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只要有更多的存款和資產,對錢就會不會那麼焦慮。」
「經過幾年打拼,現在存款有了,不動產也有了,為什麼還是常常擔心錢不夠?」
一位創業有成事業穩健的朋友A,在某個周末向我吐露出她總是對錢感到不安的心事。
也由於這股不安,她幾乎無時無刻都想著奮力賺錢,像隻寓言故事中的螞蟻。
本想藉著戶頭裡的數字增長,能減低心中的恐慌。
但幾年來辛勤累積出的資產,卻沒有如想像長出踏實感。
其實A,並不孤單。
-
在財務諮詢的個案中,不少人有著和A相同的焦慮。
雖然靠著拼命賺錢屯住不少資產,
但在焦慮的驅使下,他們仍然拼命工作絲毫不敢懈怠。
就我的觀察,
人們之所以會有如螞蟻般的行為,大多源自於三個因素。
擔心未來生活中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例如家庭緊急情況、醫療支出或意外開支等,容易讓人感到不安卻又不知如何應對。不確定性讓人時刻處於警戒狀態,儘管有了足夠的存款,還是會擔心是否應付得了未來的變數。
台灣逐漸邁入少子化社會,退休生活以及照護成為不少人關心的議題。但大部分的人對退休生活所需的開支缺乏清晰的了解,因此只能在年輕時拼命工作並儲蓄以應對未來。
對於這些人來說,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成了一個未知數,他們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來應對長壽風險和醫療支出,進而加劇了金錢焦慮。
金融資訊繁雜,對於擁有大筆資產的人來說,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並保值、增值成為一道難題。在難以辨識財務專業人士的情況下,他們需擔心通膨侵蝕資產,還需防範詐騙風險,這也增加了金錢上的焦慮感。即使有了不少資產,但如何妥善管理和運用這些資產,使其不僅保值還能增值,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壓力源。
最後,我和A分享了實務上的觀察與處理經驗。
金錢焦慮並不是單純靠增加資產數量就能解決的問題。
在心理上,我們可以藉由透過正念放鬆或探索內心情感需求,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來舒緩。而在財務上可以通過量化的方式,例如制定詳細的財務計畫、增強財務知識、建立緊急預備金等,來有效地應對不確定性,同時減緩焦慮。
雙管齊下,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穩定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