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年齡才能擁有永不止息的活躍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有先見之明:「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他老人家是形容當他專心於學問,從中間獲得的快樂,不只會忘掉憂愁,甚至還會忘了吃飯,也完全忘了自己的年紀。

    其實這種效果是來自於心中有所寄託,或者說得更積極一點,只要心中有所追尋,就會忘食忘憂忘老,這種追尋不一定只來自於發憤讀書,對於已屆熟齡的人來說,從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與永恆的精神世界相連結,或許更能夠達到「不知老之將至」的境界。

    這個「不知老之將至」對一個人實質的健康與活力,非常重要。就有研究調查發現,需要整天穿制服的行業,比同年齡但可以自由選擇穿著的人,精神較好,也比較不會生病。原因就是因為必須穿統一的衣服,所以不用思考該選擇什麼衣服才能搭配自己現在的年齡與身分,因此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多大年紀,所以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能夠保持一致的活力,始終維持「無齡」的狀態。

    這種不覺得自己老這件事很重要,因為只要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年紀,潛意識就會讓我們做出適合那個年齡的行為,生理上也會呈現符合那個年齡的表現,因此我們要記得不只在言語中不要說自己老,連衣著裝扮以及我們能接觸的環境,都不要讓自己意識到老,那麼就能持續保持活力,不管多大年紀。

    若你覺得怎麼可能,這未免太神奇了,其實近年來已經有非常多研究與實驗證明,心理認知會影響生理的表現。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的事物所影響,這些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的「暗示」,會潛藏到大腦內,然後再從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

    紐約大學心理系教授就曾經做過一個很出名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兩組,學生並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主題的研究,只是單純地被指示從一個實驗室到另一個實驗實驗室完成不同的任務。

    其中有個實驗室要求學生從五個字中隨便挑選出四個字來造句,其中一組給的字句是中性的名詞,比如火車、傘、魚、黃色、家……等等,另外一組則是給他們有關老的字,比如健忘、皺紋、失眠、重聽……等等。

    做完造句之後,學生就依指示到另一端的實驗室繼續作不同的測驗,教授則偷偷測量學生走過去所花的時間。結果發現,造句詞彙跟老有關的那組學生,走路的速度比另外一組慢得多,而且整個實驗過程沒有一個學生發現教授給的字交集到「老」這個概念,事後學生回憶實驗過程也確認並沒有任何有關「老」的念頭進到他們心理。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即便學生沒意識到,但他們潛意識已接受了暗示,會促發「變老」的想法,而這想法就連結到行為的改變,使得學生走路也顯得「老態龍鍾」。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也是三十多年來經常被引述的實驗,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倫藍格所做,雖然當初她自己認為研究的方式不是很正統,而且結果太出乎意料,所以當年並沒有投稿到正式的醫學期刊,但是她的實驗真的是太經典了,所以也啟發了其他學者設計許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跟她的結論一樣:我們如何看待變老這件事,會影響我們身心靈整體,並表現在行為與各種生理數據上。

    艾倫藍格教授在一九八一年找了一處沒什麼人車的偏僻鄉下地區,租下一間修道院,經過改裝之後,整棟建築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一九五九年的世界,屋內該有書報的地方全都擺上當年的雜誌與暢銷書,復古的黑白電視也播著當年的電視節目,總之,屋子內的所有物品與裝飾,全都是當年的東西,而且屋內所有的鏡子之類,看得到自己現在容貌的器具全部移走,該擺相片的地方,全擺上受試者在一九五九年前所拍的相片。

    教授邀請了八位七十多歲的男性當作實驗對象,在受試前先做完整的各項身體檢查與測驗,然後請他們住進這棟建築一星期。他們雖然處在一九八一年,但是生活空間與大腦接收所有訊息其實是回到二十多年前。

     一個星期之後,接他們離開那棟建築物,重新做之前做過的檢測,結果令人訝異,那些老人家所有健康指標都大幅改善,而且走路速度較快,關節炎比較不痛,握力變強,姿勢挺直不再彎腰駝背,記憶、視力、聽力都有改善,而且在做認知測驗時分數也提高了,連教授邀請來做獨立觀察者的專家也表示,單從外觀來說,那些受試者看起來也比之前年輕。

    其實不必經由實驗,我們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即便同樣年紀,整天說自己老了的人,身體狀況似乎就比認為自己還很年輕的人差。當然,我們也不必刻意欺騙自己說自己年輕而好勇逞強,但是要從內在觀念就正面看待老,不要歧視,甚至恐懼變老這件事。

    其實整個社會也應該要調整對高齡化社會的觀點,媒體也不要總是採取負面角度來威脅民眾,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就強調長壽長者帶來的好處:「社會如果老年人口比例高,表示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公民,將擁有我們祖先不曾擁有的資源:大量的優秀人員。資深公民擁有豐富的知識,優秀的情商,務實的技能,利用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為後代子孫著想,願意貢獻能力,以過去做不到的方式改善社會。」

    的確,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raw-image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等一下他如果真的從竹筒裡抓出鱸鰻的話,那就真的是演太大了,要扣分!」 在池子裡的超級解說員唱作俱佳示範著馬拉告的用法時,站在旁邊的評審委員偷偷的咬耳朵。這是第三屆金牌農村評選的最後一站,十多個評審花了十多天現地訪查全國最後進入決選的二十二個農村。 居住在花蓮馬太鞍濕地的阿美族人,有一種獨特的捕
  印度聖雄甘地過一句不斷被引用的名言:「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是的,我們不必期待別人改變,我們如果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麼首先就要改變自己。
 英文的天賦gift,另一個意涵是禮物,每一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不同之處就是上蒼賦予每個人的禮物,也就是天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每一個人來到世上,一定能夠給這社會一些貢獻,同時也豐富世界,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是上天給予這世界獨特的禮物,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禮物。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培養創意雖然有技巧與脈胳可尋,但真正的能量來自於生活態度與人生哲學,也就是要尊重多元的價值,重視過程而非結果,因為若是注意力聚焦在結果,就會限制了創意可能探索的方向。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等一下他如果真的從竹筒裡抓出鱸鰻的話,那就真的是演太大了,要扣分!」 在池子裡的超級解說員唱作俱佳示範著馬拉告的用法時,站在旁邊的評審委員偷偷的咬耳朵。這是第三屆金牌農村評選的最後一站,十多個評審花了十多天現地訪查全國最後進入決選的二十二個農村。 居住在花蓮馬太鞍濕地的阿美族人,有一種獨特的捕
  印度聖雄甘地過一句不斷被引用的名言:「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是的,我們不必期待別人改變,我們如果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麼首先就要改變自己。
 英文的天賦gift,另一個意涵是禮物,每一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不同之處就是上蒼賦予每個人的禮物,也就是天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每一個人來到世上,一定能夠給這社會一些貢獻,同時也豐富世界,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是上天給予這世界獨特的禮物,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禮物。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培養創意雖然有技巧與脈胳可尋,但真正的能量來自於生活態度與人生哲學,也就是要尊重多元的價值,重視過程而非結果,因為若是注意力聚焦在結果,就會限制了創意可能探索的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如果你有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又可以抱持這樣豁達的開朗心情,或許你有一天也會一不小心,健健康康地活到一百多歲,接受電視新聞媒體的採訪。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常在想每個人 到了ㄧ個年齡 數字好像就應該要被定格 生命的樣子 好像不是你到了ㄧ定年紀 就ㄧ定要變成什麼模樣 持續地尋找自己 去發現好像 自己還有很多可能性 覺得這樣子 會讓自己很快樂 生命是可以很有活力很有能量的 不管你在什麼年紀 都要愛現在的自己 要相信還有很多可能性 可以讓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如果你有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又可以抱持這樣豁達的開朗心情,或許你有一天也會一不小心,健健康康地活到一百多歲,接受電視新聞媒體的採訪。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首要最重要的是健康與身體議題 年過30以後開始感覺的與年少時的體感已經不同 以前課堂把我們的作息安排得好好 何時吃飯、何時運動 之後30歲的人生就是靠自己的經營 如何把自己經營好 這個課題其實滿艱深的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與不適合自己 並非高價的物品就適合自己 不管事保養品、健康食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事實上,除非 “心” 已經老化,不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資訊,那麼無論幾歲,都無需自己把自己列入 “老人” 的行列。 彎腰不是老、滿臉皺紋加白髮不算老、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算老。 幸福快樂的老年,除了內心的 “灑脫” 之外,還有一個必要條件, 那就是 “身體的合理健康。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常在想每個人 到了ㄧ個年齡 數字好像就應該要被定格 生命的樣子 好像不是你到了ㄧ定年紀 就ㄧ定要變成什麼模樣 持續地尋找自己 去發現好像 自己還有很多可能性 覺得這樣子 會讓自己很快樂 生命是可以很有活力很有能量的 不管你在什麼年紀 都要愛現在的自己 要相信還有很多可能性 可以讓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