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之城・終》的科幻奇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三樓往下看的二樓城市模型

三樓往下看的二樓城市模型

此次張立人橫跨十年的《戰鬥之城》創作於北師美術館展出,最直觀感受這十年光陰的方式是親臨位於地下一樓的展間,收看第一部至第二部的動畫,兩部時長相加約等於一部電影,十分豐富。

起初2014的動畫不論是模型、動畫技術、情節鋪陳、分鏡腳本上皆顯得較為稚嫩,隨著劇情推展,越來越近期的創作映入眼簾,此時不論模型細緻度或故事鋪陳都褪去青澀,其氣氛營造和情節進展精彩得令人目不轉睛。

能看出藝術家有意在第一部動畫、第二部動畫、第三部漫畫、外傳漫畫中,建構出一個廣大的平行宇宙,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劇情上是直接承襲的,第三部漫畫也是其中一名角色的再延伸,加上展場三樓展示的外傳漫畫,從各個面向建構了一個科幻的預言宇宙

我認為他的創作奠基於深度的自我剖析,以台灣人的身分對從小到大充斥耳畔的「台灣之光」做反轉,或是將存放核能量的石棺放在「世界最高建築」101大樓上方,甚至主角的名字都是台灣常見的「菜市場名」,通過挪用台灣人成長過程中相當熟悉的文化元素,再對那些標籤嘲解,張立人成功引起了台灣觀眾的共鳴,更進一步製造反諷之效。

系列作品分析

第一部《台灣之光》小明與志強初次認識片段

第一部《台灣之光》小明與志強初次認識片段

第一部《台灣之光》從台灣尋常學校中的情緒糾葛:告白遭拒、校園霸凌、同儕間的齟齬,在無數機緣下提升為名為「台灣之光」的核爆災難。張立人營造的勢力對抗也饒富深意,不僅止於傳統的好壞二元對立,諸多角色中,先知想藉志強毀滅世界來證明自己、阿美需要堅定不移的信仰才得以生存下去、阿榮想通過核爆贏回自尊、美軍要成為世界的英雄、志強的動機到最終成了「守護重要的人」,這些角色交織下故事的層次變得豐富、情緒飽滿。

第一部的敘事深度仍停留在台灣本土藝術家的視角,將在地元素翻轉,並且以台灣人既定的英雄主義印象加諸在美國人身上,這也和台灣過去地緣政治的脈絡有關。但或許正是第一部中建立了台灣本土的關懷,直到核爆過後,第二部的堆砌才會令人如此著迷且震撼。

第二部《經濟奇蹟》開頭

第二部《經濟奇蹟》開頭

第二部《經濟奇蹟》中的台灣成了美國企業操弄的「經濟農場示範園區」,市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成為經濟動物的一種,提供各式「服務」,並為了追求虛有的貨幣(飼料)不斷辛勤工作,如同企業老闆所宣告的,「活在自由的幻覺中」,若無法工作就會被流放到充斥了污染的鄉下。這亦是對目前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的批判,當今資本社會中,其實人人都和《經濟奇蹟》中被囹圄的市民相同。

第二部中的對比手法運用得更加嫻熟,看似無限的「台灣之子」能量來源,實則是通過榨取窮人腦部而來;JJ企業繁華的生活和管制出入的富人區,對比地下街人民艱困的生活環境;志強被捕後電視畫面中王博士正在示範,籠子裡的狗被電多次後就會放棄抵抗,對應到故事後期地下街的人們群起反抗。在這一個接著一個的對照關係中,資本的腐敗和對科技的批判顯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對科技發展的質疑,是張立人這一系列作品中的主旨。

第一部的貝克上校

第一部的貝克上校

第二部中,本應於第一部逝世的貝克上校以仿生人之姿重新出現,直到第三部《福爾摩沙》漫畫中,貝克上校成為主角,且第三部的末日科幻風格更加強烈,並通過戰狼對決帶出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討論。展示於三樓的外傳漫畫中,著重於對AI介入藝術的討論,展現許多藝術創作者共同恐懼的未來:各大藝術展覽中充斥著AI創作的作品,最後一位「藝術家」燒毀新作的手稿後自爆。

第三部《福爾摩沙》漫畫

第三部《福爾摩沙》漫畫

這些對科技樂觀主義的批評,無論是否有意,都顯示出張立人對技術的懷疑論,通過看似全盤接受的敘述角度,反而使觀者不寒而慄,並不禁思考: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未來?還是說,這種未來是無可避免的?

何謂「戰鬥」?

張立人於2014年取的「戰鬥之城」一名稱,在這個危機四伏、社會動代的時局下,更令人心有戚戚焉。儘管標題中的「城」僅代指台北市,但我認為該種對照關係可以套用到整個台灣的現實中。所謂「戰鬥」指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其中再包含兩個層面:

一是藝術家個人的,從展覽三樓我們能看到藝術家對這幾年來存放模型、創作用的廠房紀錄,以及生活的點滴,在台灣作為藝術家生活實在艱辛,但張立人用作品裡橫跨的十年時間,展現出他「戰鬥」的痕跡,這也對應到此次於北師美術館展出是源自於「作夢計畫」,儘管只是一個徵件用的概念,卻意外和張立人的創作軌跡吻合。

二是集體的,作中不斷體現出「台灣人」的族群概念,甚至第一部便名為「台灣之光」,兩部故事將台灣人塑造為「即便受到資本掌控,仍群起反抗,最終得到解放」的形象,這戰鬥的過程巧妙地呼應了台灣的國際現況,以及最近國內動盪的政治氣氛。

第二部後半鄉下人反抗JJ企業的片段

第二部後半鄉下人反抗JJ企業的片段


志強

系列作的主要角色是志強,故事也多以他的視角開展。甫開頭,志強便被套上「恐部份子」的標籤,且後續行動都是為了阻止他而產生。第一部後期,在先知和軍隊影響下,志強選擇成為英雄,可他阻止不了悲劇的蔓延,且所謂「英雄」的概念,也是先知強加於他身上的。所以志強是一個非典型的英雄,且他的強烈意志都是在每一部的尾聲,由各種事件激發而生,並非傳統英雄敘事中貫徹始終的典型理想人物。

志強在第二部也淪為JJ企業口中的「經濟動物」之一,積攢著無形的貨幣,汲汲營營買了一台象徵財富的手機,卻因踏足「富人區」而被毆打、逮捕。他在地下街輾轉度日的無力狀況,一直到於街上巧遇阿美才發生轉變。通過王老師的幫助,志強進入存放台灣之子的最高機密處,並催化了阿榮的爆發,從而導致整個世界的重置。

儘管王老師認為志強就是能夠改變世界的人,但從整個劇情推展上看來,這個角色的動機和行為都被大環境推著走,就像他的菜市場名字一樣,是能夠被任何「志強」加以替換的。志強是一個象徵,就如同作中所有角色一樣,都是某種人的縮影

阿美

回到第二部的討論,除角色關係的巧妙安排和成功營造高科技未來外,張立人還將對宗教問題的探問推升到新層次。《經濟奇蹟》裡動盪的社會推升出「台灣之子」的狂熱組織,阿美作為其首領,不惜成為大企業的總裁,只為達成對台灣之子的信仰目的。

阿美在第一部尾聲認為志強已經死去,於是自己成為極端組織領導者,組織成員做出玉石俱焚的行徑,更遭到當局的全面通緝。直到在第二部巧遇志強後,阿美遇到危難時也不斷呼喚「志強」之名,可見她對先知的信仰直到核爆後仍然深植於潛意識中。藉著志強的口,張立人評論道:「阿美崇拜毀滅世界的力量」,也串連起阿美第一部尾聲和整個第二部裡對志強的堅定衷心,是源自於先知對志強的「世界末日」預言

在我看來,阿美是象徵性極強的角色。通過阿美,張立人描繪的是現代社會中不得志的人們,普遍尋找心靈寄託,這時宗教團體往往會成為皈依的所在。也許是源於「邪教」新聞或對中東緊張局勢的關切,近年融入這種極端信仰的創作在各領域中都日益增長。

第二部《經濟奇蹟》中阿美與王老師(先知)的合照

第二部《經濟奇蹟》中阿美與王老師(先知)的合照

小明

第二部尾聲的校園回憶

第二部尾聲的校園回憶

第二部尾聲,張立人展現了第一部志強對小明的回憶中擷取掉的部分:阿榮的在場,完整回憶過往校園生活中的點滴,志強抱住了成為台灣之子的阿榮,接著,原先籠罩阿榮的巨大白色人影逐漸成為小明的模樣,在石棺的原位置以環抱之姿,帶著佛祖般的靈性俯瞰台灣和整個世界。

台灣之子阿榮

台灣之子阿榮

小明對應到的或許是作中的「奇蹟」,表面上,第二部的標題指的是JJ企業經營經濟農場帶來的「經濟奇蹟」,可從結局推斷,這個「奇蹟」或許也指的是阿榮仍殘有最後的自我,認出志強的存在,並通過擁抱回憶起過往的溫暖,更變相從JJ企業手中解放台灣人民。小明的出現,搭配片尾曲柔和的女聲,以及「原諒這個一事無成的自己吧」這句話,將小明提升到近乎「」的神聖地位,並展現寬敏、饒恕、洗禮的神性。

儘管後來的第三部或外傳,沒有直接針對第二部結局續寫,但我認為,小明是一切的開始與結束,所以當她在台灣之子的輪廓中浮現並俯視大地時,這個故事再度迎來一次重生。

第二部結尾

第二部結尾

去語言化

系列動畫創作中值得討論的是,台詞全由張立人親自配音,且其聲音內容為近似稚童的胡言亂語,需加上字幕使得觀眾能理解,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中文人名的音節或是少數可辨認的台語詞彙。這種情況中,觀眾不得不仰賴字幕來捕捉目前錄像中的情節。

有趣的是,第一部中出現了俄文、法文、日文、中文、英文共五個語言的字幕,觀看時若將注意力集中在不同語言字幕,會發現因語言而存在歧異,這些細微差異並不影響故事發展,但會對不同地區的觀眾造成截然不同的印象,譬如前文提到對人名或特定字詞的發音,若換一個俄文母語人士來觀看,就沒辦法對這些關鍵詞產生共鳴,如此一來,這些中文和台語發音在他們耳中都是一樣的雜音

於是語言徹底退位了,可是與此同時,語言也成為最重要的元素。配音的語言需要字幕的語言來解碼才能被理解,但根據翻譯的不同,解碼出的意義會產生分歧。這種去語言化又強行語言化的作法,製造兩部動畫的獨特觀看經驗。

第一部中五國語言的字幕

第一部中五國語言的字幕

結語

《戰鬥之城・終》中的角色都是我們日常接觸得到的人,儘管故事中融入了許多科幻要素,其警世意味仍然相當濃厚,留下觀眾深刻反思的空間。閉上雙眼便沒辦法聽懂的旁白;看似粗糙,細節卻相當到位的紙人偶;角色間深刻的情感;對台北街景的細膩觀察;以台灣人身份對世界提出質疑,推升到全面高科技的假想未來;兼具漫畫、動畫、VR、模型等多元的展呈方式,這些因素層層堆積下,造就這個展覽的豐富性和深度,不論針對其中哪一項特質而來的觀眾,都能在一隅獲得感動,我想這正是《戰鬥之城・終》帶給台灣藝術的奇蹟。

二樓模型細節

二樓模型細節

二樓模型細節

二樓模型細節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戰鬥之城・終》

展覽地點:北師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4.05.04–2024.07.21

官方網站:https://montue.ntue.edu.tw/%e6%88%b0%e9%ac%a5%e4%b9%8b%e5%9f%8e%ef%bc%8e%e7%b5%8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術評論
21會員
64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藝術評論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亙古不變的終究只有一件事:死亡是必然的存在,即便科技能夠延續什麼,每個當下依然無比的珍貴!而科技的確使我們對未來世界或與他人的互動做了新的改變或有了新的詮釋,但人們最終都需要擁抱!
Thumbnail
亙古不變的終究只有一件事:死亡是必然的存在,即便科技能夠延續什麼,每個當下依然無比的珍貴!而科技的確使我們對未來世界或與他人的互動做了新的改變或有了新的詮釋,但人們最終都需要擁抱!
Thumbnail
  那一年,阿建和小麗被徵招了。   人類期待的外星生物,沒有帶來先進的科技,而是一群以碳基生物為食的巨獸。   於是國家徵招了所有小孩進行訓練,他們必須被注射一種採自巨獸的神祕的藥劑,讓他們擁有如同那些超級英雄的神奇力量。   阿建成為了超級英雄,還覺醒了特殊能力。  
Thumbnail
  那一年,阿建和小麗被徵招了。   人類期待的外星生物,沒有帶來先進的科技,而是一群以碳基生物為食的巨獸。   於是國家徵招了所有小孩進行訓練,他們必須被注射一種採自巨獸的神祕的藥劑,讓他們擁有如同那些超級英雄的神奇力量。   阿建成為了超級英雄,還覺醒了特殊能力。  
Thumbnail
  新的子民與同伴的加入使他們更加的壯大。   而生命的希望、感情也都悄悄的慢慢成長,隨之如花朵般綻放。   但是……   下集   第十四章 與生俱來的血脈
Thumbnail
  新的子民與同伴的加入使他們更加的壯大。   而生命的希望、感情也都悄悄的慢慢成長,隨之如花朵般綻放。   但是……   下集   第十四章 與生俱來的血脈
Thumbnail
《慶餘年》第二季又熱播,只看過劇集沒看過原著的人,可能以為它是古裝權謀武俠劇,事實是它的原著小說的時空設定,是核戰末日之後的科幻劇!   慶餘年的故事背景,從人類大滅絕開始。一場席捲全球的核戰爆發,將繁榮昌盛的人類文明推向了毀滅。 蘑菇雲遮蔽了陽光,核輻射肆虐大地,曾經輝煌的城市化為廢墟,
Thumbnail
《慶餘年》第二季又熱播,只看過劇集沒看過原著的人,可能以為它是古裝權謀武俠劇,事實是它的原著小說的時空設定,是核戰末日之後的科幻劇!   慶餘年的故事背景,從人類大滅絕開始。一場席捲全球的核戰爆發,將繁榮昌盛的人類文明推向了毀滅。 蘑菇雲遮蔽了陽光,核輻射肆虐大地,曾經輝煌的城市化為廢墟,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小明對應到的或許是作中的「奇蹟」,表面上,第二部的標題指的是JJ企業經營經濟農場帶來的「經濟奇蹟」,可從結局推斷,這個「奇蹟」或許也指的是阿榮仍殘有最後的自我,認出志強的存在,並通過擁抱回憶起過往的溫暖,更變相從JJ企業手中解放台灣人民。
Thumbnail
小明對應到的或許是作中的「奇蹟」,表面上,第二部的標題指的是JJ企業經營經濟農場帶來的「經濟奇蹟」,可從結局推斷,這個「奇蹟」或許也指的是阿榮仍殘有最後的自我,認出志強的存在,並通過擁抱回憶起過往的溫暖,更變相從JJ企業手中解放台灣人民。
Thumbnail
各種正踏上拯救人類路程的人們,與機器人的大規模進軍,衝突著,主角逃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面紗逐漸揭開……
Thumbnail
各種正踏上拯救人類路程的人們,與機器人的大規模進軍,衝突著,主角逃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面紗逐漸揭開……
Thumbnail
一個青年在停車場目睹了一個神祕幽靈以及一群巨大機器人對複雜且危險的超自然事件進行的抵抗。混合了神祕、驚悚和奇幻的元素,帶給讀者一場宛如驚險冒險的視覺饗宴。
Thumbnail
一個青年在停車場目睹了一個神祕幽靈以及一群巨大機器人對複雜且危險的超自然事件進行的抵抗。混合了神祕、驚悚和奇幻的元素,帶給讀者一場宛如驚險冒險的視覺饗宴。
Thumbnail
網路創世紀, 用兩個少女去了仙境, 發現了原來就是自己, 即是仙境中。 阿修,我只是做了合成工作,沒有重畫,因為沒有自信能畫得更好。
Thumbnail
網路創世紀, 用兩個少女去了仙境, 發現了原來就是自己, 即是仙境中。 阿修,我只是做了合成工作,沒有重畫,因為沒有自信能畫得更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