課本上無味的文字就這樣活生生出現在你面前。習慣看山看海的我,不曾想過平原也有一股療癒人心的力量。
Thumbnail
2024/06/01
第一次感受到平原這詞的意義和重量,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啊,地理課本上無味的文字就這樣活生生出現在你面前。習慣看山看海的我,不曾想過平原也有一股療癒人心的力量。
Thumbnail
2024/05/18
我好幾年前去過北京一次,那一次幾乎去完了北京最經典的景點,包含北京故宮、天壇公園、胡同、頤和園、長城、鳥巢、清華北大等等。 唯獨近代歷史課上總愛提及的圓明園還沒去過。 剛好天津快閃那次(天津快閃遊 張碧晨演唱會),在北京有一段空檔時間,就就去了圓明園看看。 是去年冬天去的,積雪覆蓋在殘壁上
Thumbnail
2024/05/18
我好幾年前去過北京一次,那一次幾乎去完了北京最經典的景點,包含北京故宮、天壇公園、胡同、頤和園、長城、鳥巢、清華北大等等。 唯獨近代歷史課上總愛提及的圓明園還沒去過。 剛好天津快閃那次(天津快閃遊 張碧晨演唱會),在北京有一段空檔時間,就就去了圓明園看看。 是去年冬天去的,積雪覆蓋在殘壁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概在20多年前吧,那時還是大學生,也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搭車經驗。
Thumbnail
大概在20多年前吧,那時還是大學生,也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搭車經驗。
Thumbnail
是的,一年一度台中找朋友+住飯店+吃飯的時候又到了,這次一樣稍微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交通工具、住宿、吃的餐廳。
Thumbnail
是的,一年一度台中找朋友+住飯店+吃飯的時候又到了,這次一樣稍微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交通工具、住宿、吃的餐廳。
Thumbnail
2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鐵道旅行及記憶的書,無論是出遊的隨筆小記,或是最真摯的攝影紀錄,都能讓您從中窺見台灣鐵道與人民共同交織而成的旅途。 我們邀請您在乍暖還寒的季節裡,閱讀大大小小不同的鐵路旅遊記憶,更重要的是,回憶先前每一次搭著列車出遊的珍貴時光。或許,這次您也能再乘著火車出發。
Thumbnail
2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鐵道旅行及記憶的書,無論是出遊的隨筆小記,或是最真摯的攝影紀錄,都能讓您從中窺見台灣鐵道與人民共同交織而成的旅途。 我們邀請您在乍暖還寒的季節裡,閱讀大大小小不同的鐵路旅遊記憶,更重要的是,回憶先前每一次搭著列車出遊的珍貴時光。或許,這次您也能再乘著火車出發。
Thumbnail
離境前一天,又搭上南海電鐵,前往高野山。
Thumbnail
離境前一天,又搭上南海電鐵,前往高野山。
Thumbnail
雖然目前已經在中國坐過好幾次高鐵,已經游刃有餘,但想起去年10月第一次在中國坐高鐵的經歷,好像還是滿多可以記錄下來的
Thumbnail
雖然目前已經在中國坐過好幾次高鐵,已經游刃有餘,但想起去年10月第一次在中國坐高鐵的經歷,好像還是滿多可以記錄下來的
Thumbnail
偶然去雲林高鐵站接同事,站外的景象或許是高鐵帶來的便利,生活圈拉近了距離之際,也想起些許感觸與美好回憶
Thumbnail
偶然去雲林高鐵站接同事,站外的景象或許是高鐵帶來的便利,生活圈拉近了距離之際,也想起些許感觸與美好回憶
Thumbnail
離輕軌很近但是第一次坐輕軌!
Thumbnail
離輕軌很近但是第一次坐輕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