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7) | 辯論角色、宗、辯論語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這裡,我想每天分享一些攝類學的筆記或心得。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三分鐘內搞定,這樣,大家可以每天輕鬆學習,逐步提升,學習過程輕鬆愉快~

而如果有任何錯誤,請各位先進不吝在討論區指出。


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6):基本論式架構統整,整理完了"一、論式的構成"。而且,在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5)文章最後,提到了"立宗方",因此接下來分享什麼是"辯論的角色"、"宗"以及"辯論的語言"。


二、辯論中的角色

1.辯方:首先提出問題的一方。

2.立宗方:回答問題的一方。


三、宗

在辯論中,辯方和立宗方各自的立場或觀點被稱為他們的“宗”。辯方提出的第一個論點稱為辯方的根本宗,而立宗方對此論點的回應則稱為立宗方的根本宗。

例如:

  • 辯方:白法螺有法,理應是白色。(根本宗:認為白法螺是白色)
  • 立宗方:何故?(根本宗:不認為白法螺是白色)


四、辯論的語言

在辯論過程中,辯方和立宗方需使用特定的語言來表達和回應觀點。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語言和簡單的舉例說明:

(一)辯方的語言

    • “…有法,理應…”:例如,“白法螺有法,理應是白色。”
    • “若是…理應周遍是(不周遍是)/理應是(不是)…”:例如,“若是白色,理應周遍是顏色。”“若是顏色,理應不周遍是白色。”
    • “請安立”:請對方確立一個觀點。
    • “請陳述因不成”:請對方說明為何因不成立。
    • “請陳述不周遍”:請對方說明為何不周遍。

(二)立宗方的語言

    • 當論式中沒有出現因時,只能回答“承許”或“何故?”
    • 當論式中出現了因時,只能回答“因不成”“不周遍”
      因不成的陳述方式:前陳不是因。例如,“白法螺的顏色是白法螺因不成。”
      不周遍的陳述方式:若是因皆不周遍後陳。例如,“若是顏色皆不周遍是白色。”
    • 舉例子和安立同分時,需在後面加上“…有法”

若想看直接辯論的運用,可以參考以下:

1.攝類學初探-兩法的關係(2) | 三句
2.攝類學初探-兩法的關係(3) | 四句
3.攝類學初探-兩法的關係(4) | 同義
4.攝類學初探-兩法的關係(5) | 相違


(三)論式的運用

1.因不成的運用
當立宗方不承許辯方的宗時,回答“何故?”。
辯方會安立一個因,此時,立宗方若不承許這個因,就回答“因不成”。
但是,回答“因不成”的前提是前陳不是因。

    • 舉例:
    • 辯方:白法螺的顏色有法,理應是白色。
    • 立宗方:何故? (此時代表立宗方不承許辯方的宗)
    • 辯方:因為是白法螺的緣故。
    • 立宗方:因不成。(此時代表立宗方不承許"白法螺的顏色是是白法螺")
    • 辯方:請陳述因不成。
    • 立宗方:白法螺的顏色是白法螺因不成(前陳不是因)。
立宗方認為是因不成

立宗方認為是因不成


2.不周遍的運用
當立宗方不承許辯方的宗時,回答“何故?”。
辯方安立了一個因,如果這個因符合前陳是因的條件,立宗方不能回答“因不成”,但因和後陳之間的關係不符合因周遍後陳,就回答“不周遍”。

    • 舉例:
    • 辯方:白法螺的顏色有法,理應是白色。
    • 立宗方:何故?(此時代表立宗方不承許辯方的宗)
    • 辯方:因為是顏色故。
    • 立宗方:不周遍。(此時代表立宗方不承許"若是顏色周遍是白色")
    • 辯方:請陳述不周遍。
    • 立宗方:若是顏色皆不周遍是白色。
    • 辯方:請安立不周遍的例子。
    • 立宗方:紅色有法。
立宗方認為是不周遍

立宗方認為是不周遍


在這個論式中,白法螺的顏色是顏色,符合前陳是因的條件,所以立宗方不能回答“因不成”,但因為顏色不一定是白色,所以回答“不周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17會員
65內容數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2024/09/16
以為佛法只是念經拜佛?想錯了!學佛不只靠信仰,還需要深思熟慮! 攝類學是進入五大論的入門票,幫助你培養思辨能力,讓佛法在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一切佛法經論典籍的基礎–攝類學,並且要用攝類學論式辯論。 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正確運用攝類學辯論論式的三大關鍵: 1.攝類學辯論的基本論式
Thumbnail
2024/09/16
以為佛法只是念經拜佛?想錯了!學佛不只靠信仰,還需要深思熟慮! 攝類學是進入五大論的入門票,幫助你培養思辨能力,讓佛法在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一切佛法經論典籍的基礎–攝類學,並且要用攝類學論式辯論。 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正確運用攝類學辯論論式的三大關鍵: 1.攝類學辯論的基本論式
Thumbnail
2024/08/15
首先,要判斷 A & B 兩個法(佛法名詞)的關係前: 1.要先之找出有沒有同分(交集),也就是找出有沒有既是A又是B的例子;接著如果沒有那就是相違,有的話就接著下一步 2.判斷兩個法的周遍關係:看是a周遍是b,或者,是b周遍是a,如果上述兩者都符合,那就是同義,不是的話就下一步
Thumbnail
2024/08/15
首先,要判斷 A & B 兩個法(佛法名詞)的關係前: 1.要先之找出有沒有同分(交集),也就是找出有沒有既是A又是B的例子;接著如果沒有那就是相違,有的話就接著下一步 2.判斷兩個法的周遍關係:看是a周遍是b,或者,是b周遍是a,如果上述兩者都符合,那就是同義,不是的話就下一步
Thumbnail
2024/06/29
本文介紹攝類學中兩法的關係,特別討論了同義的兩個法如何滿足八周遍的條件。透過顏色與表現為顏色的例子,說明了名相與性相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歸納出兩者展開的特性為「是」與「有」。
Thumbnail
2024/06/29
本文介紹攝類學中兩法的關係,特別討論了同義的兩個法如何滿足八周遍的條件。透過顏色與表現為顏色的例子,說明了名相與性相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歸納出兩者展開的特性為「是」與「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這裡我想分享更多有關辯論的練習,讓大家可以更熟悉用論式辯論以及思考速度~ 透過練習判斷支分色 和 八種支分色任一 二者的關係,是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哪一種,熟悉論式及思考的速度~
Thumbnail
在這裡我想分享更多有關辯論的練習,讓大家可以更熟悉用論式辯論以及思考速度~ 透過練習判斷支分色 和 八種支分色任一 二者的關係,是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哪一種,熟悉論式及思考的速度~
Thumbnail
本文介紹攝類學中兩法的關係,特別討論了同義的兩個法如何滿足八周遍的條件。透過顏色與表現為顏色的例子,說明了名相與性相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歸納出兩者展開的特性為「是」與「有」。
Thumbnail
本文介紹攝類學中兩法的關係,特別討論了同義的兩個法如何滿足八周遍的條件。透過顏色與表現為顏色的例子,說明了名相與性相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歸納出兩者展開的特性為「是」與「有」。
Thumbnail
介紹了辯論中的注意事項,包括固定辯方和立宗方角色、答辯規範等。文中舉例說明了如何正確使用「有法」和「若是」,以及應對辯論中的矛盾和不周遍問題,以確保辯論過程中的邏輯一致性和有效性。
Thumbnail
介紹了辯論中的注意事項,包括固定辯方和立宗方角色、答辯規範等。文中舉例說明了如何正確使用「有法」和「若是」,以及應對辯論中的矛盾和不周遍問題,以確保辯論過程中的邏輯一致性和有效性。
Thumbnail
介紹了辯論中的角色、宗以及辯論語言。主要探討了“因不成”和“不周遍”的運用範例,幫助理解辯論中的常見思考謬誤,並舉例講述了辯論中雙方被規定能說的語言。
Thumbnail
介紹了辯論中的角色、宗以及辯論語言。主要探討了“因不成”和“不周遍”的運用範例,幫助理解辯論中的常見思考謬誤,並舉例講述了辯論中雙方被規定能說的語言。
Thumbnail
這篇文章統整了攝類學的基本論式架構,包括前陳、後陳、因,接下來介紹有前陳和無前陳的論式,並探討了不是真因論式的過失。通過這些內容的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攝類學的辯論結構和邏輯運用,提升思維能力和辯論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統整了攝類學的基本論式架構,包括前陳、後陳、因,接下來介紹有前陳和無前陳的論式,並探討了不是真因論式的過失。通過這些內容的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攝類學的辯論結構和邏輯運用,提升思維能力和辯論技巧。
Thumbnail
如果一個論式不符合前陳是因(宗法)和因周遍後陳(隨遍)的要求,就會出現過失。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考謬誤,有時甚至會導致情緒內耗。因此,理解這些邏輯關係不僅對學習佛法有幫助,還能幫助我們觀察自己的觀點,解決情緒內耗,讓思維更清晰。
Thumbnail
如果一個論式不符合前陳是因(宗法)和因周遍後陳(隨遍)的要求,就會出現過失。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考謬誤,有時甚至會導致情緒內耗。因此,理解這些邏輯關係不僅對學習佛法有幫助,還能幫助我們觀察自己的觀點,解決情緒內耗,讓思維更清晰。
Thumbnail
此篇,介紹了沒有前陳/有法的論式,同時也帶出了"周遍是"及"周遍不是"的內容複習
Thumbnail
此篇,介紹了沒有前陳/有法的論式,同時也帶出了"周遍是"及"周遍不是"的內容複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