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母女之間的愛恨情仇

梁淑淇-avatar-img
發佈於不能只有我看到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完全是因為書名而買的一本書,因為我有一個女兒,而我的脾氣也一直不好,所以害怕女兒的脾氣也跟我一樣差,看到這樣的書名能不買嗎?

原本以為這是教養類的書,不過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實際上是心理學的書,因此對我來說內容有點硬,不太容易消化,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能看完這本書,甚至看完以後不太記得自己到底看了什麼,當然,主題就是母女之間的愛恨情仇和相愛相殺,母親的想法和做法直接影響著女兒一輩子。

此書的作者是心理諮詢師,書中有涉及一些她負責的諮詢個案,並且集中分析諮詢對象的心理狀態,譬如在公司裏的人際關係可能是家庭關係的延伸,某人從小到大一直不滿母親偏心姐姐,長大後卻又面對她們的不斷苛求,內心極度不滿卻又不敢對母親發作,於是當在公司發生類似(但完全不同)的狀況時,便將所有不滿發洩在對方身上。

有的孩子因為母親的不安而出現身體狀況,而當母親的不安消失後,孩子的病也不藥而癒。

有的孩子因為過得比母親幸福而心生畏懼......

諸如此類的個案零散出現,結合著心理分析進行解讀,不過我看那些心理分析總是無法集中精神,剛看完就忘記了前一段內容,因此讀完此書並不覺得有什麼得著。


直接引用一下書中的摘句吧:

  • 不論母親的人品再怎麼完美,再怎麼願意為所有人犧牲奉獻,只要孩子感受不到和母親獨特的聯繫,母親在孩子的心中就等於缺席。
  • 孩子需要的不是好母親,而是專屬於自己的母親。
  •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母親」,只要以最真實的自我和孩子建立各自獨立的特殊關係,就已足夠。
  • 實際上得不到關愛,與自以為沒有得到關愛,兩者有明確的差別。孩子無時無刻都在渴望、要求父母給予全然的愛與滿足,但是教養過孩子的父母就知道,再怎麼做,這些付出也經常付諸東流。反倒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偶爾無法滿足孩子匱乏的時候,孩子卻記得一清二楚。
  • 陰沉也好、消極也罷,只要不討厭那樣的自己就好。
  • 母親不允許孩子有負面想法或任何惡意的態度,反倒可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不該有的罪惡感和負罪感。
  • 困住我們的其實是自己的思維,而不是他人的目光。
  • 當母親潛意識不願放棄身體所記憶的滿足與快感時,便可能在情感上拒絕放開孩子。


購買電子書:https://moo.im/a/3nopDI

書名:《女兒是吸收媽媽的情緒長大的》

作者:朴又蘭

出版:悅知文化

日期:2021/9/2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淑淇的沙龍
108會員
820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梁淑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的書名有一定的吸引性,到底什麼是完美小說?由開始到寫出完美小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書中主角提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小說,是能夠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決定性轉變的小說。在看過那本小說之前和之後,他所看見的世界將截然不同,而且再也無法逆轉。 所以,這是一本關於寫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
Thumbnail
2025/04/29
《直到寫出完美小說》的書名有一定的吸引性,到底什麼是完美小說?由開始到寫出完美小說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書中主角提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小說,是能夠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決定性轉變的小說。在看過那本小說之前和之後,他所看見的世界將截然不同,而且再也無法逆轉。 所以,這是一本關於寫出符合上述條件的小
Thumbnail
2025/04/25
《進烤箱的好日子》好看,但好像有點難解釋這本小說怎麼好看法,那不是以情節先行的小說,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那是一個女性的成長記,也是關於寫作回憶錄的過程。 主角一開始就表明因為無法寫出小說,於是決定寫回憶錄,而作者表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因此為求真實,主角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盡可能尋找回
Thumbnail
2025/04/25
《進烤箱的好日子》好看,但好像有點難解釋這本小說怎麼好看法,那不是以情節先行的小說,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那是一個女性的成長記,也是關於寫作回憶錄的過程。 主角一開始就表明因為無法寫出小說,於是決定寫回憶錄,而作者表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在於「真實」,因此為求真實,主角在寫作回憶錄的過程中,盡可能尋找回
Thumbnail
2025/04/22
泰絲.格里森的醫療小說系列之前看過《貝納德的墮落》,《小鎮醫生》屬於第三本,不過人物沒有連貫性,所以怎麼看也沒有影響。《小鎮醫生》的初版日期是1998年,背景就是九十年代。 一個單親母親帶著讀初中的兒子移居寧靜鎮,並買下鎮裏唯一的診所,可是過了九個月,依然得不到小鎮居民的接納。她的兒子怨恨她,跟她
Thumbnail
2025/04/22
泰絲.格里森的醫療小說系列之前看過《貝納德的墮落》,《小鎮醫生》屬於第三本,不過人物沒有連貫性,所以怎麼看也沒有影響。《小鎮醫生》的初版日期是1998年,背景就是九十年代。 一個單親母親帶著讀初中的兒子移居寧靜鎮,並買下鎮裏唯一的診所,可是過了九個月,依然得不到小鎮居民的接納。她的兒子怨恨她,跟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各自當媽媽與孩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作父母與小孩好嗎?」
Thumbnail
「各自當媽媽與孩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作父母與小孩好嗎?」
Thumbnail
這本新書,據說治癒了很多媽媽的心靈。跟上一本《如果我不乖,媽媽妳還愛我嗎?》一脈相承,上次要治癒孩子的小小內心世界,今次是對強大又脆弱的媽媽內心說話。
Thumbnail
這本新書,據說治癒了很多媽媽的心靈。跟上一本《如果我不乖,媽媽妳還愛我嗎?》一脈相承,上次要治癒孩子的小小內心世界,今次是對強大又脆弱的媽媽內心說話。
Thumbnail
完全是因為書名而買的一本書,因為我有一個女兒,而我的脾氣也一直不好,所以害怕女兒的脾氣也跟我一樣差,看到這樣的書名能不買嗎? 原本以為這是教養類的書,不過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實際上是心理學的書,因此對我來說內容有點硬,不太容易消化,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能看完這本書,甚至看完以後不太記得自己到底看了什麼
Thumbnail
完全是因為書名而買的一本書,因為我有一個女兒,而我的脾氣也一直不好,所以害怕女兒的脾氣也跟我一樣差,看到這樣的書名能不買嗎? 原本以為這是教養類的書,不過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實際上是心理學的書,因此對我來說內容有點硬,不太容易消化,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能看完這本書,甚至看完以後不太記得自己到底看了什麼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但是看到內容有關親子與婆媳,這兩種完全不在我人生清單中的關係時,還猶豫是否要推薦這本書,不過,當我看著書稿中,以手寫字體設計的讀者信件以及與作者回覆的文章,我竟然得到了作者在序言裡提到的「照見自己」───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但是看到內容有關親子與婆媳,這兩種完全不在我人生清單中的關係時,還猶豫是否要推薦這本書,不過,當我看著書稿中,以手寫字體設計的讀者信件以及與作者回覆的文章,我竟然得到了作者在序言裡提到的「照見自己」───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