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打電話回家,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被掛電話的經驗。
掛我電話的人是父親,當晚他的聲音有些緊繃。我以為,我會感到受傷,或覺得父親拒絕我、討厭我。不過,預期的感受沒有升起,有的只是「我知道了。」(知道父親不想談論這件事,以及我原本想得到的答案也知曉了。)
今天一早醒來,耳邊響起的是兒子哀哀叫的聲音,腦袋一瞬閃過「怎麼每天都不得安寧啊?」同時間,昨日設定的目標問句跳進腦海裡,替我跟煩躁的情緒拉開了一些距離。我問自己:「如果我活在愛裡,我會怎麼想、怎麼看、怎麼做呢?」
停了兩秒,深深吐氣,深深吸氣。比起衝出去罵孩子,我現在選擇轉身去廁所滿足我的生理需求。
走出廁所,孩子的哼叫聲已經結束。走近一些,我聽見孩子用無奈的聲音說:「起床後我就覺得鼻子好痛,左邊鼻子流鼻血,右邊鼻子流鼻水。」
啊!孩子真的是遇到很不舒服的狀況,並不是故意哼叫存心搞我的耶!(前天凌晨五點多孩子爬起來找不見的水壺,在客廳和臥房間來回奔跑哀號,想睡的媽媽好想暴走…)
看著孩子,我張開雙手,抱抱那個身體不適的孩子。我問他:「現在還痛嗎?」孩子慢慢地搖了搖頭。
後記
以前,我總認為家的樣貌有一個模板(沒有爭吵、隨時安靜平和),人跟人的溝通只能是某種形式(例如:沒有激昂情緒、沒有不同看法)。因為預設了,一旦沒有朝這個方向前進,我就感到不舒服,覺得生活總是充斥滿滿的不開心。在這樣的感受下,我漸漸地覺得不管做什麼都是徒勞,因為生活以及周遭他人沒有改變。(更精確來說是沒有符合我理想的應對方式。)
然而,這些形式與模板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我要的是屬於我個人獨有的自由與幸福,還是他人模板下的應該與束縛呢?
分享《躲在蚊子背後的大象》一書中的一句話:
「當我們不斷努力去成為不是自己的那個人,好迎合他人期待或團體標竿,才會失去自主性。」
上面這句話,對我來說,追求自由與幸福也完全適用。
大家呢?對於幸福與自由有什麼樣的想法?歡迎底下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