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筆記》摘要,再摘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來我的筆記只做了一半。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J,開會的時候,我發現他總是專心聽,偶爾才動筆在筆記本上寫一兩句話,會後總結和行動他非常清楚。而我幾乎一直寫,筆記本上滿滿的,可是會議要點和該做的事卻很模糊。

看了《巨人的筆記》,我才發現我只是寫下訊息,而不是紀錄。


作者金翼漢(김익한),大學教授,韓國首位紀錄學家,

熱愛一件事,並把這件事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終極體現,金教授是絕佳的例子。

熱愛紀錄到以此為職業,在政府和學術領域上發展,更力行推廣到個人身上。

他在「紀錄學」找到人生的方向,自己覺得好用,也熱切地分享給每個人。看看金教授的頻道,相信你也會感受他的熱愛。

他的YT頻道「金教授的三件事」,教人如何早起、讀書和寫筆記的方法。

我在人生中領悟到的唯一法則就是,紀錄是連結人生價值與實踐的最佳工具。


什麼是紀錄?

作者定義的紀錄是統整留下來的東西。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紀錄像是檔案,經過整理可以隨時提取使用的資料。

為什麼要紀錄?

紀錄帶來成長,幫助記憶、提升專注、增進思考和激發潛力。

人的成長方式有兩種,一個是由外獲得成長,另一個從內在得到發展,兩者互相搭配,有加乘的效果。

紀錄同時擁有從外蒐集資訊向內發展潛力的功效。

除了外在資訊,我們還擁有內在資產。金教授說我們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其實都存在腦海和身上,也就是「潛力」。大家常誤會紀錄是為了長期記住外界獲得的資訊,其實是喚醒潛力的最佳武器。

要怎麼紀錄?

分兩部分,摘要和分類。

01 寫摘要—找出重點

#紀錄的前提就是不要寫太多。

想像你在上一堂課,會怎麼做作筆記?把老師的板書記下來,說什麼就寫什麼。如果這樣,這是抄寫,而不是金教授說的紀錄。

課堂紀錄是為了理解並幫助記憶。

有些人(我就是)讀了書,卻沒感受書中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因為筆記太多,超出自己可以消化吸收的分量。

金教授訂了一個摘要標準:寫一個章節的摘要,篇幅不要超過A4的一半。

#找出重點,專心內化。

從一百個紀錄當中選出十個珍貴紀錄

例如,要找出一本書的重點,必須先完整消化內容,

自己選出關鍵字,這個過程就是在內化一本書,重點在你自己的評價及選擇。

剛開始摘要金教授建議,只找出兩個關鍵字,不管內容多長。從這兩個字出發,填補中間的空隙,加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不要怕誤讀

學問可說是摘要別人東西加上10%自己的想法。

讀一本書,當你和作者有共鳴的地方,才會成為自己的知識。

作者的意圖和讀者的理解有落差是自然的。

還記得《大人的11堂寫作課》提到,作者和讀者的天然矛盾嗎?

我們只能儘可能去感受作者的用意,但不要過度聚焦,重點放在能理解,感同身受的地方。讀書是能為己所用。

而且,不同時間讀同一本書的感受也不一樣,過一陣子再讀發現更多感受,不也是一種成長。

紀錄越來越多怎麼辦?

02 做分類—整理思緒

思緒本身就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常常讓我們感到混亂。

這時候把紀錄整理分類,可以理出思路,找出方向。

舉例來說,打網球同時存在外在動作和內心感受,如果要紀錄,就要分成兩類紀錄。

回想揮拍動作,寫出有哪些細節需要改善。

或是運動的感想,比如今天發球失誤的自責,逃避練習困難技巧。

#再摘要—加深思考的濃度

開始紀錄後,筆記會越來越多,這時可以重看一次,把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重新摘要。

金教授說他通常在午餐前看上午的筆記,晚餐前看下午的筆記,過濾出一整天較有意義的筆記。

每天把這些筆記做初步分類,課堂內容歸入知識筆記,工作的歸入工作訣竅…等。

每星期再回顧一次當周的筆記,不斷重複。

假如你不能看著自己留下的紀錄露出微笑,也就是沒有因摘要和分類感到愉悅的話,那就只是形式而已。

紀錄什麼?

前面講完怎麼紀錄,接著說具體可以記什麼。

金教授建議可以在五個領域—學習、對話、思考、日常、工作

實踐「紀錄、再紀錄、持續記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紀錄:獲得知識、心態和訣竅。

第二階段:再紀錄:提高記錄品質。

紀錄不能只做一遍,這樣等於沒做完,要內化和重新整理,升級成有用的知識。

第三階段:持續記錄:把成長當成習慣。

摘自《巨人的筆記》

摘自《巨人的筆記》


事實上,每天任何事都可以記錄。把作筆記的習慣帶到生活,模糊會變得清晰明瞭。

固定時間重新回顧和思考,還可能重新認識自己。


小記

書裡面和學習相關的關鍵字&摘要

書裡面和學習相關的關鍵字&摘要


有人說寫作就是思考,不過寫作時才開始想已經來不及。

記筆記的時候就要開始想,往前一點是選擇寫下哪些關鍵字就在思考了。

哪些是我認為的重點,如何應用等等。

這樣讀一本書可以很慢也可以很快,因為是我的意識判斷,資訊經過「我」才會成為知識留存。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提醒是,筆記不只做一遍,而是要回去重看,摘要,再摘要

61會員
22內容數
嗨,我是艾利森,沉迷於閱讀和寫作的上班族。 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故事,即使是工具書也是作者在說故事。 想知道持續寫作能帶我走向哪裡,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觀察、紀錄和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要看得比別人遠,就必須站在巨人的肩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Issac Newton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頓
Thumbnail
avatar
看的見的音樂
2023-07-09
回憶巨人最完美的戰役—Matt Cain的完全比賽 巨人隊從2010年開始,創下雙數年傳奇奪下三冠紀錄,其中Buster Posey贏得最佳新人和年度MVP,另一位是在先發輪值中的Matt Cain,他在2012年6月13日的完全比賽,是這支超過百年的球隊第一場,去年是這場完全比賽的十週年,球團在專屬的YOUTUBE頻道上,特別拍攝訪問影片—《Th
Thumbnail
avatar
68OB
2023-07-07
AI繪圖-比較真人風格與動漫風格下的鏈鋸人瑪奇瑪(真紀真)(stable diffusion webui)這次的測試純粹是我個人好奇同一組繪圖prompt分別使用在真人風格與動漫風格的model下,會有什麼差別? 真人風格的model使用Basil mix,動漫風格的model使用anything-v4.5。Lora來源為C站的瑪奇瑪Lora。
Thumbnail
avatar
巴洛克大叔
2023-04-18
釀選劇|致十年後的答案,致十年後的你──揭開走至《進擊的巨人・完結前篇》為止分鏡裡深埋的伏筆從 2013 年開始播出的《進擊的巨人》動畫,即將在十週年之際迎來句點。從爆紅至今,即使經歷十年之長,本作仍憑藉著峰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故事廣受關注與喜愛,透過原作者諫山創精細、縝密的伏筆和細節處理,讓整體十分完整,如同一張細密的圓網,在劇情的編排上承先啟後,同時又扣回初始核心。
Thumbnail
avatar
不是特別的不行嗎。
2023-03-16
隨筆雜記7-「從北歐神話《欺騙古魯菲》中的巨人斯克里米爾中學會坦誠與謙卑」巨人斯克里米爾,又名烏特迦‧洛奇和法亞拉,是北歐神話中的一名巨人,他的故事被收錄在《散文埃達》之中,《散文埃達》是一本在13世紀時撰文成書的、載有古北歐神話故事與英雄傳奇的書籍,但作者冰島詩人史洛里‧斯圖拉松只是藉由北歐神話做為載體開展文章,其真正在於詩歌的傳承和寫作技巧。
Thumbnail
avatar
參伍室
2022-11-18
【閱讀筆記】以小勝大: 戰勝巨人的方法許多人會認為自己弱小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比自己強大,而是沒有看見自己強大的部份。 當猴子與海豚一起比賽游泳,海豚肯定獲得壓倒性優勢,但若來到叢林裡比爬樹,猴子占有更巨大的優勢。
Thumbnail
avatar
超越困境
2022-06-17
《進擊的巨人》人命比紙薄的虛無《進擊的巨人》是近十年來人氣漫畫作品,世界觀宏大,劇情部分也是嚴謹完整,雖然結局有頗多爭議,但討論度卻持續增長,四處都能看到相關的金句,也鼓舞了許多人思考自由與生命意義。 不過要看這部作品,對我來說真的是傷透腦筋,這部作品裡的人命也太不值錢了。
Thumbnail
avatar
翡翠綠切開來都黑的
2021-04-21
《進擊的巨人》完結隨筆 |米卡莎的少女革命 內容含結局雷,不喜勿入   巨人完結了,這部作品從住在牆內的艾連發現自己是受到束縛的,而無止盡朝著他的自由前進,到達終點前,讀者都沒有發現掌握著鑰匙的是....
Thumbnail
avatar
薄荷糖
2021-04-11
《進擊的巨人 漫畫完結》(有雷) : 我們改變不了殘酷的世界,但我們可以比這世界更殘酷 -這世界本來就很殘酷,你接受嗎?- 殘酷字眼,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這作品裡,直到最後一話,依舊。
Thumbnail
avatar
無鬼
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