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日誌 113.04.25 球員視角 楊立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Tony老師的預評

今天食農老師大大地誇讚了實孩們,說他們好棒,很懂得團隊合作,我想我今天觀察到了幾個關鍵因素。


第一,這點在接觸實孩後沒多久就可以感受到,他們之間緊密合作、互助氛圍,這樣緊密相連的團體是我從小到大都沒有體驗過的,擁有這樣的氛圍需透過老師進行大量的引導與對話,並刻意經營出來的。


第二,Tony老師的預評,在食農老師下達指令後,Tony老師接起麥克風,凝聚大家的注意力,接著,讓大家討論各組要如何分工,請每個人主動提出自己的強項,讓團員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並舉例細心的人能做什麼工作、手巧的人又能做什麼工作,在清楚的指令過後,再補上一個強而有力的團隊加油口號便進入討論,以上幾個步驟疊加在一起奏效後孩子們便立刻進入非常熱情的討論狀態。


以上兩點的力道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沒有第一點長時間來的默契培養,再多的預評也會被無視;相反的,只有默契培養,在每次團體活動之前沒有預評,孩子們狀態不對,可能會一時忘掉默契,預評就是在事前,讓孩子沈澱的一個過程,讓孩子冷靜、重新找回專注力,回想過去成功合作的經驗,試著在這次複製,甚至做得更好。


但,以上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實則做起來有太多細節藏在其中了,星期二阿亮老師引導我們用「球員」而非「裁判」的視角觀看教育現場的孩子,而以上的觀點,皆是「裁判視角」,由上而下,觀看整個局面,但真正在操作時,老師是必須以「球員」的視角,試想,要如何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帶著他們一起在賽場上達到這個目標。

raw-image


品師的三步驟

今天的開場,我又緊張了起來,腦中有太多想達成的目標,於是一個也沒達成。


在寫作課,我想仔細觀察品師是如何做到調整孩子的狀態的,我觀察到重要的幾個步驟。


首先,就像上一篇Tony老師做的一樣,品師在討論任何問題之前,一定會確認孩子狀態是穩定的、是專注的,才會進行下一步。


再來就是討論了,這也是今天實孩們給我的回饋中說的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品師總會用清晰而有變化的語調,以及有條理的組織,加上把教師語言變成孩子語言的轉化,讓孩子清楚接收到討論主題的指示。


最後,相當重要的步驟,輸出,要確認孩子有沒有學會便是要讓孩子有所輸出,形式不拘,最好有些變化,以保持孩子的新鮮感。


但同樣的,這也是裁判的視角,要細論球員的視角,我認為需要現場實踐後才有能力做出完整的文字呈現,期許自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把握在教育現場的每個機會,努力的實現如何用球員視角,在賽場跟孩子一起達成目標。

raw-image


    11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