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對漢朝皇帝名字既記載(一):漢高祖劉邦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只係話佢姓劉,《史記》話佢姓劉字季。最早記載漢高祖叫劉邦既文獻係東漢荀悅既《漢紀》。呢本書係删減《漢書》寫成,將《漢書》變成編年體。

《漢紀.高祖皇帝紀》:漢高祖諱邦。字季。

可惜呢個體例唔統一,喺《漢紀》其他地方,係無再記載漢高祖打後既漢朝皇帝叫咩名。《漢紀》既問題先唔好理住,我睇《漢書》嗰陣,發覺班固有心隱去漢高祖叫咩名。

《漢書.楚元王傳》高祖曰:「某非敢忘封之也,為其母不長者。」

呢段記載係講漢高祖封自己侄仔做王,佢話我唔係唔記得,只係佢呀媽對我唔好。《漢書》既某,喺歷史上發生嗰陣,出自劉邦本人把口應該就係「邦」,只係因為避諱所以寫成「某」。另一個類似記載發生喺王莽攝政時期。

《漢書.王莽傳上》:梓潼人哀章學問長安,素無行,好為大言。見莽居攝,即作銅匱,為兩檢,署其一曰「天帝行璽金匱圖」,其一署曰「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某者,高皇帝名也。

呢段記載係話王莽攝政時期,有位旅居長安既人叫哀章,佢不嬲無品行,講嘢鍾意作大。見王莽攝政,於是整左一個銅櫃,入面放左兩份文件,第二份文件係一篇策書,標題係「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意思係赤帝劉邦將玉璽傳比黃帝王莽。漢朝五行屬性係火,新朝五行屬性係土,火生土,所以有咁既字眼。喺真正既策書上面,應該係「赤帝行璽邦傳予黃帝金策書」。「某」呢個字,班固刻意標明係漢高祖既名,作用一係避諱,作用二係怕後世以為策書上面真係有個某字。由此可見佢係有心唔記載,如果唔係東漢時代荀悅既《漢紀》,後人想得知劉邦叫咩名都好難。

對「邦」字既避諱喺出土文獻度都有出現。例如七十年代喺馬王堆出土既《老子》,有甲乙兩個版本,甲本保留「邦」字,乙本改晒做「國」字,例如:

《老子》甲本:以正之邦,以畸用兵。

《老子》乙本:以正之國,以畸用兵。

所以學者推斷《老子》甲本成書在漢朝之前,劉邦仲未做皇帝嗰陣。《老子》乙本避漢高祖諱,不避漢惠帝諱,成書時期應該係漢高祖時期。

講返正題,呢個避諱喺《漢書》入面係唔統一,《漢書》唔會喺本紀開頭開宗明義標明每一個皇帝叫咩名。但係喺《漢書》其他地方會不經意提到嗰啲漢朝皇帝叫咩名。只有兩個例外,就係漢高祖同漢惠帝。呢兩位皇帝既名,要靠荀悅既記載。至於《漢書》漢惠帝之後皇帝係咩情況,我地下篇文再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城主文史雜談
0會員
1內容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醉心先秦經籍,尤愛周易。閒時亦會睇文學作品及港產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除了表面和裡面的觀念,我以下說的例子可能全都是錯的,你也應該要來質疑。 歷史當然要說自己的文化很優越,武功很強盛。這很正常,不這麼做反而感覺是有精神疾病。這是表面。 而什麼是裡面? 譬如唐太祖,唐太宗的血統都是半胡半漢。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實在很不漢人文化。唐朝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
Thumbnail
除了表面和裡面的觀念,我以下說的例子可能全都是錯的,你也應該要來質疑。 歷史當然要說自己的文化很優越,武功很強盛。這很正常,不這麼做反而感覺是有精神疾病。這是表面。 而什麼是裡面? 譬如唐太祖,唐太宗的血統都是半胡半漢。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實在很不漢人文化。唐朝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Thumbnail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戰國末年山東省(隔壁),有個混混名劉季。 劉邦,字季。出生於楚國沛縣。 史記跟漢書,都沒有寫劉邦的名字。事實上,劉邦很可能沒有名字。
Thumbnail
戰國末年山東省(隔壁),有個混混名劉季。 劉邦,字季。出生於楚國沛縣。 史記跟漢書,都沒有寫劉邦的名字。事實上,劉邦很可能沒有名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