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恥的政治算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目前國會正在爭執不休的國會五法,就立法意旨來說本身是一個促進施政透明的良性法案,因為官員接受監督的力度越大,本身就能大概率減少上下其手貪汙的情況,過去民進黨執政常常用一句機密不公開就規避監督,甚至官員答非所問蓄意隱匿事實,惡例在前就該撥亂反正,而最荒誕的地方是現在號招側翼大肆反對的民進黨,按理來說民進黨更不應該反對,因為法律是不分政黨一體適用的,一樣會對日後也有機會執政的國民黨民眾黨產生制衡作用,民進黨現在的反對是一種可恥的政治算計。

 

其實這次的在審議的國會五法,根本不複雜,政府官員接受監督是應該的,心裡有鬼的小動作就一票,一堆盲從的人就更好笑了,民進黨反而更應該支持,因為法律不分黨派都會影響,誰執政受監督本來就是正常的事情,除非做賊心虛,民進黨的小動作讓我想到兩個古人,一是做法自斃的商鞅,另一個是在變法中因為太子獲罪的贏虔,前者預示一個道理,這個法案也有毀滅國民黨的一天不會只壓死民進黨,後者就是一個雙標的爛示範,贏虔本來力挺變法支持商鞅,但當法律罰到自己身上態度就不一樣了,也導致後面支持處死商鞅,民進黨的雙標就是如贏虔對變法的態度,奉勸跟風抗議搞雙標的,你那麼好騙老娘知道嗎?

 

民進黨這這次國會五法的審議中,明裡暗裡透露著一種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政治算計,因為目前席次弱勢,又是執政黨,自然不願意配合民意改革,算計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民心向背,所以接下來這些在國會使用暴力鼓動側翼抗爭的納粹黨套路,基本上還是民進黨基於自己的政治算計產生的,試想若今天主客之勢易位,相信民進黨反而會力促通過,當政治搞成兩套標準的算計,本身就是很噁心的一件事,民進黨就如同一開始支持商鞅變法的贏虔,但當贏虔做為太傅因太子贏駟觸犯秦律連坐時,之後不但消極牴觸新法,日後還與因為新法損害利益的世族力主殺了商鞅,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人心算計相當可怕,民進黨牴觸國會改革完全是基於自身利益的政治算計,甚至捐棄是非,改革不該被阻礙,國民黨與民眾黨力主通過的法案同時也是一柄懸在其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如同戰國死在自己制定的秦律下的商鞅一樣,奉勸民進黨面對民意放下政治算計,政治算計的荒誕將會銘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avatar-img
7會員
187內容數
攀附權貴簡單,但是卻會失去做人的脊梁,不管誰當權,只要有任何的失道寡助,老夫絕對不會視而不見,我腦後的反骨專為當權者而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建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來一位國中生的繪畫作品引發了各界議論,也引來不適當的網路霸凌,只因為這孩子把行人畫成皇帝,就引來網紅帶起風向群起攻之,帶風向的網紅並不尊重孩子的表達自由,跟風的人無知又無理,不只這個事件的醜態百出,太多因為在網路上表達看法只因為不迎合所謂「多數人的邏輯」甚至政治不正確風向不對,就被肉搜出征受到難以
俗話說的好:「出來混都是要還的」從近來中國公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中華民國是具有貿易壁壘情況的國家,其實這並不意外,長久以來中國採行貿易讓利政治羈彌的對台政策,一直都是大量採購台灣的貨物的情況,而台灣一年賺中國兩兆外匯也是現實情況,而且在民進黨執政下互信不良的氛圍,還能將通商貿易持續迄今,就根本上
北一女的一位國文老師對108課綱表達憤怒時,其實意味著政治意識型態凌駕教育的荒誕,108課綱離譜的把文言文拿掉甚至把道德教育這塊也移除,然後荒唐的告訴國人所謂的去黨國遺毒,如過去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歷史錯誤如今台灣開始重蹈覆轍,用政治的意識形態去凌駕教育的正確性,本身就是一種愚民的獨裁行為,我們的文化本
最近一則新聞讓當過兵的朋友覺得傻眼,也引發大眾對部隊過於形式主義的疑慮,國防部的官員到海軍新訓中心視察,居然表示要部隊加強內務甚至要摺棉被,坦白說作為一個行伍出身的預備役,其實服役期間見怪不怪,這個事件其實暴露了目前國軍依舊充斥著不實際的形式主義,甚至有矯枉過正的情況,當這些高層官員視察單位看的跟要
最近家樂福發生年輕人因為好玩縱火導致火災的社會事件,這個事件也暴露出如今教育及社會風氣的隱性危機,縱火的年輕人只因為好玩,就任意的引發火災,甚至在當下沒有意識到其行為帶來的法律後果及公共危險,這是相當可怕的事情,也讓如今的教育有所疑慮,我們現行的教育究竟給了年輕世代什麼?導致如此的目無法紀致他人生命
坦白說台灣司法公信力一直是重災區,尤其牽扯到一些跟政治有關的案件,我們看到司法系統揣摩上意的一面,牽扯到在野黨的人物在辦案上的積極可以說是十分有效率,為何其他的案子看不到這樣的效率呢?當司法系統不再超然中立,就會自我墮落成獨裁者的爪牙,變成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荒誕變成一種現在進行式的黑色幽默,當
近來一位國中生的繪畫作品引發了各界議論,也引來不適當的網路霸凌,只因為這孩子把行人畫成皇帝,就引來網紅帶起風向群起攻之,帶風向的網紅並不尊重孩子的表達自由,跟風的人無知又無理,不只這個事件的醜態百出,太多因為在網路上表達看法只因為不迎合所謂「多數人的邏輯」甚至政治不正確風向不對,就被肉搜出征受到難以
俗話說的好:「出來混都是要還的」從近來中國公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中華民國是具有貿易壁壘情況的國家,其實這並不意外,長久以來中國採行貿易讓利政治羈彌的對台政策,一直都是大量採購台灣的貨物的情況,而台灣一年賺中國兩兆外匯也是現實情況,而且在民進黨執政下互信不良的氛圍,還能將通商貿易持續迄今,就根本上
北一女的一位國文老師對108課綱表達憤怒時,其實意味著政治意識型態凌駕教育的荒誕,108課綱離譜的把文言文拿掉甚至把道德教育這塊也移除,然後荒唐的告訴國人所謂的去黨國遺毒,如過去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歷史錯誤如今台灣開始重蹈覆轍,用政治的意識形態去凌駕教育的正確性,本身就是一種愚民的獨裁行為,我們的文化本
最近一則新聞讓當過兵的朋友覺得傻眼,也引發大眾對部隊過於形式主義的疑慮,國防部的官員到海軍新訓中心視察,居然表示要部隊加強內務甚至要摺棉被,坦白說作為一個行伍出身的預備役,其實服役期間見怪不怪,這個事件其實暴露了目前國軍依舊充斥著不實際的形式主義,甚至有矯枉過正的情況,當這些高層官員視察單位看的跟要
最近家樂福發生年輕人因為好玩縱火導致火災的社會事件,這個事件也暴露出如今教育及社會風氣的隱性危機,縱火的年輕人只因為好玩,就任意的引發火災,甚至在當下沒有意識到其行為帶來的法律後果及公共危險,這是相當可怕的事情,也讓如今的教育有所疑慮,我們現行的教育究竟給了年輕世代什麼?導致如此的目無法紀致他人生命
坦白說台灣司法公信力一直是重災區,尤其牽扯到一些跟政治有關的案件,我們看到司法系統揣摩上意的一面,牽扯到在野黨的人物在辦案上的積極可以說是十分有效率,為何其他的案子看不到這樣的效率呢?當司法系統不再超然中立,就會自我墮落成獨裁者的爪牙,變成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荒誕變成一種現在進行式的黑色幽默,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2004年大法官釋字585號發布,雖然肯定立法院享有一定的調查權,但由於行使調查權的方式,遲遲未能制定法律規範之,等於無從行使,所以才有多年來修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改革法案的建議。為了完善立法權監督行政權的職能,參考歐美日各國相關的制度,至少自2012年來,當時在野的民進黨陸續提出了多次的法案版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五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五法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調查權與聽證權、人事同意權等相關條文。
Thumbnail
立法院目前正在討論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其中包括《立委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條文。本篇主要是提出一些主要爭議點,作者再對爭議點作出回應。
這篇分享政府機關如何應對立委索資、立委關切案件和各式協調會,提供大家評析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另一個新觀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2004年大法官釋字585號發布,雖然肯定立法院享有一定的調查權,但由於行使調查權的方式,遲遲未能制定法律規範之,等於無從行使,所以才有多年來修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改革法案的建議。為了完善立法權監督行政權的職能,參考歐美日各國相關的制度,至少自2012年來,當時在野的民進黨陸續提出了多次的法案版
Thumbnail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五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五法包括: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調查權與聽證權、人事同意權等相關條文。
Thumbnail
立法院目前正在討論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其中包括《立委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條文。本篇主要是提出一些主要爭議點,作者再對爭議點作出回應。
這篇分享政府機關如何應對立委索資、立委關切案件和各式協調會,提供大家評析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另一個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