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付出,才能創造人生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此,讓機器來就好,何必要對方服務?我們所享受的這份服務,背後是對方的心意,我們是否理所當然的以為我付了錢,就可以享受對方誠摯的心意?

對於心意這個部份,我們理所當然應該回饋給對方真誠與感恩的心才是。

而平時,即便沒有請求什麼,但我們生活在這太平盛世(不要說什麼很亂,其實我們所在之處的安穩,已是非常幸福)之中,這一切都是週遭的人種種努力集合而成,又如何能夠不感謝?

當我承載了這些眾人集合之愛,我在其中又付出了什麼?

或許我什麼都沒有,但我有一顆心,感恩、感謝所有的一切,在我所能夠的時候,也應該努力給予週遭更多,我的愛與耐心,我的知識等等。

一直很喜歡佛家對於佈施有法施、財施、無畏施的說法。

財施,自然是大家都很清楚明白的金錢與財務,或許我們口袋不深,未必能夠有餘錢來做些助人之事,但我們有其他資源。

法施,是給予正確的認知與知識,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學與經驗,在適當的時候,當有人有需要,而我們給予合適的說明,這就是法施。

無畏施,則是在對方不安害怕時,給予一些安定的能量及陪伴,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做到的。

學會付出,才能創造人生價值。
raw-image


avatar-img
13會員
21內容數
在生活的大小事物之中,學習看見自己,修正自己,讓自己更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活中的學習 的其他內容
在早上出門搭車的過程中,突然思考人生的焦距是什麼。探討了人生目標的重要性,並提及將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的方法。
與友人討論問題時,發現他在身心靈領域也去上了不少課程,言談間不斷說著「內在成就」。內在成就的特徵:自我滿足、內在動機、自主感及持久的滿足感。而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首先需要承認狀況存在,接著找到原因,最後問自己是否願意改變。
透過探討朋友問的問題,以及從自身的角度看待困難的根源,要對待困難的障礙進行深入思考,並強調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早上眼看著搭捷運去上班時間來不及了,查了一下google地圖,搭計程車應該可以在打卡時限前15分鐘到,所以就叫了計程車。 人生之中,意外總是在想像之外,雖然很快的叫到車,但車子遲到5分鐘,一路開得很慢,時間就這麼被消耗,眼看著時間就快要來不及了。 當下滿心的不滿、抱怨,責怪司機大哥開車怎麼這樣。
一個朋友問我:「我練習跟某人說話,但是對方只傳貼圖給我,這樣正常嗎?」 這一瞬間,我開始思考,我是否都是這樣跟別人提問? 我在與人溝通時,有沒有講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與具體內容? 若是我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是想要隱瞞什麼?亦或是我無法面對什麼? 我能否讓自己光明磊落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而不是
最近總有疑惑,為何我的手機總是耗電太快,一天要充二次電,查詢網路資訊能關的都關了,電力還是消耗很快,過了好久,今天不經意的查到瀏覽器網頁開太多沒關,雖然把瀏覽器關了,它還是會快速用電,看到這個訊息,還沒測試是否真的是原因,但我想到的是使用習慣問題。 為何我會開那麼多畫面都不關呢?這些畫面資訊,對我
在早上出門搭車的過程中,突然思考人生的焦距是什麼。探討了人生目標的重要性,並提及將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的方法。
與友人討論問題時,發現他在身心靈領域也去上了不少課程,言談間不斷說著「內在成就」。內在成就的特徵:自我滿足、內在動機、自主感及持久的滿足感。而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首先需要承認狀況存在,接著找到原因,最後問自己是否願意改變。
透過探討朋友問的問題,以及從自身的角度看待困難的根源,要對待困難的障礙進行深入思考,並強調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早上眼看著搭捷運去上班時間來不及了,查了一下google地圖,搭計程車應該可以在打卡時限前15分鐘到,所以就叫了計程車。 人生之中,意外總是在想像之外,雖然很快的叫到車,但車子遲到5分鐘,一路開得很慢,時間就這麼被消耗,眼看著時間就快要來不及了。 當下滿心的不滿、抱怨,責怪司機大哥開車怎麼這樣。
一個朋友問我:「我練習跟某人說話,但是對方只傳貼圖給我,這樣正常嗎?」 這一瞬間,我開始思考,我是否都是這樣跟別人提問? 我在與人溝通時,有沒有講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與具體內容? 若是我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是想要隱瞞什麼?亦或是我無法面對什麼? 我能否讓自己光明磊落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而不是
最近總有疑惑,為何我的手機總是耗電太快,一天要充二次電,查詢網路資訊能關的都關了,電力還是消耗很快,過了好久,今天不經意的查到瀏覽器網頁開太多沒關,雖然把瀏覽器關了,它還是會快速用電,看到這個訊息,還沒測試是否真的是原因,但我想到的是使用習慣問題。 為何我會開那麼多畫面都不關呢?這些畫面資訊,對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不求回報的付出存在嗎?
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裏獲得最好的回應!
你聽過這句話嗎?(我爲妳付出這麼多,你就這樣回報我嗎?) 年紀大了之後,我就會想,我沒有要求別人為我付出什麼,為什麼別人總要求我應該回報? 就好像在說(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變成我想要的樣子,你應該回報我想要的)這算愛嗎?在我看來只是一種情緒勒索跟道德綁架! 人性很自私,默默付出跟守護,可能只存在
Thumbnail
如果收受別人的金錢支助,就要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著,是把家裡當公司嗎,有錢最大。
Thumbnail
付出應該是心甘情願的,不應該帶著期待回報的心態。文章主張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對他人的付出也應該是在能力所及、真心願意的情況下。不要為了期待回報而犧牲自己,而是要照顧好自己,並在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
Thumbnail
有沒有這樣一件事,是即便得不到回報,你也想要做的事情? 之前跟你們分享了愛瑞克的利他觀念背後的邏輯是利他是一種內在成就 最近遇到了一些人讓我感受到非常多的溫暖並且也推翻了理所當然的觀念付出可以不等於要求回報 "當我受到他的幫助,感激萬分,誠心地發問我可以為他做什麼當作回報的時候,他
Thumbnail
習慣犠牲和付出的人, 可能常常漠視自己的感受, 很少聆聽自己的心,是否覺得舒服或喜悅, 一股腦兒的投入,一旦被否定、被拒絕,就容易受傷; 在犠牲和付出之前,我們照顧自己了嗎? 我們是否有被滿足的需要,被認可的需要,被接納的需要, 們是否在一開始的時候,內在就已經失衡了。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其實是幸福的! 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被動的付出,換取自己想要的。(不只感情,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如此!) 不論情人之間,還是親子之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不求回報的付出存在嗎?
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裏獲得最好的回應!
你聽過這句話嗎?(我爲妳付出這麼多,你就這樣回報我嗎?) 年紀大了之後,我就會想,我沒有要求別人為我付出什麼,為什麼別人總要求我應該回報? 就好像在說(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變成我想要的樣子,你應該回報我想要的)這算愛嗎?在我看來只是一種情緒勒索跟道德綁架! 人性很自私,默默付出跟守護,可能只存在
Thumbnail
如果收受別人的金錢支助,就要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著,是把家裡當公司嗎,有錢最大。
Thumbnail
付出應該是心甘情願的,不應該帶著期待回報的心態。文章主張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對他人的付出也應該是在能力所及、真心願意的情況下。不要為了期待回報而犧牲自己,而是要照顧好自己,並在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
Thumbnail
有沒有這樣一件事,是即便得不到回報,你也想要做的事情? 之前跟你們分享了愛瑞克的利他觀念背後的邏輯是利他是一種內在成就 最近遇到了一些人讓我感受到非常多的溫暖並且也推翻了理所當然的觀念付出可以不等於要求回報 "當我受到他的幫助,感激萬分,誠心地發問我可以為他做什麼當作回報的時候,他
Thumbnail
習慣犠牲和付出的人, 可能常常漠視自己的感受, 很少聆聽自己的心,是否覺得舒服或喜悅, 一股腦兒的投入,一旦被否定、被拒絕,就容易受傷; 在犠牲和付出之前,我們照顧自己了嗎? 我們是否有被滿足的需要,被認可的需要,被接納的需要, 們是否在一開始的時候,內在就已經失衡了。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其實是幸福的! 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被動的付出,換取自己想要的。(不只感情,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如此!) 不論情人之間,還是親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