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環保意識逐漸提高的今天,日本早在江戶時代便開始了垃圾分類制度,並在1990年代進一步細化,成為日本社會中重要的生活習慣。
日本將垃圾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回收物和大型廢棄物等幾類,每類垃圾都有特定的回收或處理方式。例如,可燃垃圾包括食物殘渣和紙張,會進行焚燒處理;而不可燃垃圾如玻璃和金屬則需要進行分類回收。
無論是日本居住還是前往日本旅遊,都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日本當地的丟垃圾習慣,都希望大家能做一個遵守當地的居住者、移民者、觀光客。
以下介紹日本垃圾分類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日本各地的垃圾分類要求因焚化設施、財政狀況和資源回收設施而異。例如,大阪過去可以將所有垃圾當作可燃垃圾丟棄,屬較為寬鬆的地區;相對地,像上勝町則要求連紙袋上的手提把也會分類回收,屬較為嚴格的地區。
→旅日的旅客們若是住在飯店就不用太擔心,不過若是住在民宿,會有份丟垃圾的相關說明,請參照喔!
我們可透過google查詢「○○市 ゴミ 分別 ガイド」,便可以了解當地的垃圾分類方式和丟棄規則。大部分市役所提供多種語言的說明冊和垃圾分類日曆。
垃圾分類日曆指定了每日可丟的垃圾類別,並規定如若丟錯類別將無法處理。而這種情況下也就會被貼上該類別為何時收取的貼紙進行告知。每戶每年會收到這份日曆,若遺失可至市役所市民課領取,或從官方網站下載。
自平成17年起,日本環境省開始實施指定垃圾袋制度,使用特定容量升數、顏色和價格的垃圾袋。這些袋子確保垃圾按指定方式運輸至處理場,若使用非指定袋可能不會被收走。這些袋子可在便利店、藥局和超市購買。而指定垃圾袋目前已導入80%的地區,基本分類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廚餘、鐵鋁罐、寶特瓶、玻璃瓶等指定垃圾袋,價格也依照地區有所不同,也有免費提供,需要參照官方網站說明。
→觀光客的話能做到協助旅館幫忙分類成可燃/不可燃我覺得就很好了~
「產品的包裝回收」中使用了生產者延伸責任的概念,是一種環保政策或管理模式,旨在促使生產者對其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環境影響負責。
具體來說,EPR 要求生產者負責產品回收、處理,即使產品已經出售或被消費者使用。
因此各地區的市政府也鼓勵民眾,超市所購入的食品所包裝的垃圾(如:裝肉品海鮮的保麗龍盒、牛奶盒、寶特瓶等)可拿至超市回收,而超市的入口處也能看見垃圾分類桶,大家可善用這個項制度減少家中的垃圾。
不同地區因各自的設施和資源狀況,對垃圾分類的要求有所不同,從寬鬆到嚴格各有區別。作為外國人初來乍到時,不免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
我們可以透過市役所提供的說明資料和垃圾分類日曆,了解當地的具體要求和時間安排,確保垃圾正確處理。無論是日本居住還是前往日本旅遊的大家,都希望能夠一起遵守當地的文化習慣喔!
和當地人一起維持我們的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