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經網路發展的基石: M-P神經元模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M-P神經元模型

1943年,沃倫·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沃爾特·皮茨(Walter Pitts)提出了歷史上第一個用於模擬生物神經元功能的數學模型,這便是M-P神經元模型。這一模型的提出,標誌著神經科學和計算理論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麥卡洛克是一位神經生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對大腦功能和神經科學有深入的研究。而皮茨則是一位年輕的數學家,對邏輯和計算理論充滿熱情。在20世紀40年代,科學界對於生物神經系統如何處理信息充滿了興趣,麥卡洛克和皮茨希望通過數學和邏輯的方法來解釋神經元的工作原理。

在1943年發表的《邏輯演算在神經活動中的應用》("A Logical Calculus of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一文中,兩人首次提出了M-P神經元模型。他們認為,神經元可以通過邏輯運算來描述,整個大腦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邏輯機器。這篇開創性的論文指出,神經元是一種二值邏輯單元,可以通過加權求和和閾值判斷來模擬神經元的“全或無”特性。這一模型展示了神經元網絡如何執行基本的邏輯運算,如與(AND)、或(OR)和非(NOT)。

raw-image
  • 輸入與權重: 神經元接收一組二進制輸入(即0或1)。每個輸入都有一個對應的權重(即每個輸入的重要性)。
  • 加權輸入之和與閾值:將每個輸入與其對應的權重相乘,然後將所有乘積相加,得到一個總和。這個總和與一個預設的閾值進行比較。
  • 激活與輸出:如果加權輸入之和超過了閾值,神經元就會被激活,並輸出1。如果加權輸入之和沒有超過閾值,神經元不會被激活,輸出0。

這種機制模擬了生物神經元的“全部或無”的響應模式,即只有在刺激超過一定強度時才會觸發反應。

影響與應用

M-P神經元模型為計算理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8年,弗蘭克·羅森布拉特(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器模型,這是一種可以學習的單層神經網絡,其基本思想源於M-P神經元模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進一步開發了更為複雜的神經網絡模型,可以自我學習和調整權重,處理更為複雜的數據類型。

儘管M-P神經元模型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的權重和只能處理二進制輸入輸出,但它在當時的科學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一模型的提出,不僅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還為後來的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技術鋪平了道路。

在當前的科技發展中,深度學習技術如多層感知器和卷積神經網絡等,均可以追溯到M-P神經元的基本概念。這些技術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極大地推動了人工智能的發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 進步本
5會員
240內容數
歡迎來到「Will 進步本」!我們將探索計算機科學、商用英文和生成式AI。從基礎到前沿,共同學習和交流,拓展知識視野,啟發創新思維
Will 進步本的其他內容
2024/09/25
隨著人工智能(AI)的飛速發展,研究人員不斷尋求最佳途徑來實現更加智能化的系統。無論是在遊戲、語言處理還是機器視覺領域,人工智能系統的性能有了顯著提升。然而,在這一進程中,一些關鍵的問題也浮現出來:AI應該依賴於人類設計的專家知識還是依賴於數據和計算能力的自我學習?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
Thumbnail
2024/09/25
隨著人工智能(AI)的飛速發展,研究人員不斷尋求最佳途徑來實現更加智能化的系統。無論是在遊戲、語言處理還是機器視覺領域,人工智能系統的性能有了顯著提升。然而,在這一進程中,一些關鍵的問題也浮現出來:AI應該依賴於人類設計的專家知識還是依賴於數據和計算能力的自我學習?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
Thumbnail
2024/09/16
source: 精英日課 赫拉利在他的新書中強調,他撰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人類能夠通過做出明智的選擇,來避免最糟糕的結果。他進一步解釋:「歷史的研究重點並非‘過去’,而是‘變化’。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是恆常不變的,什麼是正在改變的,以及變革是如何發生的。」比如,我們回顧工業革命的歷史,不僅是
2024/09/16
source: 精英日課 赫拉利在他的新書中強調,他撰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人類能夠通過做出明智的選擇,來避免最糟糕的結果。他進一步解釋:「歷史的研究重點並非‘過去’,而是‘變化’。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是恆常不變的,什麼是正在改變的,以及變革是如何發生的。」比如,我們回顧工業革命的歷史,不僅是
2024/09/09
在Yuval Noah Harari的新書中,他深入探討了為什麼帶有虛構元素的信息比純粹的真相更容易獲得人們的認可與共鳴,並且往往傳播得更快。Harari提出了兩個關鍵的理由,幫助我們理解這一現象。 1. 虛構信息的簡單性與人類心理需求 Harari的第一個觀點是,虛構的信息往往更簡單直接,
Thumbnail
2024/09/09
在Yuval Noah Harari的新書中,他深入探討了為什麼帶有虛構元素的信息比純粹的真相更容易獲得人們的認可與共鳴,並且往往傳播得更快。Harari提出了兩個關鍵的理由,幫助我們理解這一現象。 1. 虛構信息的簡單性與人類心理需求 Harari的第一個觀點是,虛構的信息往往更簡單直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Thumbnail
M-P神經元模型 1943年,沃倫·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沃爾特·皮茨(Walter Pitts)提出了歷史上第一個用於模擬生物神經元功能的數學模型,這便是M-P神經元模型。這一模型的提出,標誌著神經科學和計算理論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麥卡洛克是一位神經生理學家和精神病
Thumbnail
M-P神經元模型 1943年,沃倫·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沃爾特·皮茨(Walter Pitts)提出了歷史上第一個用於模擬生物神經元功能的數學模型,這便是M-P神經元模型。這一模型的提出,標誌著神經科學和計算理論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麥卡洛克是一位神經生理學家和精神病
Thumbnail
從理論到實踐:Warrneslove沃倫勒夫量子手環的驚人功效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arrneslove-20240709-02/ #量子手環 #沃倫勒夫 #warrneslove
Thumbnail
從理論到實踐:Warrneslove沃倫勒夫量子手環的驚人功效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arrneslove-20240709-02/ #量子手環 #沃倫勒夫 #warrneslove
Thumbnail
控制論(Cybernetics)是一個跨學科的科學領域,致力於研究控制和通信在各種系統中的應用,無論是動物、機器還是組織系統。這門學科由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在20世紀40年代創立,其核心目標是理解和設計複雜系統的行為和功能。
Thumbnail
控制論(Cybernetics)是一個跨學科的科學領域,致力於研究控制和通信在各種系統中的應用,無論是動物、機器還是組織系統。這門學科由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在20世紀40年代創立,其核心目標是理解和設計複雜系統的行為和功能。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二 公元1829年,約翰‧狄利克雷 (Johann P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二 公元1829年,約翰‧狄利克雷 (Johann P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四 在這個背景下,法國物理學家達朗貝爾 (見貼文 32) 是論爭成員中發表振動弦運動的第一人,因此也是將這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四 在這個背景下,法國物理學家達朗貝爾 (見貼文 32) 是論爭成員中發表振動弦運動的第一人,因此也是將這
Thumbnail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科學家是 Max Planck (普朗克) 。 普朗克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算是理論派的物理學家。
Thumbnail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科學家是 Max Planck (普朗克) 。 普朗克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算是理論派的物理學家。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一 踏入公元十七世紀,微積分逐漸成形,而主要的貢獻來自德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茲和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27 但兩人發展微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一 踏入公元十七世紀,微積分逐漸成形,而主要的貢獻來自德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茲和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27 但兩人發展微
Thumbnail
大語言模型(如GPT-3和GPT-4)的出現改變了我們與機器互動的方式。這些模型能夠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實現許多以前無法想像的應用。然而,你可能會好奇,這些模型究竟是如何理解語言的?這裡,我們來探討一個關鍵的概念:「一切語義都是關係」。
Thumbnail
大語言模型(如GPT-3和GPT-4)的出現改變了我們與機器互動的方式。這些模型能夠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實現許多以前無法想像的應用。然而,你可能會好奇,這些模型究竟是如何理解語言的?這裡,我們來探討一個關鍵的概念:「一切語義都是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