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潔國度》你睜開了眼睛,但卻甚麼都沒看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外表真的很美,用色很柔和文章內容呈現強烈對比。

我發現好多網路書評都在討論父權社會和女性主義的興起,但我想說的都不是這些。

《純潔國度》

《純潔國度》


--------------下文有劇透--------------

在加納郡,人們認為女孩天生擁有邪惡的魔法,能夠蠱惑人心,使少年失去理智、引誘男人墮落。為了消除魔力,每位少女在十六歲那年,都必須被送去森林進行「恩典之年」儀式,透過洗滌而回歸。


我自己沉浸在這本書中時,我想看的是主角-泰爾妮在這整件事件中的心境轉折,書本前段還看的到作者描述泰爾妮的心情轉折,在恩典之年,授紗日當天收到梔子花,被掀起白頭紗時看見她最好的朋友麥克,她的震驚、不解,完全詮釋了何為"愛我者予我牢籠"。

我腦中直接響起了張碧晨《籠》

最了解我嚮往自由的人--是你(麥克),卻也是你親手為我銬上枷鎖。

泰爾妮來不及思索、來不及思量錯愕後的憤怒及震驚,因為她馬上就要前往未知的旅程,看見去年回來的恩典少女肢體殘破、神色混亂,泰爾妮心中暗暗察覺這段旅程十分詭異。

(避免劇透太多中間省略)

後面作者並沒有向前段一樣細膩的描寫泰爾妮的心情,我想一方面是因為泰爾妮真的沒有時間反覆咀嚼感受到的,她一直在被追趕、逃離,哪裡還有閒情逸致思索?

在被趕出恩典少女待的圍欄後她逃進森林遇到了專門獵殺恩典少女的盜獵者萊克,萊克救了垂死掙扎的泰爾妮,泰爾妮問萊克為甚麼不把自己殺了,反倒救了自己?

"我看到你義無反顧的用斧頭擊碎冰面"萊克說道。(為了逃離盜獵者之手)

萊克看到的是勇敢的意志,當然還有他和泰爾妮父親之間的承諾。


這讓我想起傅佩榮老師說的一個歷史故事,有一天屠夫牽著一隻待宰的牛,牛知道自己將死,死命掙扎、哀鳴淒切,主人見此,餘心不忍,便讓屠夫放了那隻牛。但當然死的就換其它牛,但有些動物是比較有靈性的,能感覺到死期將至,而奮力掙扎,此情此景見者應為之動容。


後面故事超多轉折,真的都出乎我意料之外,真的千迴百轉耶,我以為頁數剩沒多少是還能有什麼大轉折,真是大錯特錯。

泰爾妮和萊克的相遇在泰爾妮心中是一道很深的刻痕,難以抹滅,這個相遇也帶來了新生,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泰爾妮為何能如此堅強的面對接下來一切的原因。

泰爾妮逃回恩典少女們的圍欄,看到恩典少女各個神情空洞、意識迷茫,形貌容顏枯槁殘破,她振作起來帶領大家改變圍欄裡的一切,為了下一代來到這裡的恩典少女。


回到加納郡,村民看到泰爾妮微微壟起的小腹,紛紛喊起了不貞潔、蕩婦......等等,泰爾妮早就做好赴死的準備,她已經想好要在火刑台上撕破恩典之年的假象、根本沒有甚麼蠱惑人心的魔法,一切都是男性為了控制女性的騙局、洗腦。

但她沒死成,她真的很幸運,真的。

麥克(身為下一屆議長)為了泰爾妮挺身而出,說泰爾妮的魔法能讓他們每晚相遇,泰爾妮腹中的是他的孩子,這邊很扯,一方面我又覺得麥克對泰爾妮的愛很無私,他一定很生氣但他又在這轉瞬間做了決定,一方面我又覺得這只是牢籠遊戲的一部份"我放你出來透氣,但你還是我牢中的寵物"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但有時候我會覺得愛這種難以量化的事,很難以三言兩語去形容,也不能放在天平上衡量,如果問我麥克對泰爾妮是愛嗎?我覺得是,但泰爾妮會不會就像我想的一樣,只是牢籠遊戲的一部份。

為甚麼標題上會打"你睜開了眼睛,但卻甚麼都沒看見"泰爾妮能順利存活,除了她好運加身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他父親一直在訓練她怎麼在森林中求生,她的母親暗暗主導著爭取女性權力的地下組織,她的姐姐為她準備了縫滿各式各樣糧食種子的襯裙,這些經歷過恩典之年的女性都在為她的存活努力,但當初的她沒看見。

不覺得很像這個世界的縮影嗎?

人們為了下一代付出,排除障礙、努力鋪路,但懵懂的孩子通常不會發現,因為這些人日復一日的付出已成為他的日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温某的小日子的沙龍
8會員
45內容數
2024/08/23
隨著年紀增長,會逐漸體認到改變他人的想法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尤其在職場上面對的都是比我更為年長的前輩、上司,仰賴慣性思維比起開放性思維是更常見的狀況,本書能帶給讀者更廣闊的思考方向,同時覺察自己在事件當下的思考模式,減少不必要的人際衝突、增加有益的任務衝突。
Thumbnail
2024/08/23
隨著年紀增長,會逐漸體認到改變他人的想法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尤其在職場上面對的都是比我更為年長的前輩、上司,仰賴慣性思維比起開放性思維是更常見的狀況,本書能帶給讀者更廣闊的思考方向,同時覺察自己在事件當下的思考模式,減少不必要的人際衝突、增加有益的任務衝突。
Thumbnail
2024/08/07
人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在歷史中消亡,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客觀的卻又切實的普世規則,在當下望向未來看似很長,在當下回首過去卻又很短暫。 人生最不缺乏的是偶然的意外,也可以稱為人生的必然。
Thumbnail
2024/08/07
人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在歷史中消亡,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客觀的卻又切實的普世規則,在當下望向未來看似很長,在當下回首過去卻又很短暫。 人生最不缺乏的是偶然的意外,也可以稱為人生的必然。
Thumbnail
2024/08/03
叔叔對小哥白尼說"你到浦川家,完全沒有表現的高高在上;我當然知道,你當然沒有瞧不起窮人的念頭。不過你還不明白,等你長大之後依然保有這種態度多麼重要。"
Thumbnail
2024/08/03
叔叔對小哥白尼說"你到浦川家,完全沒有表現的高高在上;我當然知道,你當然沒有瞧不起窮人的念頭。不過你還不明白,等你長大之後依然保有這種態度多麼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睜開了眼睛,但卻甚麼都沒看見" 泰爾妮能順利存活,除了好運加身之外,家人默默為她準備各種東西,這些經歷過恩典之年的女性都在為她的存活而努力,但當初的她沒看見。 不覺得很像這個世界的縮影嗎? 人們為了下一代付出,排除障礙、努力鋪路,但懵懂的孩子通常不會發現,因為這些人日復一日的付出已成為他的日常。
Thumbnail
"你睜開了眼睛,但卻甚麼都沒看見" 泰爾妮能順利存活,除了好運加身之外,家人默默為她準備各種東西,這些經歷過恩典之年的女性都在為她的存活而努力,但當初的她沒看見。 不覺得很像這個世界的縮影嗎? 人們為了下一代付出,排除障礙、努力鋪路,但懵懂的孩子通常不會發現,因為這些人日復一日的付出已成為他的日常。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本書作者出身小資產階級勞工的家庭,這是一本關於她父母親生命軌跡的紀錄,包括他們的經歷、認知、習性與社會關係。書中包括〈位置〉與〈一個女人〉兩篇故事,內容透過人物及其生活的再現,描繪了我們日常的階級/階層關係。
Thumbnail
  本書作者出身小資產階級勞工的家庭,這是一本關於她父母親生命軌跡的紀錄,包括他們的經歷、認知、習性與社會關係。書中包括〈位置〉與〈一個女人〉兩篇故事,內容透過人物及其生活的再現,描繪了我們日常的階級/階層關係。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北韓女孩的生命經歷,從幼時的洗腦到尋找真相,追尋自由的代價。作為臺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自由的真正意義。讀者可以從書中瞭解北韓的鮮為人知的一面,以及作者的堅毅和豐富經歷。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更多人對自由和真相的關注。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北韓女孩的生命經歷,從幼時的洗腦到尋找真相,追尋自由的代價。作為臺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自由的真正意義。讀者可以從書中瞭解北韓的鮮為人知的一面,以及作者的堅毅和豐富經歷。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更多人對自由和真相的關注。
Thumbnail
閱讀的過程裡,時時讓人反思,在歷史的敘事裡,時常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記載與論述,而回到每個時代之中,女性是如何思考與行動,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在這個故事裡,藉由嫁妝五斗櫃中的字條,開展出百年來女性在台灣社會中的轉變,而這些成長的記憶裡,實則隱藏著關於土地的傷痕,這樣的味道,有如黑糖焦香苦甜的複雜滋味。⁣
Thumbnail
閱讀的過程裡,時時讓人反思,在歷史的敘事裡,時常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記載與論述,而回到每個時代之中,女性是如何思考與行動,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在這個故事裡,藉由嫁妝五斗櫃中的字條,開展出百年來女性在台灣社會中的轉變,而這些成長的記憶裡,實則隱藏著關於土地的傷痕,這樣的味道,有如黑糖焦香苦甜的複雜滋味。⁣
Thumbnail
妳的那個美麗的指環,也反映出一個倒影,在擠迫之中來回踱步。它的家在很遙遠的年代,每夜有起舞的仙女,或是貧窮的,透過起舞打探美麗的訊息,像是如何建立鏡子、搜集雨天時破裂的玻璃。 那些破壞身體和軀殼的人們,一直尋求援助她們長大的天使,使它們受著罪,等待陰天時的陰影,去處罰她們。 她們
Thumbnail
妳的那個美麗的指環,也反映出一個倒影,在擠迫之中來回踱步。它的家在很遙遠的年代,每夜有起舞的仙女,或是貧窮的,透過起舞打探美麗的訊息,像是如何建立鏡子、搜集雨天時破裂的玻璃。 那些破壞身體和軀殼的人們,一直尋求援助她們長大的天使,使它們受著罪,等待陰天時的陰影,去處罰她們。 她們
Thumbnail
在一幅畫面柔和模糊的畫裡,住著一個叫珍的女孩。她的存在細膩如周遭混合著的粉色和米色的色調,像黎明初露的第一縷曙光。珍生活在一個細節感覺勝過視見的地方,每一個觸摸都像是耳語,每一個凝視都像是撫愛。她的世界缺乏清晰,但這並不困擾珍;她在未定與模糊中找到了美。
Thumbnail
在一幅畫面柔和模糊的畫裡,住著一個叫珍的女孩。她的存在細膩如周遭混合著的粉色和米色的色調,像黎明初露的第一縷曙光。珍生活在一個細節感覺勝過視見的地方,每一個觸摸都像是耳語,每一個凝視都像是撫愛。她的世界缺乏清晰,但這並不困擾珍;她在未定與模糊中找到了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不同時期所遇到的挑戰和成長,以及她在美國的成長與改變,從臺灣到美國的求學經歷、對臺灣教育制度的思考、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內容闡述了對自我成長和學習的執著,並期許能提供溫暖和鼓勵給他人。最後,她表達了希望在他人的生活中提供一些溫暖和鼓勵,並期許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不同時期所遇到的挑戰和成長,以及她在美國的成長與改變,從臺灣到美國的求學經歷、對臺灣教育制度的思考、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內容闡述了對自我成長和學習的執著,並期許能提供溫暖和鼓勵給他人。最後,她表達了希望在他人的生活中提供一些溫暖和鼓勵,並期許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