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職中的禮服樣本兼打版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大約5年前,擔任打版兼樣品時

大約5年前,擔任打版兼樣品時

  好一陣子之前,就有看到職場故事的主題,也有想過要動筆,不過當時沉迷在鉤針中,現在暫時放下鉤針跟棒針,想寫一寫這陣子想要寫的一些感觸抒發,第一個就先從我的職業開始。

  不知道我會寫多長,就看我寫到哪,就算哪,現在的工作讓我有滿多感觸的,雖然我見識狹小,工作經歷也不多,大多是我自己在職場上遇到的事情與自己的想法,可能敘述會參雜很多我的個人偏見與情緒,我會適時修改,就請大家多多包容了。


  話說從頭,當我要升高中時,就有動過想唸服裝科的念頭,當時被我媽擋下來,那個時候也知道服裝業是夕陽產業、很辛苦、沒前途也錢途,同時我也沒有到非服裝不念的強烈想法,所以去了普通高中,不過升大學時,我非常堅決的一定要去唸服裝,我對製作衣服非常感興趣,當時認為,如果我沒念服裝,我會後悔一輩子,在經歷了接近家庭革命程度的溝通後,我也順利的進入服裝科系。

在學期間

  在學期間我著重在學習打版與製作,選課也是大多都選跟打版與製作有關的課程,立裁、國服、禮服、服構,課程需要實際製作的部分,我也全部自己動手來,畢製的六套衣服,我也是全部自己打版、自己製作,大概到大三的時候,我就確定我畢業後要朝打版師或樣品師的方向前進,現在回頭看,滿後悔自己當時不夠努力,耍廢太多,練習太少,所以我雖然會打版、會製作,但都只是剛入門的程度,到職場上的話,是完全不夠的。

外銷禮服

  畢業後,老實說,當時找工作並不算很順利,當時打版跟樣品的職缺不多,畢業半年多後才進入外銷禮服的大貨(生產線),入職後的第一件禮服,我車了一個禮拜。

大貨座位一角,全是待製作的裁片

大貨座位一角,全是待製作的裁片

  在大貨的日子不算輕鬆,應該說,非常辛苦,因為會一直被出貨日與一袋又一袋的裁片追著跑,主管發裁片的時候,一袋一袋往你座位放,真的壓力很大,加班是日常,學車衣服前,要先學如何拆衣服(並且拆得又快又好),這有很多辛酸血淚史,我還車到跑去廁所哭,先按下不提。

  不過,如果沒有在大貨的那段時間,是絕對不會有現在的我,雖然一路走來非常非常辛苦,每次換工作都在絕望的極限,心靈與信心都接近崩潰,但我很感謝當時大貨的主管與那段時間,因為大量的車縫,相當於訓練基本功,車縫、製作、整燙的基本功,以及很重要的一點:讀版,如何看版子,並且將它組合成一件禮服,表層是那些版、裡層是那些版、裙版該如何組合?誰要車在哪,誰跟誰車縫在一起,這些是身為樣品師,或者說身為製作師傅相當重要的一環。

  同時,大貨的經驗,給了我轉任樣品師的基礎,在大貨車到要崩潰的我,公司給了我另一個機會,轉到樣品部,雖然當時我已經心灰意冷,感謝公司給我另一個機會的同時,我也決定再試試看,到了樣品部,對於製作與車縫,也有新的挑戰與學習,樣品更重車功,車得不好、燙得不好,不用到出貨品檢那邊,設計師就會請你調整,如何按照版子要求進行製作,不論是製作方式上的、尺寸上的,出貨品檢那邊都會一一核對。

  在樣本,我學到了與在大貨時完全不同的東西,除了專業部分的車縫、製作,原本想講溝通,但我想先講:眼光。厲害的、資深的師傅,不用尺、用眼睛看就大概可以估出尺寸多少,而且八九不離十,就像火眼金睛,看一眼,就知道哪裡不夠好、哪裡需要調整、哪裡沒做好、哪裡沒有對稱、哪裡是不是縫分沒車夠、哪裡比例不對。應該可以這麼形容,大貨訓練製作基本功,像訓練嚴謹的製作師傅,但樣品師,有不同並且專業的訓練,看衣服的眼光(這真的很難說明到底是什麼)、對版子的敏感度、製作的精美度,車的好已經是基本盤,如何在車得好的基礎上更加進化,我想,是所有製作師傅到退休前永遠不會停止的學習。

  樣品師更加的靈活,因為參與到開發的部分,所以可以在設計師想要的效果的前提之中,提出更好更漂亮更快速的製作方式,同理,也可以協助打版師在版型上更加精確,或是提出打版師在製作層面上、版子上的調整,

  接下來講原先要說的溝通,到了樣品部,會與設計師與打版師溝通,理解設計師想要的是什麼,以及在版型上如何與打版師取得共識,取得共識這點,也需要與設計師有共識,走到現在,我想,大概是樣品師常常要在打版師與設計師雙方都進行妥協,所以才漸漸變得樣品師地位不如打版師與設計師,這麼講有點地圖砲,請容我後續再進行補充我的想法。

  回到溝通,有時候設計師與打版師想要的東西,會在樣品這邊卡關,如果照打版師的版子,在實際製作上有一定的困難度,再考慮到大貨生產,有時候就必須三方進行討論與調整,我認為,樣品師的專業與重要就是「實際製作」,設計師想要的東西必須經由打版師進行版型製作,最後才會到樣品師進行製作,而真正進行實際製作的是樣品師,有些角度與層面,是設計師與打版師相對無法思考與考量到的,說句樣品師本位的話,如果沒有樣品師,光只有設計師與打版師,款式還是出不來的,因為沒有那個「實際製作」的師傅,反之亦然。

  再次回到溝通,不小心跑題了(跑到想後續補充的部分),直接舉一個例子,當時我在製作的時候,因為款式的關係,我對於尺寸就有點疑惑,他版子的尺寸(ex:S)與一般製作樣本時的尺寸(ex:M)不太一樣,但完成時要的尺寸是一般製作時的尺寸(M),我記得我好像有詢問過打版師,版師表示沒問題,直接製作。完成後,到出貨品檢那邊,我好像有聽到一些風聲,不過衣服好像是先回到打版師那邊,後續是打版師跟我討論後續修改的方向,如何正確地說話,如何不帶批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以尊重對方的方式,提出建議,簡單說,也就是說話的藝術,這是我在樣品時,認知到,如果我要繼續走下去,不論是樣品還是打版,都需要學會「如何好好說話」。「溝通」,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辭典網頁上的解釋是「彼此間意見的交流」,「彼此」、「交流」,也就是說,這場談話是雙向的,並不是一言堂,如何把話說得讓對方舒服,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立場,我想,不論在哪個產業,都是一項重要的能力,但我不是說需要舌燦蓮花、花言巧語,而是適應場合、對象、情況等等,以相對更適合的方式與措詞,進行討論,目標是達成雙贏或三贏。

  不過在大貨的經歷,給了我一些目前改不掉的壞習慣,因為大貨除了車功之外,也重速度,所以我會下意識的拚速度,車縫上就不是很精美,不過還有個原因是我沒耐心(大笑),因為沒耐心,所以車很快,雖然目標是車的又快又好,但目前是車的快,然後後續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調整因為車的快而造成的失誤,自己的鍋,自己背。


轉向打版

  離開禮服產業後,我轉向打版,當時覺得,自己再繼續坐在裁縫車前,我就一輩子起不來了,現在我還是不太清楚為什麼當時自己會那麼認為,或者是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適合樣品,還是只是也想挑戰看看打版。

  當然,轉打版的過程,也不順利,感謝當時願意給我機會的老闆,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打版的工作經驗,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有疏漏跟錯誤,所以很感謝當時的公司、老闆、以及同事前輩們。

  不過我想談的,是我的第二個打版工作,是內銷淑女盤的打版助理,打版主管教我屬於打版師的做事方式與思考邏輯,打版主管是一個很有深度的人,不論是在處事或是處理工作上發生的一些比較麻煩的事情,主管都可以用讓人認同的方式處理,我覺得超厲害,而且在於打版專業上,主管也非常厲害,可以用容易讓人理解的方式引導我思考,在打版的過程中順利解決遇到的方法,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線條要這麼畫,原因是什麼,如果朝另一個方向畫,那可能會有甚麼效果,我覺得,如果繼續在主管下面學習,一定可以成為非常厲害的打版師。

  而我離職的原因,下述的想法並沒有得到證實,但我認為這間公司對打版助理的定位,並不是希望可以培養新的打版師,而是需要一個「助理」來負責款式進入生產前的前置作業,負責協助一些打版與樣品衍伸的相關工作。在工作上有侷限的狀態下,有時候我必須各種找事做、或者把一件十分鐘可以完成的事,延長成二十分鐘或三十分鐘,這對我來說,真的很痛苦,必須沒事找事做、明明效率可以很高的事,我必須養成拖延症(雖然我本來就有,但工作上我沒有)。

  在這間公司,我學到內銷服裝產業的生產過程,也見識到打版師是如何與代工交代款式製作方縣、打版師與樣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一季所有款式定案的過程,也窺視到進入代工製作過程後,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如果要說,我覺得這份工作、這間公司,讓我了解到原來內銷服裝的現況是這樣運作的。

  除了打版助理本職的工作,我偶爾會因為恰好在本職工作不忙的時候,被其他部門借去協助,我曾經去出貨部門協助品檢、摺衣,副理也曾經請我協助整理資料,雖然當下覺得沒事去幫忙也好,可以順便學習、見識其他領域的事情,但如果把這些事情,視為理所當然,當時的我,並不能接受,因為我覺得,我必須尊重我在這裡的職位,以及我的專業,所以跟公司有點不愉快,小小的而已,副理跟主管有點不能理解為什麼我那麼堅持與抗拒,起因可能是我的第一個打版工作,因為後期兼任樣品,同時我也會去協助其他業務,變成老闆對我的定位有點模糊?最後我還被檢討車工與莫名的被挑刺,這些是壓倒我的最後幾根稻草,所以我很重視尊重我的職位與專業,當時的我想捍衛我自己身為打版的自尊,也不願公司因為我可以勝任很多事情,而隨意的對待我。

  回到打版助理的工作,撇開其他事情,可以做打版工作的這件事,讓我很開心,學習很多,也成長很多,我學會了如何與設計師與樣品師溝通,以及如何互相合作,偶爾也會與裁剪師傅聊天,也了解到一些裁剪相關的事情,雖然我只是偷看而已,不過我從這間公司、這個工作,獲得很多,如果沒有必須裝忙與拖延、不會被隨意對待,那我很願意在這間公司待下去,學習更多打版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從主管身上學到更多,但有一天,還是會離開,因為隨著能力增加,還是會期待待遇可以增加,我認為,這間公司還是有所侷限。


內銷禮服

  此時的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沉默了半年多,在某天無聊去刷人力銀行時,抱持著「投投看,反正我也不虧,如果有幸錄取了,那就上班吧」的心態,進入目前的公司,禮服內銷公司,算是滿意外的結果,我想我大概贏在年紀,聽主管說,也有其他師傅來應徵,但是公司想要找比較年輕的,想要「傳承」,想要培養新的師傅,不過我覺得,這方面說與做可是兩回事喔,後續跟師傅們聊天的時候,我們都會調侃這件事,真的沒有年輕人像我這樣了,我也說,真的是頭殼去撞到才會傻傻地做這個(台語發音更有味道)。

  原本我想這一段可能會很長,但想到,啊,我還在職中,所以不要講太多。

  我是到這間公司之後,才深刻體會到設計與師傅之間的對待落差,不論是待遇上的,或是對待上的,好的全都是設計,壞的就全是師傅,難怪沒有人想進來當師傅,難怪師傅年紀到了之後寧願退休。在外銷禮服時就有覺得,師傅真的很可憐,設計師一句話、打版師一句話,但實際承擔幾乎所有的,是樣品師,因為要全部重做,暫且撇開樣品師沒做好的狀況,如果做出來的東西不如預期,那麼要用做多時間成本來修改的,是樣品師,我不會說沒有樣品師沒做好的情況,一定會有,沒做好被檢討是正常,做得好但設計師打版師要修改的情況呢?

  自己走過師傅的路,才知道這條路到底有多難走,也能理解為什麼現在小朋友不願意走這條路,技術的提升需要時間,先不討論業界願不願意培養,也不討論新人願不願意學習,提升技術除了需要時間,也需要強大的心理,很希望自己車出來的東西是漂亮的,但是過程中有滿滿的挫折,因為當時的自己就是能力不足,必須接受這個事實,不過還是要繼續車,我只能說,非常、非常、非常辛苦,因為車出來的東西,一翻兩瞪眼,漂亮就是漂亮,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大家、包含自己,其實一眼都看得出來(就是所謂的眼光)。

  或許大家會覺得,反正樣品就是只負責踩裁縫車阿,款式設計師出、版型打版師出,樣品沒什麼啦!會踩裁縫車就會了啊!這段話比較極端與偏頗,但,真的是這樣嗎?一位稱職的樣品師絕對不是只有這樣,布料特性、版型效果等等,專業的樣品師看一眼,就絕對心知肚明,更何況,如果真的只要踩裁縫車就可以當樣品師的話,為什麼現在業界三不五時就會喊沒有新人想接呢?設計師有其專業,打版師也有其專業,同理,樣品師也有其專業,這三個角色在開發與生產的過程中缺一不可,各司其職,我認為,並沒有誰優於誰、誰劣於誰。

  我必須老實說,如果我沒有進入這間公司,或許我已經轉行了,而讓我願意繼續待下去的原因,並不全是公司,而是我們辦公室的氣氛,師傅們人很好,很願意教導,主管也很carry,這真的是我待過最舒服、最歡樂、最開心的職場,如果不是我們辦公室的師傅跟氣氛,我可能已經認賠殺出了。

  但,也是進入了這間公司,才知道為什麼師傅人才流失這麼嚴重,為什麼沒有新人想要當樣品師,因為,真的史上超級無敵辛苦。剛進服裝業,要技術沒技術、要經驗沒經驗,感謝公司願意給機會、願意栽培,有些公司比較有制度,可以依年資逐年調薪,或是主管看到你的成長、幫你調薪,或者去談調薪、公司不會刁難,但不是每個人、或每家公司都這麼優秀,當自己有經驗、有技術之後,還需要自己想辦法調適,業界的待遇就是如此。

  我必須說,我也很挫折,但我暫且說服自己,我們辦公室氣氛很好,跟師傅也玩得很好,主管人也很好,待的也很舒服,暫時先這樣,同時我也期許自己,在這段時間好好學習、好好成長,期待自己有談判的空間,有向上成長的空間,我相信一定有,只是我需要時間。

  我認為,設計、打版、樣品,該是水平的合作關係,打版師跟樣品師不是只是將衣服製造或生產出來的工具,打版師跟樣品師是可以提供專業技術的專業師傅,有其專業能力可以讓衣服更美麗更漂亮,也可以讓衣服在生產與製造的過程中更加順利。

  我不是想挑起設計、打版、樣品間的對立,而是這三者之間應該是互相尊重、理解,以將設計化為現實作為共同目標的夥伴,這三者有各自的專業領域,在款式開發的過程中,各自都缺一不可,真的沒有誰優於誰、誰劣於誰,尤其是在服裝產業金字塔中,屬於尖端的高價、訂製領域,越是精緻、細緻的服裝製作,師傅的技術絕對更加優秀,給予師傅與其能力對等的對待與待遇,或者說,給予師傅與其能力相同的尊重,或許是個解方,或許。


最後

  其實我很害怕這篇文章公開到網路上這個公開的平台,會對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造成影響,但能夠繼續在服裝業學習,我想我或許可以試著做出改變,但也有可能我剛好都處於相似的環境,其他地方有更加平等的環境,也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給想進入樣品領域的人一些參考與事前提要(心理準備),以上都是我自己的個人想法與感觸,可以不用認同,當參考就好,有其他想要討論的,我也非常歡迎,我也想聽聽各種不同的想法。

4會員
20內容數
將生活中的一瞬間,化為文字,保留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