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個不斷重新建構的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補,然後構成一個合理的故事。

    同時也因為記憶是個不斷重新建構的歷程,再加上我們理解,或我們相信的事情才會進入我們的意識,這種選擇不是根據於是否合乎理性或客觀或科學,這也形成即便科學這麼進步的時代,還是有很多人腦袋還似乎活在一千年前般那麼不可理喻,同時也有人說,謊話說一百次就會變真話,至少很多人就會信以為真,因為一個故事不斷被重複,一次一次增加細節,大腦的想像力就會讓我們以為這是真的發生過的事情。

    什麼是值得我們留存的記憶?除了個人生命與人互動的美好經驗之外,還有一種往往被我們忽略,也就是基於人類同為地球生命一份子的天性,那種潛藏在基因裡,來自荒野大自然的呼喚。

    在美國西部拓荒時期,有位印地安酋長寫給美國的白人政府的一封信,其中有段話這麼說:「要在你心中長保對大地的記憶,在你心中長存大地的原貌,並像神愛護我們一樣地愛護大地。你和我們一樣,是這片大地的一部分。這片大地對我們是珍貴的,它對你也是珍貴的。」

    有許多研究都顯示,腦部的海馬迴區域跟處理記憶及空間訊息有關,因此海馬迴受損很可能會造成失憶症。

    而失憶症的病人不只會忘記過去,他們也沒有辦法想像未來。他們並不是無法描繪事物的細節,而是沒有辦法將所有細節串起來,拼成一個完整的圖像,或許是因為腦部理解空間的區域,也就是海馬迴失去功能所導致。

    腦神經損傷的人因為病變的位置不同而會有不同種類的記憶障礙,但是對於像你我即使大腦運作正常的人來說,生活中最困擾的大概就是忘掉別人的姓名,或者東西的專有名詞。而且最無奈的是,明明屬於那個人的一切記憶都栩栩如生,他長得怎麼樣,上次說過什麼話,出過什麼糗事,全都記得一清二楚,偏偏就是忘了他的名字。

    有學者認為,因為當我們要提取某個記憶,必須從分散各部分的零碎訊息匯整時,名字是資訊處理線上的最後一站。比如說,你想起你的同事時,你會想到他喜歡聽爵士樂,愛喝可樂吃炸雞……等等,但是你的大腦裡具有這些訊息單元的人不止你同事一個人,因此這些有額外連接點的單元比只連到一個人專屬的名字,這個單一單元容易被活化。

    名字或其他的專有名詞不好記,是來自於他的特殊性,沒有更多的神經被強化,所以活化的速度就很慢。尤其人的名字特別不好記,因為名字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而通常大腦的運作是會把沒有意義的東西忘掉,只保留有意義的。所謂有意義就是能跟我們大腦裡已建構好的神經迴路作連結,連結愈多,愈不容易忘,也愈容易被提取。

    通常我們對災難或者不幸的記憶,比開心快樂的事,更不容易遺忘,因為若從演化的角度來看,記得那些會使自己受傷害的事情,比較容易在充滿危險的世界裡活下來,因此會把相關的基因遺傳給後代,所以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想起負面的記憶機會比較多,所以負面情緒會比正面情緒出現的頻率高。因此我們要刻意地努力,才能常常擁有快樂的心情。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今天很開心到荒野高雄分會的第13期解說員訓練上課。這是中斷10年的訓練重啟,非常期盼明年能繼續到高雄與14期的伙伴相見。     雖然卸任荒野理事長已近二十年,但是荒野的志工群組邀請,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會答應。    
―本文寫於2003年收錄在「我的野人朋友」書中 身旁的樹葉隨著微風輕拂,將陽光篩成許多小圓點,在身上游移。閉上眼睛,傾聽風中樹語婆娑,鳥兒啁啾,蟲鳴唧唧,突然一隻松鼠跳飛而過,抖落了幾片樹葉,像舞台上的碎紙花,紛紛撒落在身上,撒落在身旁的樹幹上……這是蘇俊郎置身四十公尺高的巨木樹冠上,享受擁抱大樹
透過閱讀與書寫,在網路上分享彼此的感動與希望,像是對著虛空中無聲的吶喊,宛如一隻蝙蝠,美國作家艾克曼形容:「蝙蝠藉著向世界吶喊,聆聽回聲。」     這種吶喊,是一種呼喚,我們試圖在廣漠喧囂的世界中尋求同伴,讓彼此覺得不孤單,並相互取暖,得到足夠的動力堅定地往前走去。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今天很開心到荒野高雄分會的第13期解說員訓練上課。這是中斷10年的訓練重啟,非常期盼明年能繼續到高雄與14期的伙伴相見。     雖然卸任荒野理事長已近二十年,但是荒野的志工群組邀請,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會答應。    
―本文寫於2003年收錄在「我的野人朋友」書中 身旁的樹葉隨著微風輕拂,將陽光篩成許多小圓點,在身上游移。閉上眼睛,傾聽風中樹語婆娑,鳥兒啁啾,蟲鳴唧唧,突然一隻松鼠跳飛而過,抖落了幾片樹葉,像舞台上的碎紙花,紛紛撒落在身上,撒落在身旁的樹幹上……這是蘇俊郎置身四十公尺高的巨木樹冠上,享受擁抱大樹
透過閱讀與書寫,在網路上分享彼此的感動與希望,像是對著虛空中無聲的吶喊,宛如一隻蝙蝠,美國作家艾克曼形容:「蝙蝠藉著向世界吶喊,聆聽回聲。」     這種吶喊,是一種呼喚,我們試圖在廣漠喧囂的世界中尋求同伴,讓彼此覺得不孤單,並相互取暖,得到足夠的動力堅定地往前走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不管如何,對記憶最好的事情就是創造他們,嘗試新事物,失敗後再嘗試,永不停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我們對於記憶的遺忘和記錄,並表達了重新開始寫作的意願。不要相信大腦,很多時候它的記憶體不足,因此文字記錄每個時刻變得至關重要。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忘得掉的叫做過去,忘不掉的叫做回憶。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回憶,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難以忘記。
Thumbnail
頭腦跟身體,其實是過去的累積 身體轉化吃進去的食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頭腦則善於蒐集過去的資訊 我們很多時候是根據過去的記憶所行動的 感謝我們的頭腦及身體為我們所用 讓我們持續在人生中學習成長 向宇宙許願: 健康 平安 幸福 快樂 財源滾滾來 活出自己的天賦、發揮價值 讓生活
Thumbnail
因為時間久了,除非有筆記下來,否則對某件事只會記得一兩句話,甚至只是記得當時的氛圍,但內容已經全忘光也很正常。 因此與其讓對方自己找重點記憶下來,還不如幫對方記憶,做法就是在說完框架之後,可以先講重點是什麼,這樣對方聽到關鍵字就會留心,會以此當作記憶點。 重點記憶與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 我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不管如何,對記憶最好的事情就是創造他們,嘗試新事物,失敗後再嘗試,永不停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我們對於記憶的遺忘和記錄,並表達了重新開始寫作的意願。不要相信大腦,很多時候它的記憶體不足,因此文字記錄每個時刻變得至關重要。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忘得掉的叫做過去,忘不掉的叫做回憶。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回憶,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難以忘記。
Thumbnail
頭腦跟身體,其實是過去的累積 身體轉化吃進去的食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頭腦則善於蒐集過去的資訊 我們很多時候是根據過去的記憶所行動的 感謝我們的頭腦及身體為我們所用 讓我們持續在人生中學習成長 向宇宙許願: 健康 平安 幸福 快樂 財源滾滾來 活出自己的天賦、發揮價值 讓生活
Thumbnail
因為時間久了,除非有筆記下來,否則對某件事只會記得一兩句話,甚至只是記得當時的氛圍,但內容已經全忘光也很正常。 因此與其讓對方自己找重點記憶下來,還不如幫對方記憶,做法就是在說完框架之後,可以先講重點是什麼,這樣對方聽到關鍵字就會留心,會以此當作記憶點。 重點記憶與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 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