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冰涼甜蜜—冰淇淋的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端午剛過,已經正式進入夏季。而在炎熱的夏日中如果能吃上一份冰冰涼涼的冰淇淋,絕對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但這種消暑聖品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為什麼中國、義大利、阿拉伯人都說這是自己的發明,甚至為什麼冰淇淋要用甜桶裝等等問題,就讓我來一同揭密吧!

祖先的祖先就愛吃冰:

單就吃冰一事,在古代並不稀奇。當時的人們已經擁有保存冰塊的技術;他們會在冬天採集冰雪,在某些地區甚至能利用日夜溫差製冰,最後保存於名為冰窖中。等天氣炎熱時再拿出來享用。

西元前600年的波斯就有人曾將淋上玫瑰水的碎冰獻給皇帝。而在古羅馬時期,皇帝尼祿曾命令他的奴隸上山取雪,再淋上蜂蜜和美酒品嘗。而中國唐朝的貴族夏天時會吃一種將牛奶、蜂蜜淋在在碎冰上製成的甜點,名叫酥山。

但這些甜點與現在我們認識的冰淇淋相差甚遠,反而跟剉冰、雪花冰等甜點更為類似。那冰淇淋到底是怎麼誕生的呢?

raw-image

冰淇淋的身世之謎?

有個說法是馬可波羅在中國吃過一種名為「冰酪」的甜點,並將做法帶回了歐洲。但目前沒有確切的紀錄可以證明它的真實性。比較有跡可循的紀錄其實是在阿拉伯與波斯,大概在如今的西亞與中亞一帶。

在11世紀時,當地出現了一種名為sharbat/serbet的甜點。根據Thomas Herbert在1620年前往波斯旅遊時的紀錄:這是用糖、水、檸檬汁、玫瑰水、各種香料、花朵調和後加入碎冰的飲品。而它在中世紀時流傳到義大利,最後演化成冰淇淋。

目前已知最早的冰淇淋食譜是1670年Ann Fanshawe的手抄食譜,食譜中使用了Icy Cream一詞。而在1692年,一位名為Antonio Latini的法國廚師寫出了牛奶雪葩的食譜,材料包含南瓜、檸檬、牛奶、雞蛋和糖,並用鹽巴與冰塊冷凍。後來則被視為義式冰淇淋的前身。

但種清涼的甜品一開始只屬於上流社會。因為製造它們的原料與人工過於昂貴,一般人無法負擔。直到1846 年Nancy Johnson發明了手搖式冰淇淋機,以及Frederic Tudor冰塊生意的成功,讓冰淇淋能大量生產並導致價格下降,這種甜點才走進了千家萬戶。

與甜筒的不解之緣:

而冰淇淋的經典搭配當然就是甜筒了。傳說是1904年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上的冰淇淋小販發現裝冰淇淋的紙杯不夠用,急中生智找附近賣威化餅的小販把威化餅捲起來當作容器,甜筒就此誕生。

嚴格來說,這不是完全的事實。博覽會上的確有甜筒冰淇淋的攤位。但第一個甜筒餅乾的食譜早在1888年出現,Mrs. A. B. Marshall's Cookery Book詳細的記載了這種餅乾做法。並記錄這種餅乾裡可以裝入冰淇淋一起食用。

而這種可食用容器的存在相當重要,他能增加冰淇淋的食品安全。在甜筒出現以前,街頭冰淇攤賣的是一種叫'penny licks'的冰淇淋,裝冰的容器需要所有顧客共用。後來為了保障衛生,小販們嘗試用威化餅夾著冰淇淋、或是裝在甜筒裡販售。

而人們很快發現甜筒的方便性(不用洗碗),這種型態的冰淇淋開始變的普遍。在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後更是廣為人知。當然現在冰淇淋還能搭配很多東西吃,例如汽水、可麗餅、布朗尼、大福等等…讓這種涼爽的甜點擁有多種不同的樣貌。但唯一能確定的是;人們對冰淇淋的喜愛永遠不會變!


後記:

啊終於寫完了好想出去玩

想吃冰淇淋但胖

畢業了要找工作救命

再多寫一點就能拿廣告分潤了

給大家看看之前吃的巧克力布朗尼蛋糕加冰淇淋

raw-image










avatar-img
7會員
26內容數
將給大家介紹台漫中出現的那些事件、特殊物品,以及科普它們的原型以及歷史演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風不加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族譜,又稱家譜、房譜、譜牒。是紀錄家族世系與家族重大事件的文件。在古代,有錢有名望的家族會以此來記錄家族史。雖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族譜,但透過政府的戶政紀錄,每個人都能從中窺探自己的家族史。接著我們來介紹如何這些紀錄,以及裡面有甚麼有趣的東西吧!
如今人手一機的時代,人們接受新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相應的看到的廣告也是一天比一天多。以前滑YT是兩三個影片出一個廣告,現在是一個影片插兩三個廣告,還不一定能跳過。但回到只有報紙、雜誌的年代,廣告還是一樣多,有些內容甚至更加奇葩,甚至有些至今仍為人所熟知。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日治時期有哪些各種各樣的廣告
賽馬,一個看似離台灣人很遙遠的活動,只會出現在電視上或是某政治人物(?)的口中。但實際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也曾站在馬場邊,觀看馬兒載著騎手在跑道上奔馳,並期待著自己下注的馬兒能替他們贏下獎金。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族譜,又稱家譜、房譜、譜牒。是紀錄家族世系與家族重大事件的文件。在古代,有錢有名望的家族會以此來記錄家族史。雖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族譜,但透過政府的戶政紀錄,每個人都能從中窺探自己的家族史。接著我們來介紹如何這些紀錄,以及裡面有甚麼有趣的東西吧!
如今人手一機的時代,人們接受新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相應的看到的廣告也是一天比一天多。以前滑YT是兩三個影片出一個廣告,現在是一個影片插兩三個廣告,還不一定能跳過。但回到只有報紙、雜誌的年代,廣告還是一樣多,有些內容甚至更加奇葩,甚至有些至今仍為人所熟知。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日治時期有哪些各種各樣的廣告
賽馬,一個看似離台灣人很遙遠的活動,只會出現在電視上或是某政治人物(?)的口中。但實際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也曾站在馬場邊,觀看馬兒載著騎手在跑道上奔馳,並期待著自己下注的馬兒能替他們贏下獎金。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是立秋,由於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盛夏餘熱未盡,秋陽依然肆虐,來碗透心涼冰品最解熱,你喜歡吃什麼冰?冰淇淋、冰棒、冰沙、剉冰、泡泡冰、雪花冰、雪糕、甜筒,還是把噗、枝仔冰?今天分享六首以冰品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夏天西瓜應該是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了,在炎炎夏日裡,多汁的西瓜真的很吸引人,雖然低處高緯度的丹麥夏天沒有台灣那麼的熱死人,但我們也是需要消暑的,因為也是會流汗的,不過這裡不像台灣是水果王國,所以夏天超市裡就很常見西瓜的身影,而在公司餐廳裡,午餐只要看到有西瓜 Danielson 絕對不放過。
Thumbnail
每到了夏天就是要找刨冰吃,現在東京很流行的是融合法式料理和日式刨冰的創作刨冰,每一道刨冰就像是法式甜品料理,有著精心的安排還有造型和擺盤,但用料全都是日本當地的夏日水果/蔬菜 這天跟好久沒見的朋友一起約了吃冰,以前我們彼此住得很近,很多的夏日時光都是一起度過的,雖然現在住的比較遠了但還是會找時間聚
Thumbnail
夏日炎炎,尤其是南臺灣更是炎熱無比,這時候來上一碗冰涼的冰品最適合了!吃下感覺一秒來到泰國的渡假勝地。參加夏日祭活動,連發3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給心是最好的支持!
Thumbnail
今年夏季實在太熱了,台北的體感溫度竟然飆到43度C,只是出門買菜都覺得快中暑,每天都想喝冷飲、吃冰。但又清楚知道吃冰無法解渴,體質虛冷的女性更是不該吃,忍住不吃雖然不傷身,但傷心啊~
Thumbnail
最近氣溫一直往上升 天氣真的熱到受不了 只想大口吃冰消暑 在日本夏天的代表就是剉冰 當然還有 冰淇淋、冰棒等等 這些「冰」的單字怎麼說呢? 一次整理出來! 記得這些單字 在日本應該都點得到想吃的冰吧!
Thumbnail
端午連假,不管是甜粽鹹粽冰粽,南部粽北部粽,飯店粽名店粽,還是手工媽媽粽,感覺非常需要從粽子裡歇一歇,喘口氣。芒種已過,夏至未至,梅雨走到尾聲,氣溫起伏不定,潮濕悶熱的天,讓人不得不想方設法降溫。第一直覺想到的就是,吃冰啊!! 前陣子有則生活新聞,內容是說兩個英國小女孩在公園對媽媽抱怨冰淇淋的
Thumbnail
四色冰品、芋泥、紅豆、綠豆、芋圓。 母親節大餐,吃牛胸,肋排,加上檸檬蛋糕,還缺些甚麼,小朋友就默默划手機,教大家等一下。沒多久就來,這些冰品,真是美味夜晚。四色冰品、芋泥、紅豆、綠豆、芋圓,它們彷彿是歡樂的象徵,每一口都帶給人無盡的清涼和滿足。在這個五彩繽紛的冰品世界中,每一種材料都有著獨特的風
Thumbnail
德國人會將接骨木的花朵(Holunderblüten)採收下來,浸泡在糖水裏三天三夜,再將糖水熬煮成糖漿,加入檸檬汁風味更加。再將糖漿以水稀釋,放在冰箱裏,就成了夏日最佳飲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是立秋,由於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盛夏餘熱未盡,秋陽依然肆虐,來碗透心涼冰品最解熱,你喜歡吃什麼冰?冰淇淋、冰棒、冰沙、剉冰、泡泡冰、雪花冰、雪糕、甜筒,還是把噗、枝仔冰?今天分享六首以冰品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夏天西瓜應該是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了,在炎炎夏日裡,多汁的西瓜真的很吸引人,雖然低處高緯度的丹麥夏天沒有台灣那麼的熱死人,但我們也是需要消暑的,因為也是會流汗的,不過這裡不像台灣是水果王國,所以夏天超市裡就很常見西瓜的身影,而在公司餐廳裡,午餐只要看到有西瓜 Danielson 絕對不放過。
Thumbnail
每到了夏天就是要找刨冰吃,現在東京很流行的是融合法式料理和日式刨冰的創作刨冰,每一道刨冰就像是法式甜品料理,有著精心的安排還有造型和擺盤,但用料全都是日本當地的夏日水果/蔬菜 這天跟好久沒見的朋友一起約了吃冰,以前我們彼此住得很近,很多的夏日時光都是一起度過的,雖然現在住的比較遠了但還是會找時間聚
Thumbnail
夏日炎炎,尤其是南臺灣更是炎熱無比,這時候來上一碗冰涼的冰品最適合了!吃下感覺一秒來到泰國的渡假勝地。參加夏日祭活動,連發3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給心是最好的支持!
Thumbnail
今年夏季實在太熱了,台北的體感溫度竟然飆到43度C,只是出門買菜都覺得快中暑,每天都想喝冷飲、吃冰。但又清楚知道吃冰無法解渴,體質虛冷的女性更是不該吃,忍住不吃雖然不傷身,但傷心啊~
Thumbnail
最近氣溫一直往上升 天氣真的熱到受不了 只想大口吃冰消暑 在日本夏天的代表就是剉冰 當然還有 冰淇淋、冰棒等等 這些「冰」的單字怎麼說呢? 一次整理出來! 記得這些單字 在日本應該都點得到想吃的冰吧!
Thumbnail
端午連假,不管是甜粽鹹粽冰粽,南部粽北部粽,飯店粽名店粽,還是手工媽媽粽,感覺非常需要從粽子裡歇一歇,喘口氣。芒種已過,夏至未至,梅雨走到尾聲,氣溫起伏不定,潮濕悶熱的天,讓人不得不想方設法降溫。第一直覺想到的就是,吃冰啊!! 前陣子有則生活新聞,內容是說兩個英國小女孩在公園對媽媽抱怨冰淇淋的
Thumbnail
四色冰品、芋泥、紅豆、綠豆、芋圓。 母親節大餐,吃牛胸,肋排,加上檸檬蛋糕,還缺些甚麼,小朋友就默默划手機,教大家等一下。沒多久就來,這些冰品,真是美味夜晚。四色冰品、芋泥、紅豆、綠豆、芋圓,它們彷彿是歡樂的象徵,每一口都帶給人無盡的清涼和滿足。在這個五彩繽紛的冰品世界中,每一種材料都有著獨特的風
Thumbnail
德國人會將接骨木的花朵(Holunderblüten)採收下來,浸泡在糖水裏三天三夜,再將糖水熬煮成糖漿,加入檸檬汁風味更加。再將糖漿以水稀釋,放在冰箱裏,就成了夏日最佳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