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加速,一切都在改變。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說過: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當你跟好幾個演員合作超過30年。然後,其中那個82歲的他,竟然就死了。你會做什麼?
義大利戲劇大師皮普·德爾邦諾跟他的劇團合作,演出《喜悅》。這是一場夢,更是一首詩。
這個2023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展演劇碼,裏面的戲劇化場面調度和舞蹈,一直在加速,一直在改變。
不變的是創作者在劇末重複說的:悲傷,會有的。痛苦,會有的。喜悅,會有的。
故去的老友叫Bobo,他不能說不能讀,只能發出依依呀呀的聲音。我們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我們只偶爾聽得到他依呀的錄音。
導演一開始就在舞臺上說,這是一個因為Bobo而得到啟發的作品。然後,小丑,穿著蓬蓬裙的貴婦,胖胖渾圓的芭蕾舞者,衣著高貴的老婦人,魔術師裝扮的人依序而出。
導演偶爾加入跳舞,很多時候他就是個吟詩的說書人。他介紹他的演員們,有人是難民,有人如Bobo是聾啞人,也有人身體有其他問題。他們生活,演出,說話,問問題。
隨著詩句說到的畫面,舞臺上出現了紙船,出現了大量的衣服,還有滿臺的落葉。語言和音樂,動作和舞蹈,舞美與燈光,六位一體,讓觀眾進入了一場一場的夢境。
時常把馬戲團裏多彩的服裝和聲響帶入電影的費里尼在自傳裏說:「顏色是思想、概念和情感,一如真正偉大的畫作。『夢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許多人這麼問是多餘。」
《喜悅》是彩色的夢,大叔的那一種。
最後,我們跟導演一起在舞臺上為Bobo慶生。他不斷重複說:我們會喜悅的。我們會喜悅的。
燈光慢慢變暗,演出貌似就要結束。導演說:給我光。燈光又慢慢亮起,這真是神來之筆。顯然劇場人,根本就是上帝來著。要世界如何,就能如何。
且慢,真的如此嗎?
應該說,我們的喜悅,會在劇場裏被實現。因為,劇場就是夢。夢會醒,但是,我們嘴角是甜蜜的。
*導演參與電影跟話劇導演跟演員工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他參與蒂爾達·斯文頓主演的《我是愛》(I am Love或譯《我愛故我在》)。電影海報最左邊,就是他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