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感想 - 不要把小朋友幼稚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玩轉腦朋友2 (Inside Out 2)」 上畫,雖然未入場欣賞,卻使我諗起一段關於「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在香港上影時的往事......

話說當年某一天,我放工回家,一進門口,只見到小文廸(大概7歲左右)的背影在書桌上工作(不清楚是在畫畫或做功課)中,我感覺他很孤單,因為當天那段時間廸爸和海廸家姐理應一起在家的,為何剩下他獨自一人在客廳?而菲傭姐姐則在廚房中準備晚餐。

我問:「爸爸和家姐呢?」

小文廸:「爸爸帶家姐去睇Inside Out.」

我問:「為什麼不帶你去呢?」

小文廸:「爸爸話我睇唔明......」

raw-image


我感到很嬲,即時search 附近有那間戲院上影「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真好,步行15分鐘距離的豪華戲院(於早兩三年前已結束營業)最後一日上影,而且是英文版的原汁原味(我帶小朋友睇戲都睇原裝版的),即刻二話不說便拖了小文廸趕去豪華戲院買票入場,那是舊式超大戲院,基本上很少播影卡通影片,感恩,那刻竟然播影,而且是最後一天播影的最後一場次,剛好讓我為小文廸出一口氣,誰說7歲小孩不懂睇「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睇完之後,小文廸分享他對劇情的感受,不但很明白劇情,而且感受致深,全英語是難不到小朋友的,家長不需要為小朋友設限,儘管劇情有深度,小朋友還是吸收到的,家長不要把小朋友幼稚化,給他們成人般的教育,不用和他們說那些幼稚說話,和他們談論人生問題,他們才更發揮到潛能。感恩!

 

😍我的入五生活樂優閒😍,分享旅遊✈️🛳️及供養囝囡的點滴👶🏻👧🏻,還有我的奇想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i-polar 情緒像乘坐過山車大起大跌
寫小說是最低死的療癒空間
Heidi 參加今年RedBull比賽 七日內要去至少三個國家同五個checkpoint 由起點巴塞隆拿去終點柏林
行程尾聲,由Chester 返回 Leeds,家的感覺很舒服。
Bi-polar 情緒像乘坐過山車大起大跌
寫小說是最低死的療癒空間
Heidi 參加今年RedBull比賽 七日內要去至少三個國家同五個checkpoint 由起點巴塞隆拿去終點柏林
行程尾聲,由Chester 返回 Leeds,家的感覺很舒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一篇女兒童年的睡前聊天小品。與5歲女兒的對話。
嬰兒像白紙,形貌色彩決定於父母 前言 上週六去新竹,二女搬新家。小外孫三歲了,已經很會說話了,還帶我們去他的房間看他的玩具。看著他從小嬰兒慢慢的一點點的成長茁壯,心理難免有些感觸。兒女成長時,我大多在花蓮上班,因此一切都是內人在負責,內人一個人負責三個兒女的方方面面:學業,才藝,生活,補習,朋友
生活實驗 六八一 最近沒有寫姐接的事, 因為她還是一樣幼稚, 一起玩的三歲小男生, 打從心裡認定她三歲。 五歲了,還會拱橋, 唯一超齡的部份是 愛看劇透電影(蠟筆小新), 只是她不喜歡全螢幕, 因為這樣不方便她選。 她已經學會在天秤兩端快速地選擇。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暑假帶著孩子們東奔西跑,連上班都帶著他們進公司(自家經營的小公司)。 今天我準備開始工作,整理一下心情,把東西定位,這時我注意到我兒子,從下車開始到坐在椅子上,他已經將手機打開,沉靜在自己的網路世界,我猜他在看短影片,有時候笑有時候皺眉。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說話,大家在旁邊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不知道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一篇女兒童年的睡前聊天小品。與5歲女兒的對話。
嬰兒像白紙,形貌色彩決定於父母 前言 上週六去新竹,二女搬新家。小外孫三歲了,已經很會說話了,還帶我們去他的房間看他的玩具。看著他從小嬰兒慢慢的一點點的成長茁壯,心理難免有些感觸。兒女成長時,我大多在花蓮上班,因此一切都是內人在負責,內人一個人負責三個兒女的方方面面:學業,才藝,生活,補習,朋友
生活實驗 六八一 最近沒有寫姐接的事, 因為她還是一樣幼稚, 一起玩的三歲小男生, 打從心裡認定她三歲。 五歲了,還會拱橋, 唯一超齡的部份是 愛看劇透電影(蠟筆小新), 只是她不喜歡全螢幕, 因為這樣不方便她選。 她已經學會在天秤兩端快速地選擇。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