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最棒的夫妻互動模式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感情不要深化,不要再去糾纏,不要在你死我活,感情淡了讓它具義。「淡了,就是冤欠少了。」比較輕鬆愉快,就是冤欠少了。

像一般的朋友,有時候十天、八天才傳LINE、傳微信:「最近好嗎?出門要帶雨傘。」「謝謝!你也是。」又十天、八天都不聯繫,沒有什麼冤欠。

每天聊,聊得回去睡不著:「他今天講那個.......是不是說我臉太圓?是不是說我腿太粗?我也來暗示他一下,傳個胖子圖給他看......」看起來很有感情,聯繫很緊湊。這是冤欠很深,大家都你死我活在過日子。

比較淡然是冤欠少,但是大事情會挺你、幫助你、照顧你。真的需要幫助,要去醫院,要幹什麼他照顧你,情義不變,但是多餘的牽纏執著已經淡了。

學佛就有這好處。一般講「情」,再講「錢」。金錢要修布施,這是佛法講的會減少「財」跟「情」的執著,那其他就比較次要、比較支分的了。

如果在人世間,「情」也過得了,都放得下;「財」也過得了,也放得下,就很難有什麼還能攔住你。

比如面子,執著名聲、權力,注重自己的形象,你就知道哪裡弱,把那裡修好,等到這些都已經修好了,世間沒有什麼事可以留下你、可以攔得住你。

誰的子宮你都不去,只有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18會員
1.4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