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拜登唱衰中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中國產能過剩已經開始反噬!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拜登唱衰中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並稱"一帶一路倡議"乃是"失敗倡議"!


《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6月4日刊出美國總統拜登的專訪,拜登在專訪中火力全開,稱中國大陸的經濟「處於崩潰邊緣(an economy that's on the brink there)」,更稱「一帶一路倡議(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是「一項討人厭的失敗倡議(a nuisance graveyard initiative)」。


拜登指出:「每個人都在談論中國如何、有多強及他們有多強大」, 「大家得要知道,那裡(中國)的經濟正處於崩潰邊緣。(You've got an economy that's on the brink there.)」


「他們叫做什麼?環遊世界倡議?一帶一路倡議?那已成為"一項令人討厭的失敗倡議"。我是認真的。(what they call it?Going around the world?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t's become a nuisance graveyard initiative. I'm serious.)


(See:TIME Magazine,JUNE 4, 2024,‘We Are the World Power.’ How Joe Biden Leads)。


二、中國產能過剩已經開始反噬!分析指出:未來只將會更加嚴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以來,中國的廉價高科技產品充斥全球經濟,引發歐美警覺,西方企業抱怨連連,認為這是新一輪的不公平競爭。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駁斥了這些指控,稱不存在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官員說,中國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產品只是比西方產品更好、更有競爭力。


《華爾街日報》指出,縱觀中國工業部門,產能過剩的跡象十分明顯,尤其是在太陽能電池板、汽車和鋼鐵等行業。在國內需求不振的同時,中國仍不斷擴大產能,一些行業的形勢看起來勢必還會惡化。


(See: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24.06.05,七張圖表解析中國的產能過剩為何會更嚴重)。


美國財經媒體分析指出,未來中國一些行業的這類問題會進一步惡化。龐大的產能疊加國內需求疲軟和利潤率下降,推動更多中國產品湧向全球市場。供應過剩導致部分中國產品價格下降,進一步使得國外競爭對手更加處於劣勢。


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鄭政秉4月22日接受新唐人記者採訪時則表示,由極權政府設定目標,透過大量補貼和政策引導而來的經濟,必定造成資源巨大浪費。


(See:2024.06.05,大紀元,分析: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為何會更加嚴重、新唐人,中國產能過剩已開始反噬 分析指未來更加嚴重)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倘若中國仍執意透過製造業以求擺脫經濟困境,中國產能過剩只會持續惡化中國的經濟。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日前即直呼:中國寧可傾注供給產量卻不願提振內需,"真奇怪!"


他指出:「北京應該增加需求(demand)而不是增加產量。」因為中國國內支出(domestic spending)「嚴重不足(vastly inadequate)」且缺乏投資機會,中國的整個經濟模式是無法持續的。


(See:Bloomberg News,June 2, 2024,Krugman Says China Is ‘Bizarrely Unwilling’ to Boost Demand)


三、經濟成長取決於總需求!中國想依靠製造業重振經濟的策略終將淪於失敗!


如前所述,保羅‧克魯曼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表示,中國領導人「不願意」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消費需求以促進經濟(to use more government spending to support consumer demand),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這真的缺乏現實的經濟常識!無怪乎,令他直呼:"中國真奇怪!"


因為:中國國內支出(domestic spending)「嚴重不足(vastly inadequate)」且缺乏投資機會,再加上正處於「通貨緊縮(Deflation)」的情況,伴隨而來需求不足、經濟增長放緩與失業率上升的艱困處境。


從總體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經濟成長取決於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增加投資與消費,從而促進經濟成長。


此時,正應透過政府的財政政策,增加投資與消費,提振內需需求,以促進經濟成長。透過需求面刺激成長的政策,達成「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ED)」,以補足消費需求不足、內需不振的困境,進而驅動內需經濟而刺激經濟成長。


殊不料,中國卻背道而馳,反而想透過供給面來刺激經濟成長,竟將財政投資投注於「供給」補貼上。然而,此舉,違反經濟常識,很可能會功虧一簣,無異於緣木求魚。


因此,倘若中國不及時懸崖勒馬,猶捨此刺激需求面的正確處方不由,仍舊孤注一擲於供給面上,由於總需求不足,企業生產意願可能下降,便極可能導致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


尤其,中國此刻正面臨內需不足、經濟衰退、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及出口疲軟(依賴出口但全球需求疲軟)等諸多痛點的挑戰。


最終的下場,中國經濟,恐會面臨硬著陸,甚至還可能淪落成為長期性的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關於ETF申購,應該要注意的4個觀點,擺正風險思維比較重要近期即將推出的ETF實在太夯了, 新聞、網路社群、YOUTUBE、粉專… 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募集的資訊。   而我也被幾個朋友請教是否可以申購, 我通常不會直接跟他們說可以或不可以, 因為每個人的資金配置不一樣, 更不曉得他們對於「長期」投資的定義為何?   我用我的投資角度直接給
Thumbnail
avatar
懸緝
2024-03-16
思維槓桿|市場風險分散法則【思維槓桿】Podcast分享一本書『金融業者不能說的理財詭計』 主要講述了各種財務管理和投資的方法,包括存款、投資基金、股票、虛擬貨幣等。此外,還探討了非勞動力所得的重要性。幫助你在投資前建構清楚的觀念,避免走冤枉路,金錢失去可以賺、時間不再來。
Thumbnail
avatar
Yuuu
2024-01-16
【產業探討】聊一下 AI 供應鏈追蹤思維:先進封裝爽爽、ASML 或成最大輸家本週podcast聊到之前傳聞微軟砍單,後的一些想法: 整體脈絡: 1. 微軟砍單 大概在上週傳出微軟對輝達(NVIDIA)H100晶片訂單砍單的新聞,背景故事除了根據數據公司Similarweb資料,ChatGPT的全球流量在6月首次出現下滑跡象,至8月連3個月下降以外,微軟推出Micros
Thumbnail
avatar
摩股史塔克
2023-10-01
力成搭上 AI 與先進封裝順風車 本益比卻僅 10 倍 除息後大俠的布局思維是?|庫存對帳單 Day 23 更新力成搭上 AI 與先進封裝順風車,本益比卻僅 10 倍  受到整體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台積電在日前法說下修今年的營運展望,不僅澆熄大家對下半年需求回溫的期待,也讓半導體產業蒙上一片烏雲。雖然目前許多電子產品的需求確實不容樂觀,連往年最熱賣的 iPhone 也傳出今年備貨量比去年更保守的消息;
Thumbnail
avatar
大俠武林
2023-07-31
avatar
森森蒂蒂MSDD部落格
2023-05-07
永續數位化與數位永續化下的兩種思維:風險與機會思維。如何以ESG角度看待數位應用,是我這段時間相當好奇的主題。在「數位永續高峰會」中的多位講者分享後,也稍微釐清了二者間的關係。 「永續數位化」與「數位永續化」是未來發展的核心課題。 前者的邏輯是,探討大家熟熟悉的數位轉型,賦能員工的發展;小至無紙化,大致數位支付等等議題的涵括。 後者的邏輯,則是根據應
Thumbnail
avatar
蓋瑞Talks
2023-04-14
確定感與風險控管,產品經理必備的開發思維|EP11確定感、掌控感、風險控管,這幾項是產品經理在面對產品開發時需要具備的能力,不論是向上管理、跨部門協作、向下布達,都需要藉由「確定感」凝聚團隊信心,這篇想分享我目前正在學習的產品思維。
Thumbnail
avatar
張家惟 Evan Chang
2023-04-05
《商業思維構想》|從假設與驗證中,降低不確定的風險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Thumbnail
avatar
Yuki
2022-09-24
思維:風險承受度非常重要,但經常被無視,而且最多人總是栽在這個點上:風險承受度。 我甚至可以說:認識並管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就是能否在股市生存的關鍵。 很重要,如果沒有相關概念,請一定要看到最後。 同樣的,在市場也是一樣。你想賺錢、我想賺錢、誰不想賺錢呢? 「使用手段不能偏離目的」 而什麼叫風險承受度呢?
avatar
方小小
2022-09-08
破前高追高就是高風險?本益比太高就要注意?顛覆你投資思維的《超級績效1》這是一本很棒的書,看完就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財經部落客會如此推薦這本書,就連我也很想推薦這本書給各位,還未看過的投資者,一定要去看看這本書。或許對有些人而言,裡面的概念很簡單,可是我認為要確實落實並不容易,且最重要的是,能利用一本書得到創造超級績效的投資者Mark的投資方法真傳,是很值得的。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