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塞 : 稍縱即逝

更新於 2024/05/2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Berthe Morisot 畫作

Berthe Morisot 畫作


Vergänglichkeit / Hermann Hesse  
稍縱即逝 / 赫塞


Vom Baum des Lebens fällt
那屬於我的生命之樹,
Mir Blatt um Blatt,
一葉葉的凋零飄落。
O taumelbunte Welt,
絢麗斑斕的世界啊,
Wie machst du satt,
你如何才能滿足,
Wie machst du satt und müd,
如何才會厭倦,
Wie machst du trunken!
如何才願酣醉!

Was heut noch glüht,
今日熾熱的一切
Ist bald versunken.
都將於瞬間冷卻。
Bald klirrt der Wind
不久,風將呼嘯吹上
Über mein braunes Grab,
我黝暗的墳塚,
Über das kleine Kind
一如母親彎身偎近
Beugt sich die Mutter herab.
稚嫩的孩童。

Ihre Augen will ich wiedersehn,
我願再度凝望母親的雙眸,
Ihr Blick ist mein Stern,
她的目光即是我的星辰。
Alles andre mag gehn und verwehn,
萬物都將隨風而逝,
Alles stirbt, alles stirbt gern.
萬物消逝,都欣然消逝。

Nur die ewige Mutter bleibt,
唯有那永恆的母親,
Von der wir kamen,
我們的所來處,永遠駐足。
Ihr spielender Finger schreibt
她嬉戲般的舉起手指,
In die flüchtige Luft unsre Namen.
在飛揚的風中寫入我們的名字。

(Mary May 譯)





    avatar-img
    3會員
    69內容數
    詩作翻譯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May 的其他內容
    留意每個原子如何移動。
 留意此刻到達這裡的人都經歷了一場旅程。
 留意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食物。
    落日與黃昏星子, 一聲明確召喚! 願沙洲不閃爍哀思, 當我出海離岸。
    訴說一切真理,但啊,斜斜的說—
    我對自己的靈魂說,安靜,不抱希望的等待。 只因希望會是期待錯誤的事 ; 不帶著愛的等待, 只因愛會是愛錯誤的事
    一旁的浪吼聲,於他稀鬆平常, 反正這世界總是時不時的震盪。 他跑著,跑向南方,無視大局,笨拙失措, 一種收斂了的慌張,布萊克的門生。
    於我,足矣。白日,和他在 同一個璀璨地球上行走;
 足矣。夜裡,和他在 同一個朦朧星空下沉默。
    留意每個原子如何移動。
 留意此刻到達這裡的人都經歷了一場旅程。
 留意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食物。
    落日與黃昏星子, 一聲明確召喚! 願沙洲不閃爍哀思, 當我出海離岸。
    訴說一切真理,但啊,斜斜的說—
    我對自己的靈魂說,安靜,不抱希望的等待。 只因希望會是期待錯誤的事 ; 不帶著愛的等待, 只因愛會是愛錯誤的事
    一旁的浪吼聲,於他稀鬆平常, 反正這世界總是時不時的震盪。 他跑著,跑向南方,無視大局,笨拙失措, 一種收斂了的慌張,布萊克的門生。
    於我,足矣。白日,和他在 同一個璀璨地球上行走;
 足矣。夜裡,和他在 同一個朦朧星空下沉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他們已經把豐富的知識注入了她期待的容器,可是這個容器卻沒有裝滿,他的精神沒有獲得滿足,靈魂沒有獲得安寧,心也沒能平靜下來。」
    Thumbnail
    「霸凌」是時代新名詞,實則早已有之。在群體生活中,特別是校園,最容易發生。 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及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人做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戲弄等行為,使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影響正常學習,乃至產生精神、生理或財產上的損害,這都是霸凌。如今隨著3
    Thumbnail
    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其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處女作《鄉愁》(1904)寫的是阿爾卑斯山區一個農家子弟培德自我的覺醒和人生的追求。 來自山村的培德,自小崇尙大自然,將大自然當人一樣疼愛,如同對待外國朋友或旅伴,傾聽它的心
    Thumbnail
    ‧ 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著作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塗抹「成長小說」的色彩,像是《鄉愁》、《車輪下》、《生命之歌》、《徬徨少年時》、《流浪者之歌》等,小說中的主人翁皆如赫塞的化身,不斷地追尋自我的覺醒,乃至於自我實現,指引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身心靈圈子打滾了十多年後,我突然有一種想要拋棄這一切的衝動。突然,我什麼都不想要了,不想去上課、看書,不想再和以前身心靈圈子的人泡在一起,只就是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待著。 然後我遇見了這一本赫曼·赫塞的《悉達多》,台灣早期更多譯為《流浪者之歌 》。讀完,我可以理解赫曼·赫塞透過悉達多想表達
    Thumbnail
    赫曼・赫塞與大自然間的對話,以文章、詩詞及圖畫方式呈現。
    Thumbnail
    (一)重視思想性 偉大的小說家必然是廣義的哲學家,由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的作品即可獲得明確的驗證。論者認為,赫曼.赫塞一生既為人類本性之精神慾望和動物慾望的衝突所苦惱,同時也在內心不斷地追求以上二者調和統一的救贖之道。反映在作品上,即十分重視其思想性
    Thumbnail
    (一)獲獎原因 以《流浪者之歌》享譽世界的德裔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玻璃珠遊戲》是他的最後一部大作,1943年出版,隨即於194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是:「由於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與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
    Thumbnail
    (一)尋求普世價值 生命究竟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古今中外,多少哲學家思索著此一系列的問題,卻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關於尋找「人生」的定義,有人比喻為:在一間黑暗的屋子裡找一隻並不存在的黑貓。可見刻意尋找「人生」的定義,必然無濟於事,註定更加茫然、迷惑。即便找不到答案,每
    Thumbnail
    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1877-1962)以《流浪者之歌》聞名於世,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當時赫曼.赫塞69歲,得獎評語如下:「由於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與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被譽為20世紀影響深遠的哲思型作家。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他們已經把豐富的知識注入了她期待的容器,可是這個容器卻沒有裝滿,他的精神沒有獲得滿足,靈魂沒有獲得安寧,心也沒能平靜下來。」
    Thumbnail
    「霸凌」是時代新名詞,實則早已有之。在群體生活中,特別是校園,最容易發生。 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及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人做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戲弄等行為,使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影響正常學習,乃至產生精神、生理或財產上的損害,這都是霸凌。如今隨著3
    Thumbnail
    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其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處女作《鄉愁》(1904)寫的是阿爾卑斯山區一個農家子弟培德自我的覺醒和人生的追求。 來自山村的培德,自小崇尙大自然,將大自然當人一樣疼愛,如同對待外國朋友或旅伴,傾聽它的心
    Thumbnail
    ‧ 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著作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塗抹「成長小說」的色彩,像是《鄉愁》、《車輪下》、《生命之歌》、《徬徨少年時》、《流浪者之歌》等,小說中的主人翁皆如赫塞的化身,不斷地追尋自我的覺醒,乃至於自我實現,指引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身心靈圈子打滾了十多年後,我突然有一種想要拋棄這一切的衝動。突然,我什麼都不想要了,不想去上課、看書,不想再和以前身心靈圈子的人泡在一起,只就是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待著。 然後我遇見了這一本赫曼·赫塞的《悉達多》,台灣早期更多譯為《流浪者之歌 》。讀完,我可以理解赫曼·赫塞透過悉達多想表達
    Thumbnail
    赫曼・赫塞與大自然間的對話,以文章、詩詞及圖畫方式呈現。
    Thumbnail
    (一)重視思想性 偉大的小說家必然是廣義的哲學家,由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的作品即可獲得明確的驗證。論者認為,赫曼.赫塞一生既為人類本性之精神慾望和動物慾望的衝突所苦惱,同時也在內心不斷地追求以上二者調和統一的救贖之道。反映在作品上,即十分重視其思想性
    Thumbnail
    (一)獲獎原因 以《流浪者之歌》享譽世界的德裔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玻璃珠遊戲》是他的最後一部大作,1943年出版,隨即於194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是:「由於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與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
    Thumbnail
    (一)尋求普世價值 生命究竟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古今中外,多少哲學家思索著此一系列的問題,卻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關於尋找「人生」的定義,有人比喻為:在一間黑暗的屋子裡找一隻並不存在的黑貓。可見刻意尋找「人生」的定義,必然無濟於事,註定更加茫然、迷惑。即便找不到答案,每
    Thumbnail
    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1877-1962)以《流浪者之歌》聞名於世,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當時赫曼.赫塞69歲,得獎評語如下:「由於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與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被譽為20世紀影響深遠的哲思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