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硯老師回饋:從你寫的實驗操作流程說明,我覺得這個實驗和起心動念很有趣耶!我看到了研究者最原本是要尋找「吐真劑」,或是一些可以應用在審訊過程的藥物,而一些被視為「有毒的食物」,對人產生的毒物反應,是有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可能性的!畢竟抗生素、各種藥物,原本可能是一種有專一性的毒物,因為瞭解了他們的機制,而被開發成有用有效益的「藥物」。
熊梓薇的科普閱讀報告 2024年6月13日撰寫
閱讀來源:
泛科學媒體識讀檢核:
(1) 作者撰文日期:2024/04/11
(2) 作者:PanSci
(3) 引用資料:
- 《真菌大未來》
- https://science.howstuffworks.com/mag…
- https://www.npr.org/2020/11/20/937009…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079…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
-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
-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
- https://americanmigrainefoundation.or…
-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
- https://rapm.bmj.com/content/45/7/486
(4) 明確出版單位:PanSci
分析文章問題意識:
迷幻蘑菇裡頭的「裸蓋菇素」除了讓你變得很 chill,還有哪些效果?
連結舊有、相關知識:
連結舊有知識:
沒有
相關的其他科普文章:
分析文章中實驗:
分析變因:
控制變因:無
操縱變因:藥物(裸蓋菇素、迷幻藥 LSD、嗎啡、海洛因、一種萃取自仙人掌的致幻劑麥斯卡林等)
應變變因:可以作吐真劑、審訊和行為操縱工具的潛力藥物
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
無
概略說明實驗操作流程:
- 1950年代 CIA 有項名為 MK-Ultra 2 的精神控制計畫,希望找到一些可以作為吐真劑、審訊和行為操縱工具的潛力藥物。實驗藥物包括裸蓋菇素、迷幻藥 LSD、嗎啡、海洛因、一種萃取自仙人掌的致幻劑麥斯卡林等,並在監獄、醫院、學校,甚至從巧立名目的慈善基金會裡招募試驗對象
- 1960 年代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蒂莫西・利禮,就在經歷過致幻菇帶來的深刻體驗後,馬上回到哈佛建立「裸蓋菇素計畫」,邀請當時主要的宗教研究者休斯頓・史密斯,以及英國作家奧爾德斯・赫胥黎加入,還前後找來了超過兩百位的受試學生
摘要文章中的重要資訊:
吃下裸蓋菇素會怎麼樣?
吃下裸蓋菇素除了造成精神層面的影響,不少研究都指出在生理方面會導致血壓上升、心率加快、瞳孔放大、視覺扭曲等方面的可能變化,也曾有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一的體驗者出現嘔吐和噁心等症狀。緊隨其後的,則是放鬆、暈眩、欣快感和視覺增強等知覺扭曲。不過若沒有把劑量控好,或因為身體條件等因素,也可能會發生心律失常、癲癇、肌肉強直或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問題。
為什麼裸蓋菇素會有迷幻效果?
裸蓋菇素進到體內,會經過去磷酸化反應後形成「脫磷酸裸蓋菇素」,他能和大腦皮質錐體細胞上的血清素受體 5-HT2A 結合 ,進而阻斷大腦前額葉皮質處、包含預設模式網路在內的諸多神經傳導。
裸蓋菇素可以帶來什麼好處?
- 戒菸、酒
- 改善強迫症患者在社交、情緒、工作和生活品質的表現
- 治療重度或難治型憂鬱症
- 減緩疼痛(例:叢發性頭痛)
評價本篇科普文章:
我覺得這篇科普文章讓我學到了很多,像是吃下裸蓋菇素會發生什麼事,為什麼會有迷幻效果和裸蓋菇素會帶來什麼好處,除了這些圍繞在裸蓋菇素的這些知識,還有像是裸蓋菇素進到體內後去磷酸化反應後會產生的脫磷酸裸蓋菇素。
這篇的實驗沒有做得很好,因為實驗中發生的細節並沒有很多,資料也不夠多,除了第一篇相較資料多一點以外,第二個實驗其實只是為了娛樂用而已。
疑惑與猜測:
老師評語:
從你寫的實驗操作流程說明,我覺得這個實驗和起心動念很有趣耶!我看到了研究者最原本是要尋找「吐真劑」,或是一些可以應用在審訊過程的藥物,而一些被視為「有毒的食物」,對人產生的毒物反應,是有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可能性的!畢竟抗生素、各種藥物,原本可能是一種有專一性的毒物,因為瞭解了他們的機制,而被開發成有用有效益的「藥物」。
這篇分析文章可惜的部分:(1) 你沒寫出疑惑與猜測。(2) 實驗分析的部分缺漏的較多,從你寫得實驗流程中,我就可以分析變因和實驗組了,例如:有吃該物質、吃多少濃度,就會是「操縱變因」,是否能回答一些秘密的問題、身體的生理反應,就可能是「應變變因」。實驗操作的流程就會是需要維持一樣的「控制變因」了。而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可能是被告知吃了吐真劑藥物的「安慰劑組別」,來確保會不會回答問題是因為該物質的影響。
加油!你還能表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