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導演」到底要做什麼?
為了要理解這件事情,我去翻閱了一些書籍,也看了一些關於「導演」要做什麼的介紹。攤開來說,廣播劇的導演,也是一種劇的導演,那和電視電影導演,肯定有許多的共同點,於是我開始往「電視電影導演要做什麼」來尋找啟發。
果然找到非常多有用的東西,無論是在小紅書、b站還是Youtube上,找到關於導演都在做什麼中,都會提到以下幾點外在能力:
這裡的劇本能力包括:原創編劇能力、故事改劇本能力、劇本改編能力。在我進行有聲劇和廣播劇的過程中,對這些能力非常有感。進行劇本創作、改編時,是抱著我在寫「這個劇的實操手冊」的心態,讓導演、演員、製作,能照表操課。在故事面,則要對每分鐘每段落的情節推進有所把握。
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是考驗導演的不只是劇本創作能力,還包括剪輯概念,甚至還有一點調度與燈光佈景的概念了,如果你想找一堆編劇來,他寫這場戲、她寫那場戲,那就是還有溝通能力了。
小總結:想做廣播劇的編劇,需要的外在能力有編劇能力、剪輯概念、現場調度概念、溝通能力。
如果導演你找到的編劇沒有剪輯概念,那你肯定是要做很多改動的。
在錄音時,則是依對劇本的理解,將故事的場景燈光氛圍說給演員聽,讓演員了解自己置身何時何地,以及說話對象的人物關係,這場戲中可能的動作、走位,幫助演員入戲。
小總結:在錄音階段,廣播劇導演要具備的外在能力有:對白指導、走位動作理解、燈光佈景想像、音樂音效審美.....、溝通能力
這個部分最為重要,如果不懂這個,我不覺得這個人有資格被稱為是廣播劇導演。
在電視電影戲劇中,觀眾會被大量的視覺所吸引,聽覺像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這些動覺與視覺,色調,聲響都是由導演來決定,也是這些元素,讓身為觀眾的我們在一眼看到、配樂一響,就可以知道:這是某某導演的作品。
而在以聽覺為主的廣播劇中,所有演員的服裝、演員的動作現場道具(拿刀拿槍、開車搭機...)、佈景(日夜場、場地...)、音樂氛圍,都是要用後期製作來打造
仔細看,「演員的動作」不就是第2點的現場調度嗎
導演想要塑造這場戲是要有一點陰森,要很詭異,要很恐怖,在視覺上可以用燈光、構圖來呈現,在廣播劇中,就是音樂的選擇,在廣播劇的後製中,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技巧來塑造「鏡頭感」。
而「動作與走位」、「氛圍」、「運鏡」如果是導演的工作,那廣播劇導演不懂後製的話,就算不上導演了,頂多就是對白指導而已。
小結:在後製階段,廣播劇導演要具備對音效、配樂如何使用的概念,特別是在場景搭建音效,這是決定你戲劇畫面,以及鏡頭怎麼運鏡的關鍵,如果不懂這個,你的劇最後都會像是每個人都是懟臉拍的特色鏡頭切來切去。
在廣播劇的製作上比較少遇到鏡頭的選擇,因為整個場景都是後製自己搭出來的,比較多的就是後製要搭多長的場景,以及場景中的重點音效要不要替換。不過若是一個廣播劇編劇和導演有剪輯「概念」,在劇本創作階段,就基本能把整個劇的節奏掌握得更到位。
綜上所說,一個厲害的廣播劇聲音設計,在讀到劇本時,腦中會自然建構出這個佈景需要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甚至在無對白的情形下,都能做出好幾分鐘的精采劇情,演員的對白,在後製的耳中,可能只是音效的一種。若是一個”導演”對此沒有思考,很大機會會變成「後製才是這部廣播劇真正的靈魂導演」。
所以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廣播金鐘獎只有「最佳廣播劇」和「最佳音效獎」
由於廣播劇作品主要在聽覺,不過一個導演能在劇本創作初期,就對人物的形象、服裝、現場布景的細節(會影響劇情的)能有具體的想像,在對白的錄音指導過程,也有助於演員的表演創作。
對於整個劇的形象宣傳也能有比較高的掌控
這就不用多說了,如果是以團隊合作進行,無論是編劇團隊、演員團隊、後製團隊、行銷宣傳團隊...全部都是人人人,沒有溝通協調能力,沒有決策能力,很難完成一部好劇的
所以想成為一個廣播劇導演,真正掌握一部劇的創作與呈現,除了上述的「外在能力」,與所有戲劇導演一樣,個人的學識、品味、審美、觀察力、感受力、思維等等「內在能力」是要用人生的時光去累積的。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