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二大腦

更新於 2024/07/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翻開這本書的初心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書中傳達的內容

以CODE四步驟來獲取資訊,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和表達(Express)

要將哪些資料抓下來呢?

有個很好的判斷方式:如果這則資訊會讓你對他產生好奇和悸動,就是他了!

如何組織內容呢?

PARA框架,以A(Area)作為大框架,P(Project)拿來執行,R(Resource)任何我感興趣的資源研究或指參考資料,A(Archives)已經完成或沒興趣的資源。讓我思考要怎麼紀錄筆記的時候,有個方向,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寫亂分類。目前我的檔案分類方式總是以「類型」來分類,例如:健康、理財、咖啡、生意等等,但有時候就是會遇到相似的情況,那這時候該怎麼分呢?例如:一堂賣咖啡豆的分享內容或筆記,我是要將它分類到咖啡還是將他分類到生意的檔案夾呢?就會讓我模稜兩可,僵持在這時間點,後續就會影響到找資料的速度以及消耗分類的腦能量。

該如何判斷該資料或筆記要怎麼存放呢?

書中提到:如果對個專案都沒用,那他對哪個領域最有用;如果對個領域都沒用,那他屬於哪種資源;如果不屬於任何資源,那麼就把它放進檔案庫

不只要一直嘗試把筆記存到它能發揮功用的地方,還要使他能夠盡快在那裡產生作用

看到這邊,是不是已經忍不住要將手邊的筆記或資料一一放到屬於它的地方?但要記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PARA是生產系統。不是檔案系統試著找出筆記或檔案的最佳位置無濟於事,因為那樣的地方並不存在。整個PARA會因自身的人生變化同步轉變;這我深有同感,當我們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內心的想法一定會有所轉變,與不同的人相處,或多或少也會受到影響,又或者喜歡上一樣新的興趣,以上的內容一定都會增加筆記的內容。所以切記切記PARA會因自己的成長、改變而有所不同。


從哪裡開始執行?具體該如何做呢?

對於第二大腦應該要有的3個習慣,確保第二太腦持續在運作

  1. 建立專案檢查表: 確保個專案一貫的有始有終,而且善用過去的專案成果
  2. 每周和每月例行檢討: 定期檢視工作與生活,並決定是否應改變任何事情
  3. 關注各種行動時機: 留意編輯、強調、搬移筆記的各種時機,並讓自己未來更易於取用筆記


我必須記住,我要打造地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知識百科全書,而是要建構有效的系統,而它同時、也必須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所以我要接受,第二大腦理當偏好不完美,但能在現實生活中用地上的系統

我想書中這段話才是對我最大的啟示,筆記做著做著,常常會想要完美的呈現,卻忘記它原本的目的是為了讓我的生活更便利。


後記

我認為,書中強調「資料要收集到當下能用在地專案中」,並且有條理的層層篩選,但對我來說好像會花時間在收集資料上,而且如果當下沒用到的資料呢?是不是後續還會拿出來?反而是到時候會再搜尋一次,這會是我未來遇到的問題。但PARA的框架其實非常的聰明,可以專注在眼前的專案中,剩下的只是資料庫的掌握,以及復盤的節奏。

當一個故事、構想或新的可能性讓你著迷不已,切莫若無其事地任憑他隨風而逝。這些時刻著實無比珍貴,而且沒有科技能為你製造這樣的契機。帶著你擁有的一切去追求使你癡迷的事物吧。
只是一定要沿路寫筆記。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強壯的爺爺 煮一杯好喝的咖啡 家庭的神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用科技產品來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只是消磨時間,或受過多資訊摧殘。」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網際網路上有不計其數的資訊,我們每天隨處可見,所有可傳達資訊的媒介,報章雜誌、手機、電腦裡四處都能看到,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幫助的,哪些是對我們較沒幫助的,我們需要一個分類。
Thumbnail
卡片盒的啟發 📚卡片盒筆記不僅僅是一種新穎的筆記方法,它還提供了出乎預料的價值,那就是工作流程本身。 一開始,我把卡片盒當作是一種範疇來使用,我覺得它給我的價值,就是讓我開始思考我隨機時段蹦出來的靈感,讓我不再把靈感當作是轉瞬即逝的點子,而是把它寫下來,找個時間認真思考,把它轉化成一個完整
Thumbnail
之前有習慣在YouTbe上學習,但是看完就結束,等想到要用這方面資訊才,再去搜尋常常不一定可一找到。在書中看到 個人知識管理三大階段,記憶、連結、創造 透過數位筆記自己喜愛的資訊紀錄下來,整理分類,累積至一定的量,就可以運用這些資訊創造文章。 書中提到運用自己熟悉的數位
有次聽薑餅資Youtuber介紹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大腦不是來記憶的,大腦是用來創作】及要善用數位筆記方式,所以特別去圖書館借這本書來閱讀。作者建議第一隨時做筆記、第二記錄你不知道的事第三作筆記的方式是以您的專案及您想要完成的事進行記錄,及未來這些資料可能的用途。
Thumbnail
生活上無時無刻都會接收到資訊 自從開始喜歡上閱讀後,一直很困擾找不到實用的筆記術 每次看完一本書,劃完重點,然後就會忘記它了 之前看過卡片盒筆記法,也實行過一段時間,還是覺得不太順手 不知道要怎麼安放好我的資訊(我的問題) 直到看到這本書—打造第二大腦! 作者的話直撃我的心臟,邊看邊忍不住認同 對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Thumbnail
作者:提亞戈·佛特 什麼是第二大腦,為什麼我們需要打造他? 我們投注不計其數的時間閱讀、觀看和傾聽他人談論我們應當怎麼做,該如何思考、過生活,但相對地,我們很少致力於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將其化為己有。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資訊囤積者,雖然儲存了數不勝數的立意良好的數位內容,最終卻只是徒增焦慮和煩惱。而第二大
Thumbnail
是不是曾經聽到過很棒的觀念或是啟發,但是日後卻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或是工作上的某些很重要的事情但卻無法在需要的時候立刻提取?
Thumbnail
著眼於可操作性和可發現性⋯⋯把記憶的工作交接給第二大腦這位「員工」,幫助身為「執行長」的你排除雜念,致力於指揮和調度這些資訊,進而轉化為成果。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用科技產品來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只是消磨時間,或受過多資訊摧殘。」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網際網路上有不計其數的資訊,我們每天隨處可見,所有可傳達資訊的媒介,報章雜誌、手機、電腦裡四處都能看到,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幫助的,哪些是對我們較沒幫助的,我們需要一個分類。
Thumbnail
卡片盒的啟發 📚卡片盒筆記不僅僅是一種新穎的筆記方法,它還提供了出乎預料的價值,那就是工作流程本身。 一開始,我把卡片盒當作是一種範疇來使用,我覺得它給我的價值,就是讓我開始思考我隨機時段蹦出來的靈感,讓我不再把靈感當作是轉瞬即逝的點子,而是把它寫下來,找個時間認真思考,把它轉化成一個完整
Thumbnail
之前有習慣在YouTbe上學習,但是看完就結束,等想到要用這方面資訊才,再去搜尋常常不一定可一找到。在書中看到 個人知識管理三大階段,記憶、連結、創造 透過數位筆記自己喜愛的資訊紀錄下來,整理分類,累積至一定的量,就可以運用這些資訊創造文章。 書中提到運用自己熟悉的數位
有次聽薑餅資Youtuber介紹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大腦不是來記憶的,大腦是用來創作】及要善用數位筆記方式,所以特別去圖書館借這本書來閱讀。作者建議第一隨時做筆記、第二記錄你不知道的事第三作筆記的方式是以您的專案及您想要完成的事進行記錄,及未來這些資料可能的用途。
Thumbnail
生活上無時無刻都會接收到資訊 自從開始喜歡上閱讀後,一直很困擾找不到實用的筆記術 每次看完一本書,劃完重點,然後就會忘記它了 之前看過卡片盒筆記法,也實行過一段時間,還是覺得不太順手 不知道要怎麼安放好我的資訊(我的問題) 直到看到這本書—打造第二大腦! 作者的話直撃我的心臟,邊看邊忍不住認同 對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Thumbnail
作者:提亞戈·佛特 什麼是第二大腦,為什麼我們需要打造他? 我們投注不計其數的時間閱讀、觀看和傾聽他人談論我們應當怎麼做,該如何思考、過生活,但相對地,我們很少致力於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將其化為己有。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資訊囤積者,雖然儲存了數不勝數的立意良好的數位內容,最終卻只是徒增焦慮和煩惱。而第二大
Thumbnail
是不是曾經聽到過很棒的觀念或是啟發,但是日後卻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或是工作上的某些很重要的事情但卻無法在需要的時候立刻提取?
Thumbnail
著眼於可操作性和可發現性⋯⋯把記憶的工作交接給第二大腦這位「員工」,幫助身為「執行長」的你排除雜念,致力於指揮和調度這些資訊,進而轉化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