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阿嬤帶大的每個孩子 關於擁抱

致阿嬤帶大的每個孩子 關於擁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次見阿嬤,我幾乎都會環著她的肩,叫她一聲阿嬤。


一開始其實有點不習慣,我出生的家庭滿保守,長大之後很少會有親密的肢體動作,連愛幾乎都不會說出口。記憶中最後一次抱著媽媽大概是國小三四年級的時候,那時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沒睡飽,閉著眼睛站在床上,媽媽會把我抱到廁所門口,讓我去刷牙洗臉,這個習慣持續了好一陣子,什麼時候結束已經想不起來,只記得大概五年級之後,就再也沒有類似的記憶。


所以,某次和姊姊一起去安養院看阿嬤時,看到姊姊能自然地擁抱阿嬤,我突然也想試試看,我試著伸出雙手環抱阿嬤的肩膀,並叫她一聲阿嬤。


第一次這麼做的時候,在碰到阿嬤的時候,突然覺得眼眶有點濕,好像喚醒了某個潛藏在身體的記憶,似乎我的身體其實也渴望用這種方式表達親密,當下的我有點嚇到,沒有預期會有這麼強烈的情緒,也害怕姊姊看到我紅了的眼睛。


好像從那次之後,對於抱阿嬤就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反應了,我能自然地抱著她。自此之後的每次,我就習慣這麼做,每次都會環抱著她的肩膀,在她耳邊叫一聲阿嬤~


#致阿嬤帶大的每個孩子

#身體的記憶 #習慣親密


👉🏼 歡迎到 IG 追蹤我,看更多每月月記:Jenny840531

avatar-img
Jenny Lin note
2會員
42內容數
🙋🏻‍♀️我是Jenny Lin:Podcaster/內容創作者/接案編劇 ✏️喜歡寫長文記錄生活 📖喜歡閱讀,看書比追劇快。 📌IG:jenny840531 / booksdramas 📩來信:[email protected] 💼LinkedIn:Wan Hsiuan Li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enny Lin note 的其他內容
每次去看阿嬤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會拍張照,一方面是紀錄生活,一方面是把握這些和她相處的片刻。 阿嬤以前是不喜歡拍照的人,還記得好幾次幫她拍照她都會說不要,她是個固執的人,有很多自己的堅持,像堅持一定要去外面洗頭,儘管搬了家,也要找到附近的美容院,這些都是源自於小時候的習慣,她出身在富貴人家,小時
安養院的長輩好多,送進去的衣物都有編號,但還是常常被搞混,阿嬤有時候會穿不是她的衣服出來。那天,我看到她頭上的毛帽,笑了出來。 阿嬤的衣服好多,她是個愛漂亮的人,以前常在她房間的抽屜裡找到高級的口紅(她在美國的姐妹帶回來的),還有鞋櫃裡面那些高級品牌的鞋子,她會在喝喜酒之類的重要場合穿,小時候
我第一次有記憶的畫面,大概四歲左右,還沒去上幼稚園,某天早上起來,看著周圍的環境,明明沒有任何記憶,卻精準地知道那是我的家。我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拉開棉被從房間跑到客廳,充滿朝氣地對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咖啡配餐包的女人說Good morning!那個女人是我阿嬤,世界上我最喜歡煩的人。
四月是在自己身上填滿各種斑斕的顏料,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顏色。 自從三月想開之後,工作的麻木感似乎不再困擾我🤣,四月是把目光放在生活上,重新找回重心的日子。上客運、podcast、看書、工作、追劇、工作、捷運、運動、上客運、音樂、洗澡睡覺。當事情成為習慣後,就能像自動導航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地完成
回程的高鐵上,想著如何替這96個小時下標,才寫下一年前的旅行。 原本去年說好要去的旅行,被去年五月母親節那波疫情高峰打亂了節奏。一年後,疫情沒有更好(甚至還是疫情高原期),但還是決定實現一年前說好的旅行。 這次的旅行舉凡車票、住宿、客運、船票、機車等,所有交通工具住宿地點都由男子一手包辦
此刻正在捷運上,身上帶的兩本書看完了,想著慢慢長路上做什麼好呢?不想看劇也不想聽podcast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記錄,就是接下來這段文字。 上次離家的日子是6/1,那是剛結束小琉球四日之旅的時候,在旅行倒數第二天時得知同住家人確診的消息,他們叫我回去的話不要回家,當時把這件事留在心上但為了不破
每次去看阿嬤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會拍張照,一方面是紀錄生活,一方面是把握這些和她相處的片刻。 阿嬤以前是不喜歡拍照的人,還記得好幾次幫她拍照她都會說不要,她是個固執的人,有很多自己的堅持,像堅持一定要去外面洗頭,儘管搬了家,也要找到附近的美容院,這些都是源自於小時候的習慣,她出身在富貴人家,小時
安養院的長輩好多,送進去的衣物都有編號,但還是常常被搞混,阿嬤有時候會穿不是她的衣服出來。那天,我看到她頭上的毛帽,笑了出來。 阿嬤的衣服好多,她是個愛漂亮的人,以前常在她房間的抽屜裡找到高級的口紅(她在美國的姐妹帶回來的),還有鞋櫃裡面那些高級品牌的鞋子,她會在喝喜酒之類的重要場合穿,小時候
我第一次有記憶的畫面,大概四歲左右,還沒去上幼稚園,某天早上起來,看著周圍的環境,明明沒有任何記憶,卻精準地知道那是我的家。我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拉開棉被從房間跑到客廳,充滿朝氣地對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咖啡配餐包的女人說Good morning!那個女人是我阿嬤,世界上我最喜歡煩的人。
四月是在自己身上填滿各種斑斕的顏料,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顏色。 自從三月想開之後,工作的麻木感似乎不再困擾我🤣,四月是把目光放在生活上,重新找回重心的日子。上客運、podcast、看書、工作、追劇、工作、捷運、運動、上客運、音樂、洗澡睡覺。當事情成為習慣後,就能像自動導航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地完成
回程的高鐵上,想著如何替這96個小時下標,才寫下一年前的旅行。 原本去年說好要去的旅行,被去年五月母親節那波疫情高峰打亂了節奏。一年後,疫情沒有更好(甚至還是疫情高原期),但還是決定實現一年前說好的旅行。 這次的旅行舉凡車票、住宿、客運、船票、機車等,所有交通工具住宿地點都由男子一手包辦
此刻正在捷運上,身上帶的兩本書看完了,想著慢慢長路上做什麼好呢?不想看劇也不想聽podcast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記錄,就是接下來這段文字。 上次離家的日子是6/1,那是剛結束小琉球四日之旅的時候,在旅行倒數第二天時得知同住家人確診的消息,他們叫我回去的話不要回家,當時把這件事留在心上但為了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