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在行銷上獲得收益

當AI在行銷上獲得收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生成式AI的進展大幅地影響著整個世界。從企業的角度,導入AI tool對於組織管理與企業績效的影響,才是高階經理人日夜思考與決策的事情。用AI到底對企業的價值是什麼?也就是說,企業使用AI工具真的獲得收益了嗎?我相信這個問題應該是台灣每位高階主管正在思考的事情。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也看到這個問題,他們在四月份刊登了一份研究,針對AI 在行銷領域的應用和投資回報進行調查,研究指出行銷高階主管已經從AI的使用中看到了三個主要方面的收益,包括(1)提高銷售生產力(2)增加客戶滿意度和(3)降低行銷開銷成本。研究針對美國316位行銷領導的調查


發現一

行銷中的AI應用在(1)提升銷售生產力上平均增加了6.2%,(2)客戶滿意度增加了7%,(3)行銷開銷成本降低了7.2%
raw-image


發現二

AI在行銷中的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1)使用AI不足一年:60.4%,(2)使用AI一年:17.9%,(3)使用了二至五年:18.7%,使用了超過五年:只有2.9%。
raw-image


發現三

AI的收益不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而持續增加,而是在經過一年後開始加速,到第二到第五年略微放緩,五年後再次加速。


發現四

研究指出,AI的收益與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階段有關。 數位轉型的四個階段分別是:萌芽期—開始設計和構想轉型;初期—構建非整合的數位元素;整合期—在公司範圍內全面整合數字投資;制度化/確立期—利用數位投資來驅動和評估行銷決策。AI投資的回報最高是發生在制度化/確立階段。
raw-image


發現五

進行實驗是數位轉型成功的一個驅動因素。 調查顯示,35.6%的行銷人員進行實驗來理解行銷行為對客戶的影響。行銷組織最常用AI進行內容個性化(52.8%的公司)和內容創建(49%的公司),但這些最常用的應用並未產生最強的回報。相反,這些數據表明公司通過以不常見的、通常是戰略性的方式使用AI來提高回報,例如優化行銷內容和時機、利用預測分析獲得客戶洞察、目標決策、使用對話型AI進行客戶服務、加強數據分析和報告、深化客戶分段、提供次佳優惠和優化語音搜索等。


文章最後強調,AI作為一項挑戰性技術,會打破現有系統,因此其回報可能存在不確定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數字化轉型、實驗以及戰略性和差異化的AI工具使用,這些回報的增長潛力會飛速提升。

avatar-img
M-Insight:AI科技創新
18會員
24內容數
M-Insight : AI科技創新 分享有關人工智慧對於產業與企業的實務應用、研究成果、產業情報等資訊,歡迎人工智慧、醫藥生技、科技管理領域的同好、專家學者、醫師、研究人員與業界朋友一同參與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近年來,生成式AI對市場帶來了巨大變革,然而,企業的AI專案卻面臨許多部署和失敗的問題。從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數據科學家在尋找防止AI模型失敗的模式上面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提供了三個觀點,協助缺乏技術的高階主管針對辨識有效的AI模型和數據集提出方法。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刊登了一篇關於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獲利者的新觀點文章,從技術架構到主要獲利者,以及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進行了探討。對於AI行業的從業者和學術研究人員來說,這份文章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大型語言模型 (LLM) 在最近幾年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引起了人們對生成式AI將如何影響工作方式的廣泛重視。雖然 LLM 具有強大的文本生成、翻譯和理解能力,但它們對工作的影響仍然是一個複雜且充滿爭議的話題。 本文摘要自MIT 史隆管理評論,分析LLM 對工作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生成式AI對市場帶來了巨大變革,然而,企業的AI專案卻面臨許多部署和失敗的問題。從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數據科學家在尋找防止AI模型失敗的模式上面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提供了三個觀點,協助缺乏技術的高階主管針對辨識有效的AI模型和數據集提出方法。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刊登了一篇關於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獲利者的新觀點文章,從技術架構到主要獲利者,以及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進行了探討。對於AI行業的從業者和學術研究人員來說,這份文章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大型語言模型 (LLM) 在最近幾年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引起了人們對生成式AI將如何影響工作方式的廣泛重視。雖然 LLM 具有強大的文本生成、翻譯和理解能力,但它們對工作的影響仍然是一個複雜且充滿爭議的話題。 本文摘要自MIT 史隆管理評論,分析LLM 對工作帶來的影響。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