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簡單扼要說明一件事,並且達到目的。
目的可能是說一件事、上一堂課、賣個東西,或是把一個信念種到別人心中。
你有想過,你的目的是哪一種嗎?為什麼簡報很重要?
簡報無所不在,除了上台簡報,寫信、開會,就連聊天都是在做簡報。
如何做簡報?
英文書名叫做show and tell,作者是丹.羅姆Dan Roam,擅長用簡單的文和圖釐清複雜的問題,他的暢銷代表作《餐巾紙的背後》。這本書每一頁都是show and tell的具體展示。
#簡報3原則:說真話,用故事說真話,秀圖片說故事。
掌握這3件事是做好簡報的第一步。
一個常見的迷思是,真話不只一種,從客觀的資料、理性認知到情感上相信,這3種都是真話,強度也不一樣。
要說哪一種真話,看你想達到什麼目的?
#簡報3要素:構想、講者和聽眾
不管要做哪種簡報,先搞清楚這3個問題。
構想:我要說什麼?
講者:為什麼是我來說?
聽眾:他們是誰?
4種簡報的故事架構
至於如何「敘事」,有以下4種是我們常見的類型:報告、解說、推銷和戲劇。
#01 報告:傳達資訊,透過講者的巧妙安排,在聽眾心中留下迴響。
常見的例子:球賽轉播
#02 解說:傳授能力,經過你的說明,讀者學會一項新技能。
常見的例子:料理節目
#03 推銷:建議行動,跨越聽眾心中的障礙,讓他願意採取你說的方案。
常見的例子:apple產品發表會
#04 戲劇:啟發信念,帶聽眾經歷一趟英雄旅程,植入新的觀點。
常見的例子:TED演說
小結:看著很有道理,但感覺好像不能馬上用?
我想是因為作者為了講清楚一件事,拆解並簡化複雜的狀況,並提供最明確定位的案例。可是一般人不是主播、主持人、賈伯斯或是需要去發表TED演講。
現實世界遇到的多是看起來很「日常」的綜合問題。比如說,
- 整理上週的會議紀錄,寄給同事並請大家執行
- 和主管報告某個專案進度,討論接下來的方向
- 向客人說明生產的方法和技術限制,建議接受目前最好的方案
這些看起來微小的「日常」簡報,可以發現應用2種以上的結構類型。也就是要在壓縮的表現空間和時間,交叉使用不同技巧,比起大而單一訴求的簡報困難多了。
厲害的講者,打破4種類型界線,熟練地綜合運用,要做到這個程度,就必須先個別練習每一種故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