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毒母愛,以及無法以上帝視角閱讀母親的女兒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母親,有可能是孩子第一個愛恨糾結的對象

母親,有可能是孩子第一個愛恨糾結的對象


  最近讀到作家胡淑雯說的一句話,像是被人往心裡投下一顆原子彈。

  「只有站在加害者的角度,才能綜觀全局。」

  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小說寫不好了,明明知道要從上帝視角(全知視角)來寫故事,但心臟卻是歪一邊的。原來是和角色靠得太近、和情節黏得太緊,無法脫離受害者角色移動到加害者位置。

  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難局。小說中的衝突是裂縫,裡頭的幽暗有人性的各種掙扎,善惡激烈交戰,因而帶出了思考與討論的空間。寫作班老師要我能寫出夾縫裡的事,寫出無法直接評論好壞的情節,這也是老師認為文學的價值所在。好的小說帶出「討論」,而非黑白分明的角色分配,一人純潔無瑕、一人惡貫滿盈,絕對的是非對錯了了分明,極容易讓人選邊站。

  並非所有的毒母*註都是韓劇《黑暗榮耀》文同珢的母親鄭美熙。鄭美熙簡直就是用那張臉昭告天下「我是個壞媽媽」,一頭橘紅色亂髮、呲牙咧嘴、髒話亂噴,因長期酒精中毒,滿臉凶相,數度為了錢出賣女兒......,文同珢最後復仇當然大快人心,無人會有異議。

  現實生活裡損傷孩子的母親經常是藏在好媽媽面具底下的,以致虐待的情節發生得更日常、更一聲不響。那樣的毒,由華美而光明的愛之名、教育之名包裝起來,呈給眾人時閃閃發亮,關上家門,好媽媽才會露出真相。暴怒、羞辱、侵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侵蝕孩子心理健康與自尊。

  心理專家說,這是毒親(Toxic Parents)、情感缺失型父母(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甚至是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為NPD)。

  孩子被這樣的母親養育長大後常自覺卑劣、不是個好人,總是自我否定、過度檢討自己,停不下來地自我厭惡;好不容易突破心防,尋求外界理解與幫助時常會被旁人一記「你媽都是為你好」摑到重傷;或者,「這有甚麼?還有人比你更慘。」彷彿被人勒住喉嚨,連掙扎都做不到。不論孩童時期或是成年後,傷痕累累的心依然覺得自己孤苦無依......

註:一九八九年,美國知名心理學者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博士在寫作《情緒勒索》之前,即出版了《毒親》(Toxic Parents,台譯:父母會傷人),定義了毒親是透過讓孩子心生恐懼的心理,操控孩子,以滿足支配欲望的父母。
出處:https://reurl.cc/Ze06Q6


被噤聲的童年

 

  還是高中生的我有一日傍晚隨母親去倒垃圾。

  母親在那條巷子是出了名的模範母親,我和妹妹在校表現出色,鄰居阿姨又羨慕又崇拜。

  等垃圾車時,阿姨又說了很多燦爛爛的奉承話吹捧母親,像是本人真有氣質又溫柔,還很會養女兒......我聽了,滿肚子臭氣,內心的垃圾話竟沒腦地噴出口。

  「她在家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倒完垃圾,我轉身就走,眼角還不小心瞄到阿姨的笑容瞬間凝止。

  走到家門口,我正要拉開鐵門的瞬間,被一股蠻力揪住衣領硬生生往後拖,我的腳步踉蹌只好先求站穩,母親一個箭步衝上前,閃身進家門。喀嚓,門又關上。

  早已習慣母親蠻橫的我,雖然不明白她搶快的用意,卻也只能乖乖摸摸鼻子,再次拉開門。

  疑──

  欸──

  門打不開!

  「媽媽,幫我開門。」天真如我,以為是母親不小心反鎖。叫喊了老半天,家裡安安靜靜,客廳幽暗得像是被遺忘的地下室。

  完了完了完了!

  我大夢初醒。我又被母親關在門外,做為違逆她的懲罰了。 

  我無可控制地跌入凶猛的幼年創傷裡,不斷拍打鐵門,哭得像是三歲女孩,拜託誰來幫我開門,拜託誰來救救我......。不意外地,全家人都消失了。

  犯人受盡折磨之後,失去辯解的力氣與求生意志的心理狀態,我再清楚不過了。我也再熟悉不過,幾個小時後,媽媽得意洋洋,一臉勝利來開門的那張臉。但我沒有預料到的是,懲罰還沒結束。那日的尾聲,我跪在母親面前聲淚俱下,痛批自己罪該萬死、不知母親辛勞,請母親寬容地原諒我的過錯,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為了寫好這個系列,我回想了被鎖在門外的童年,栩栩如生的畫面與身體感受就像再次經歷受虐。時空倒轉,癱瘓當下,啊──CPTSD複雜性創傷壓力症候群被觸發了。創傷,就是這麼容易腐蝕了一個人的力量。) 

  「姊,小時候看到妳被揍得那麼慘,我們都不敢反抗母親。」小妹某次癱在床上笑著坦白。我聽了,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能佩服妹妹比我懂得求生存?大妹後來也大量接觸心理學,坦承她在那些專家描繪的個案裡,猶如看見母親對我做的事有多震驚!「我現在也會勸媽媽不要這樣辱罵妳。」「媽媽好像才是需要做心理諮商的人。」小妹又說。

  雖然看似得到遲來的正義,其實一點路用也沒有。當我和母親起衝突,妹妹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效忠母親。朋友笑說,「這很正常啊。你們家庭動力從小到大都沒變。」家庭動力關係沒有那麼輕易被姊妹幾句枕邊掏心話所撼動,除非有人下定決心退出劇本,拒絕演出。

  就像社會總是以結果論斷一個人,青少女的我被家人貼滿標籤。爾後離家求學、就業,家族聚餐時,家人總喜歡剾洗(khau-sékhau-sué)我,小時候如何叛逆、反骨,不管這次被揍得有多慘,下次又忘了教訓去反抗母親。 

  我也就這樣被洗腦,逐漸淡忘故事的一開始,將家人的訓話當真,認為自己就是個天生不馴的小惡魔,才會如此討皮疼(thó-phuê-thiànn)。

  事實的真相是?

  我記憶細節的能力好,內心敏感纖細,以致事情經過、情感轉折輕輕一喚就想起來了。也許並非好事?總之,約莫是八、九歲的年紀,因為一件事使得母女兩人從此走上宮鬥戲(?)

  小時候的我好比是個住在紫禁城的小宮女,宮(家)規多如牛毛,動輒得咎。一不小心就觸犯宮規的我,總是被嬤嬤(母親)嚴厲懲罰。上小學後某次段考不小心考了第一名,此後,就是人生苦難的開始。生活上謹遵母親教誨、犯不得錯,還要力爭上游博得聖上(爺爺)歡心,擊潰帶把的皇孫(堂兄弟),鬥垮母以子貴的皇親國戚(母親的妯娌、小姑)。寫到這裡,我腰桿都直不起來了。偏偏我是個天性大辣辣、率直的女孩兒,和母親夢想塑造的「小家碧玉」隔著難以跨越的海溝,我又視第一名如浮雲,小學生只求躺下來發呆、做夢和睡覺。

  母親一不高興就突然發怒,地雷說爆就爆,嚇得我魂都飛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觸犯了哪一條規矩;沒考第一名會被打,考第一名但沒有全科滿分也會被檢討。除了體罰,母親管教時喜歡說重話恐嚇我:「妳是一個愛頂撞、忤逆父母的壞小孩。」最難受的莫過於此,母親猙獰的面孔與吼叫的音量使我百口莫辯,感覺萬箭穿心。母親發怒的模樣揮之不去,心裡的驚懼延續至深夜,小小年紀常在睡夢中嚎啕大哭,或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又尿床了。

  身心煎熬下,我心想一定一定要找機會跟母親溝通清楚。此時,學校正在教作文,我發揮寫作天賦?眼淚鼻涕狂流地寫了好幾張信紙,滿心期待母親了解、解開母女之間的誤會。

  沒想到,母親拒絕看信,盛怒的表情、冷漠的背對,我哭著哀求母親看一眼就好,就連平日嚴厲的外婆也看不下去,走過來求情。母親始終不願意轉身拿起信。

  我不放棄地寫了一封又一封,母親也非常執抝地拒絕我一次又一次。終於,心碎來到臨界點。意識到母親鐵了心,我發誓以後再也不寫了。從那時開始,我就對母親關上了心門,不再相信母親是個可以溝通的人,並且絕望地想,母親永遠都不會理解我。日後,再面對母親權威式的命令、教條、約束與掌控,我本能地以「反抗」來反應(reaction)。

  一開始,我的攻擊性*註是出自溝通的渴望,嘗試向母親表達,「媽媽,我那麼愛妳,妳為什麼對我那麼壞?」母親拒看信件,變本加厲懲罰我,搧喙䫌(sàm-tshuì-phué)、一把拖出門外鎖在陽台、把年幼的我一個人丟在家,帶著妹妹上百貨買禮物、買新衣......

  容易共感的我並非不懂如何讀空氣、裝乖、討好母親以求生存,但好強的我因為對母親懷恨在心,經常無意識地放棄這些選項。當我一再遭到母親侵犯個體性的行為時,內心又認定軟性溝通是無效的,為了保護自己,我便選擇戰鬥。到了青春期,更因為積怨甚深,不知死活地挑釁母親。此舉激發了母親更強烈的反擊。為了壓制我,母親的話只好越說越狠,板子越打越重,直到噴出血。

  「家,不是我的避風港。家,是逼著我不斷往前衝的利刃。」我曾在從前從前有個部落格寫下這句話,並用這句話定義我的原生家庭、我的母親。

  母親的育兒策略很簡單,「你不百依百順我就遺棄你。」以及,「你不達標我就收回母愛。」母親懲罰我時,並沒有把我當成親生孩子,反倒視作一個對手、敵人,「不擇手段」一心只想贏、扳倒我。母親濫用權力、情緒失調,狡詐地躲在以愛之名背後,這一切,使我極難對人傾吐。一來因為「說母親壞話」天理不容,二來因為羞恥感,畢竟一個被母親從小羞辱到大的人,早就信了「自己是個頑劣乖張的不孝女」,我怎麼好意思讓別人知道這個「事實」。

  和母親相處不睦的標籤是大多貼在女兒身上,而非母親。

  「你媽這樣是為你好。」

  決定辭職,投身瑜珈教學,再次觸怒母親,「妳不當上班族就是擺爛。」不論如何解釋、溝通,母親一心認定我就是白白浪費了她的栽培。二十年後母女再次同住一屋簷下,相處狀況比童年更瘋癲。我看見母親依然握著權柄,把黑說成白,拉攏家人選邊站,愈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彷彿同時看見稚齡的我和成年的我都在哭泣。童年無法理解的孤單和痛苦,現在終於看懂了,卻依然無力掙脫。

  那時候各種身心症狀都爆發了,我終於忍不住跟大學同窗吐苦水,沒想到卻收到這麼一句話。我倉促地結束談話,轉身秒約心理諮商,在信任的諮商師面前顧不得形像,像個蕭婆崩潰痛哭......

 

故事先說到這裡。


  考慮了非常非常久才決定要揭露這段往事,並非要指控母親或者拉同情票,而是我謹記著自己寫文的起心動念。這個系列,有我的願景。藉由我那一點也不美好的童年創傷為引子,企圖喚醒社會對情感、情緒教育的重視,哪怕只有一個人看進去了,也很好。名校真的沒保障甚麼啊,我們家就是最佳反例(苦笑);二來希望大家能嘗試做個有同理心的傾聽者。對受傷者來說,揭露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朋友可能也歷經各種心理艱難,好不容易推開巨石,鼓起勇氣找人聊聊,可以的話,請做朋友的氧氣瓶、安全堡壘,而非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就算只是靜靜陪著他哭都已足夠。

  「媽媽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真的很刺激人,也充滿瑕疵。因為不論父母目的為何,過程與目的都應該保有尊重,尊重孩子的身體、隱私、意願、個體性......。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會被社會大眾譴責,那為什麼就可以對兒女做同樣的事呢?更何況很多時候,說是「為你好」的父母也許只是為了自己好。

例如:

▸為了方便管理,一掌打下去孩子就沒有聲音了。

▸為了紓解焦慮,孩子沉迷3C、課業跟不上、交了父母眼中的壞朋友......etc,生活失去掌控感,又不知該如何解決問題,排解壓力,只好更用力鞭策、管教孩子。

▸為了宣洩情緒,嗯,不一定來自育兒,有可能是其他生活上的挫折,對伴侶的、人際的、職場的.....,把垃圾倒給別人,成年人會反抗、會防衛,但孩子處於弱勢,通常無力反擊。

▸把自我價值的匱乏外包給兒女,期待兒女用表現成就彌補心裡的黑洞。

孩子都很敏感,感受得出來,父母說的「為你好」究竟是真心,還是虛偽謊言。

註:正常的攻擊性基本上是一種自然的溝通方法。一個讓另外一個人知道他已經越了界的方法,因此,也是一個阻止暴力—而非引起暴力—的方法。--珍.羅伯茲《個人實相的本質》


不是每個母親都把孩子擺在自己之前

 

母愛幻想破滅,女兒從天真者踏上英雄之旅。啊,還是覺得好殘忍。

母愛幻想破滅,女兒從天真者踏上英雄之旅。啊,還是覺得好殘忍。


  這個時機點,國際文壇發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的女兒史金納投書媒體,揭開繼父長期對她性侵,孟若知情後卻選擇隱瞞。

  身為孟若的書迷,仍記得當時迷戀她就極盡所能地把小說全都找來讀,此外,還發揮本業精神上網搜尋所有關於她的資訊與報導。面對人生的抉擇,孟若把個人需求置於愛之前。例如她為了逃脫階級、為了寫作,大二便輟學選擇結婚。報導上說,她回顧第一段婚姻坦言自己很自私。

  孟若始終優先考慮自己。離不開第二任丈夫,她有愛情的需求,或許還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無法承受大眾譴責、八卦目光的需求……孟若考慮各種需求,最後選擇丈夫、犧牲女兒,成了一個失敗的母親。

  (『她的失敗來自於不夠同理女兒』,這句話真是讓我氣到發抖。)自私就是自私,未能坦白自己的軟弱與本位主義,還要用厭女文化教訓女兒,為自己開脫,也是偽善的。

  我可能暫時無法再翻開孟若的小說了。小說中幾篇類似的情節,是否為孟若踩踏女兒史金納傷口所做的改編?光是這樣想像,孟若的狠心就讓我幾乎無法呼吸。

  女人不是生了孩子就懂得如何愛人,(上一篇已經寫過了)以致母親有多重面貌,「母親」角色下的女人骨子裡依舊是個普通人,有優缺點、陰影、自我(ego)。母親,不會只有「含辛茹苦為兒女犧牲奉獻」這一種。

  當時得不到任何家人支持的史金納專注於自我療傷,更在母親過世後選擇為自己發聲,其堅強勇敢使我佩服,也是榜樣。

  最後一定要聲明,我不是只會檢討母親,伸出狼爪的加害者繼父或是知情不報的生父,責任更重大。只是因為這專題專注於母親與女兒,關於不存在的父親會有機會說的。

  以及,受傷的妳若還無法放下、和解、原諒,我想說,那就不要放下、和解和原諒。痾對,跟宗教家、心理師、心靈導師說的都不一樣。接納目前的狀態,別逼自己一定要原諒,這時候勉強自己原諒是扭曲的,不尊重自己意願的壓迫(自己霸凌自己)。別再複製童年時期母親對你做的事。先照顧自己、把日子過好。等哪一天忽然對母親沒那麼多情緒了,忽然有另外一種看法了,那就代表,嗯,時機到了。

4會員
7內容數
關注內在議題、創傷修復,以及故事裡那些無法說出口的祕密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loria Real Talk 的其他內容
透過文學家與心理專家,探討母愛。接納母親的人性。破解母親角色與收回錯誤的投射,一起走出不被愛的孩子困境。
透過文學家與心理專家,探討母愛。接納母親的人性。破解母親角色與收回錯誤的投射,一起走出不被愛的孩子困境。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在暑假的尾聲參加夢N次方高,回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其實已經有點疲累,想做的很多,但做出來的成果卻與我所期待的有不小的落差,聽完教育夥伴的分享,發現他們也有遇到與我同樣的困難,向老師們學習! 課例一、說明文閱讀寫:佩慈老師 海豚、動物的尾巴 學生先用課文認識說明文特色:下定義、分類、做比較、舉例子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在暑假的尾聲參加夢N次方高,回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其實已經有點疲累,想做的很多,但做出來的成果卻與我所期待的有不小的落差,聽完教育夥伴的分享,發現他們也有遇到與我同樣的困難,向老師們學習! 課例一、說明文閱讀寫:佩慈老師 海豚、動物的尾巴 學生先用課文認識說明文特色:下定義、分類、做比較、舉例子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好多人在我心裏扔了秘密,然後離開 我像個樹洞,瀕臨超載 那些與我無關的,但且笑看 那些我愛著、愛著我的循環 連多瞟一眼都窒息的難受 我常在平白無故裡溺斃 你問我,那你要什麼? 我要的與整個物理邏輯抗衡 我要的是我的小小花園裡有你們 缺一不可 可我終究只是個栽理的園丁 墾著盛大的荒蕪 從起滅中靜
Thumbnail
業餘的股票喜好者,自許績效能稍微贏過大盤即可(如果不行就考慮加入指數市場@_@),抵抗通膨對資產的侵蝕,目標並非想要賺一個股本(EPS 10元),而是想要享受投資過程中透過觀察及發覺來驗證自己想法的樂趣。
忘了從哪邊看到的(八成又是Yalom那兒),治療關係能再區分為移情、合作同盟以及人與人間的關係這三個層次。而多數時候,我們假裝只有前面兩種關係,也就是治療者是全然專業中立的醫者/分析者/導師之類的腳色。 在更嚴苛的情境下,治療者承認與案主間有較對等的人際的關係甚至會被看成是禁忌、失誤或者是
Thumbnail
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件牽涉到同志與冥婚,光怪陸離的台灣電影。總是認為,電影刻意地把同志議題說得太着跡,也定了一重很深的意識形態,將同志影像及畫面化,反而會令觀眾去思考,究竟同志是否就是那樣。父子情設定很動人,也恰恰寫了父親那種口硬心軟的關切之情,可惜一切都來得太遲。人生本來就是要有遺憾...
Thumbnail
作為一個每天都在大量溝通的人,包含透過語言、文字或肢體,這次想分享三個關於溝通跟表達意見的想法:別人不懂我、公開表達意見是為了什麼、邀約上的溝通與時間驗證自我。
Thumbnail
今天比賽前,追夢格林三分命中率為33%(0.6/1.8),喬丹-普爾三分命中率為32.5%(2.6/8.0)。 格林在自己的播客節目中談到了莫蘭特持槍事件:“我祈禱莫蘭特可以通過這件事學到很多,你不可能讓NBA陷入艱難的處境還能成為聯盟的門面,勒布朗和庫裡沒有讓NBA陷入艱難處境。” 據ESPN記者
Thumbnail
戰鬥還未落幕,沒有所謂勝負。 讓我們一起 Fail better ! 持續優化,持續改善,才是最重要的事。
Thumbnail
不是家暴才算暴力,精神暴力與經濟暴力更殺人於無形 立委高家瑜被男友毆打事件震驚社會.......
Thumbnail
工作兩年似乎是個門檻,最近身邊離職的朋友變多了,有的想要轉換環境、有的想轉職換跑道、有的想逃離現在的公司,有的選擇和我一樣做自由工作者。大家都在想自己的下一步,也有人正在躊躇不前……
Thumbnail
男孩和年輕男性們總是習慣性地被期待要背叛他們內在那些更好的本質,去扼殺他們的良心,拋棄最好版本的自己,然後臣服於某個低下而兇惡的東西。彷彿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當男人的方法,對於這個部份-或者說這個角色-只有一種得以被認可的詮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好多人在我心裏扔了秘密,然後離開 我像個樹洞,瀕臨超載 那些與我無關的,但且笑看 那些我愛著、愛著我的循環 連多瞟一眼都窒息的難受 我常在平白無故裡溺斃 你問我,那你要什麼? 我要的與整個物理邏輯抗衡 我要的是我的小小花園裡有你們 缺一不可 可我終究只是個栽理的園丁 墾著盛大的荒蕪 從起滅中靜
Thumbnail
業餘的股票喜好者,自許績效能稍微贏過大盤即可(如果不行就考慮加入指數市場@_@),抵抗通膨對資產的侵蝕,目標並非想要賺一個股本(EPS 10元),而是想要享受投資過程中透過觀察及發覺來驗證自己想法的樂趣。
忘了從哪邊看到的(八成又是Yalom那兒),治療關係能再區分為移情、合作同盟以及人與人間的關係這三個層次。而多數時候,我們假裝只有前面兩種關係,也就是治療者是全然專業中立的醫者/分析者/導師之類的腳色。 在更嚴苛的情境下,治療者承認與案主間有較對等的人際的關係甚至會被看成是禁忌、失誤或者是
Thumbnail
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件牽涉到同志與冥婚,光怪陸離的台灣電影。總是認為,電影刻意地把同志議題說得太着跡,也定了一重很深的意識形態,將同志影像及畫面化,反而會令觀眾去思考,究竟同志是否就是那樣。父子情設定很動人,也恰恰寫了父親那種口硬心軟的關切之情,可惜一切都來得太遲。人生本來就是要有遺憾...
Thumbnail
作為一個每天都在大量溝通的人,包含透過語言、文字或肢體,這次想分享三個關於溝通跟表達意見的想法:別人不懂我、公開表達意見是為了什麼、邀約上的溝通與時間驗證自我。
Thumbnail
今天比賽前,追夢格林三分命中率為33%(0.6/1.8),喬丹-普爾三分命中率為32.5%(2.6/8.0)。 格林在自己的播客節目中談到了莫蘭特持槍事件:“我祈禱莫蘭特可以通過這件事學到很多,你不可能讓NBA陷入艱難的處境還能成為聯盟的門面,勒布朗和庫裡沒有讓NBA陷入艱難處境。” 據ESPN記者
Thumbnail
戰鬥還未落幕,沒有所謂勝負。 讓我們一起 Fail better ! 持續優化,持續改善,才是最重要的事。
Thumbnail
不是家暴才算暴力,精神暴力與經濟暴力更殺人於無形 立委高家瑜被男友毆打事件震驚社會.......
Thumbnail
工作兩年似乎是個門檻,最近身邊離職的朋友變多了,有的想要轉換環境、有的想轉職換跑道、有的想逃離現在的公司,有的選擇和我一樣做自由工作者。大家都在想自己的下一步,也有人正在躊躇不前……
Thumbnail
男孩和年輕男性們總是習慣性地被期待要背叛他們內在那些更好的本質,去扼殺他們的良心,拋棄最好版本的自己,然後臣服於某個低下而兇惡的東西。彷彿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當男人的方法,對於這個部份-或者說這個角色-只有一種得以被認可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