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局理論

更新於 2024/08/2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種人,擅長總結結論,例如在開會時其他人都喋喋不休的堅持已見,無法討論出結果的時候,卻能很快地幫大家做出一個結果,並能讓大多數的人都接受。這是因為人在社會中無法靠自己一個人活下去,必須依靠家人、朋友、同事等等其他社會關係,不論是甚麼樣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會因為社會地位、成長環境、立場心態而有不同的想法。

    因為人們會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可能會傷害自己的利益,然而沒有人喜歡犧牲自己的來成就他人,所以容易因為利益而無法統一大家的意見。有一種理論用來研究人際關係想法,「賽局理論」,由馮·諾伊曼奧斯卡·摩根斯特恩於1944年合著《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

賽局理論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囚犯困境」,假設警察抓到兩名搶銀行的嫌疑犯,但卻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定罪。於是警察將兩個人分開審訊,並分別跟他們說:「如果你不認罪,對方認罪並指證你的話,那他會無罪釋放,而你將判監10年。若兩人都保持沉默,則兩人同樣判監半年。若兩人互相指證,則兩人同樣判監5年。」

此案中,嫌犯都清楚,如果彼此都不認罪,頂多證據不足關 1 年。然而,兩位嫌犯都害怕對方會招認,所以寧願選擇認罪。以全體利益而言,兩個人都保持沉默,就只會被判刑半年,總體獲得利益更高,結果比兩人背叛對方、判刑5年的結果更好。但是那兩個嫌疑犯為了追求自己個人利益都選擇背叛,結果兩人判刑比兩人合作還高,總體獲得利益變低。

這就是「困境」所在,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擔心自己利益受損,而有些人擅長分析大家的立場,找出利益最大化的決策。雖然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即使找到總體利益最大化的決策,未必能被大家所接受,就好像一個大蛋糕分給所有人,每個人都覺得別人的蛋糕比自己的大,想要讓大家接受還需要了解說話的藝術,說服其他人接受。

 

來到這裡,希望能減少你在職場煩心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種人,擅長總結結論,例如在開會時其他人都喋喋不休的堅持已見,無法討論出結果的時候,卻能很快地幫大家做出一個結果,並能讓大多數的人都接受。這是因為人在社會中無法靠自己一個人活下去,必須依靠家人、朋友、同事等等其他社會關係,不論是甚麼樣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會因為社會地位、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糟糕,而別人看起來似乎很幸福。為什麼自己生活過的不如意,而別人的生活過得那麼精采?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糟糕,而別人看起來似乎很幸福。為什麼自己生活過的不如意,而別人的生活過得那麼精采?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總感覺自視甚高,對其他人當看不起,一開口就容易得罪別人。例如一聽到別人在投資,就會說投資這個太落伍了,你應該多了解新的東西。或是聽到別人在談論年輕的事蹟,他會嘲笑說以前那麼厲害,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
      有一位遠近馳名的神射手,名叫楊牧,射箭可以百步穿楊,而且從來沒有失手過。有一天皇帝聽到他的傳聞後召見他進宮,想要欣賞他的箭術。找到一個開闊的地方,在靶心上放著一個直徑兩吋的鐵環,想讓楊牧射箭穿過這個鐵環,如果可以成功救賞黃金千兩,如果失敗就取消百戶封地。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種人,擅長總結結論,例如在開會時其他人都喋喋不休的堅持已見,無法討論出結果的時候,卻能很快地幫大家做出一個結果,並能讓大多數的人都接受。這是因為人在社會中無法靠自己一個人活下去,必須依靠家人、朋友、同事等等其他社會關係,不論是甚麼樣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會因為社會地位、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糟糕,而別人看起來似乎很幸福。為什麼自己生活過的不如意,而別人的生活過得那麼精采?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糟糕,而別人看起來似乎很幸福。為什麼自己生活過的不如意,而別人的生活過得那麼精采?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總感覺自視甚高,對其他人當看不起,一開口就容易得罪別人。例如一聽到別人在投資,就會說投資這個太落伍了,你應該多了解新的東西。或是聽到別人在談論年輕的事蹟,他會嘲笑說以前那麼厲害,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
      有一位遠近馳名的神射手,名叫楊牧,射箭可以百步穿楊,而且從來沒有失手過。有一天皇帝聽到他的傳聞後召見他進宮,想要欣賞他的箭術。找到一個開闊的地方,在靶心上放著一個直徑兩吋的鐵環,想讓楊牧射箭穿過這個鐵環,如果可以成功救賞黃金千兩,如果失敗就取消百戶封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個世界既競爭也合作聽起來是個合理的概念,但我相信90%的人根本過不了這種生活。 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贏家,合作就是大家一起融洽的完成一件事。 這是99%台灣人對於競爭與合作的既定印象。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受過的教育,講得都是人定勝天。慢慢地發現,人是勝不了天的,無論成功與失敗,好像那條路早就在那邊了,只是人們用自己淺薄的常識,來判斷一件事情的難易程度而已。 我們以為自己解決了很多事,實際上,能解決的,都不叫個事。我們只是處理了主幹上的枯枝,對於主幹的存在與否,我們根本是無能為力! 有位企業主,找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那日看了格友講了一句很有趣的話,... 有種人,對於解決別人都能迎刃而解,可對於自己的事,卻是猶豫不決,處理不好。給別人的建議,永遠是一針見血,可怎麼同樣的事情,自己處理起來,卻是拖泥帶水,不乾不脆。 當一個人成為第三者,通常看事情冷靜,通透。還很容易看清對方的個性,一句就說出對方痛點,把對
Thumbnail
業力是,通常可以從對方準備失去什麼,推斷他曾經是哪款敗類。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個世界既競爭也合作聽起來是個合理的概念,但我相信90%的人根本過不了這種生活。 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贏家,合作就是大家一起融洽的完成一件事。 這是99%台灣人對於競爭與合作的既定印象。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受過的教育,講得都是人定勝天。慢慢地發現,人是勝不了天的,無論成功與失敗,好像那條路早就在那邊了,只是人們用自己淺薄的常識,來判斷一件事情的難易程度而已。 我們以為自己解決了很多事,實際上,能解決的,都不叫個事。我們只是處理了主幹上的枯枝,對於主幹的存在與否,我們根本是無能為力! 有位企業主,找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那日看了格友講了一句很有趣的話,... 有種人,對於解決別人都能迎刃而解,可對於自己的事,卻是猶豫不決,處理不好。給別人的建議,永遠是一針見血,可怎麼同樣的事情,自己處理起來,卻是拖泥帶水,不乾不脆。 當一個人成為第三者,通常看事情冷靜,通透。還很容易看清對方的個性,一句就說出對方痛點,把對
Thumbnail
業力是,通常可以從對方準備失去什麼,推斷他曾經是哪款敗類。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