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局外人》:社會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在《局外人》(The Outsider,1982)中,貝拉・塔爾(Béla Tarr)聚焦的是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緊張關係。片名《局外人》即暗示著在 1980 年左右的匈牙利,男主角 Andràs 位處在匈牙利正邁向經濟、社會轉型過程時,所面臨的格格不入。

貝拉・塔爾進一步分配一連串符號、意象、場景予邊界的兩方(個人與社會)。屬於社會的一側,是 Andràs 始終要面對的生計問題(工作機會、薪水、房子),與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婚姻關係,以及「到底未來要走向哪裡?」的自我探問;屬於個人的一側,則是 Andràs 隨時可以遁入的享樂空間,包括酒精、性、派對、音樂以及他的小提琴音樂家身分。

此篇影評試圖討論的是,在《局外人》的故事中,塔爾對於 Andràs 與社會的態度是什麼?在上述邊界兩側的圖像中,塔爾究竟站在哪一邊?筆者認為塔爾其實不站在任何一邊,他是透過游離的鏡頭作為長時間的凝視,銳利地揭露並批判集體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相對於批判社會,貝拉・塔爾對 Andràs 的批判則更為明顯,下文將其分為表層與深層的批判,分別討論。

關於表層的批判,塔爾一再展現 Andràs 是如何流連於派對中,並且對派對的幾個組成要素都表現出相當的熱情:酒精、性、音樂。相應地,他在許多方面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度,而 Andràs 的享樂主義與他的不負責任實是互為表裡。以下舉兩個例子說明。

電影一開始,《局外人》便向觀眾展示 Andràs 的享樂空間:沈浸地在精神病院中演奏小提琴。乍看之下,這個片段並不足以成為觀眾批評 Andràs 的根據,甚至,我們還能從中感受到他迷離氣質的魅力。然而,塔爾很快地透過另一個片段告訴我們故事的另一面。在另一個場景中,精神病院裡幾個較資深的護士聯席決議開除 Andràs,因為他與病人飲酒(顯然,這是不符規定的。)而且屢勸不聽。

在第二個例子中,塔爾直接將社會空間與個人空間的張力在同一場景中展現出來。在 Andràs 與 Kata 結婚之後,Andràs 對現實事務與未來規劃的迴避引起 Kata 很大的焦躁。一次,Kata 直接前去 Andràs 打工的 Disco 廳討論二人財務規劃的問題,在二人的討論中,鏡頭先特寫 Andràs 漫不在乎地隨著音樂節奏不時晃動,呈現他再次退縮到個人性的享樂空間中;接著,鏡頭對準滔滔不絕的 Kata 而不把 Andràs 攝入,由此隱喻著 Kata 的言詞其實並無著落之處,只能淪為獨白般的控訴。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在此,深層的批判則是關於 Andràs 音樂家的身分。Andràs 的朋友們以貝多芬讚譽他,他自己也沾沾自喜。然而,Andràs 真的在乎他的音樂成就嗎?透過 Kata 之口,塔爾給出了他的答案:Andràs 只是喜歡以音樂家的身分出席在各種各樣的派對中,享受那個在眾人眼中身為音樂家的自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Andràs 早年明明有過前往正規音樂學院培訓的機會,卻因細故被逐出學校。有趣的是,音樂家的身分的確可以有效地串連起 Andràs 所有的享樂要素:音樂、性、酒精、派對。換言之,透過扮演一個音樂家,Andràs 可以名正言順地游離在社會規範與責任的邊界上,在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時刻,選擇遁入享樂的世界中。畢竟,音樂家在匈牙利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而藝術天才的敏感、懦弱、以及不諳世務,相較於常人似乎更為人所寬容。

貝拉・塔爾在1980 年前後對匈牙利政府與社會的批判,於其前作《家庭公寓》中已表現得極為明顯。《局外人》延續了《家庭公寓》對卡達(János Kádár)政府未能實現其經濟承諾的批判。以下舉二個例子說明。

當 Andràs 在電纜工廠工作時,工廠領導者召集工人,說明由於新的機器被引進,生產效率提升,工廠沒有辦法支付獎金。而解決辦法是,領導者要求所有人以一種平均的效率工作,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因為表現特出而需要被獎賞。

塔爾用寫實的鏡頭道出令人感到荒誕的真相,我們可以接著思考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學習、工作的 Andràs,如何不成為一個沒有目標,對事物的意義感到虛無的人?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第二個例子出現在電影的結尾。在一個氣派的宴會上,一個男人向另一個男人問起對方兒子的音樂生涯發展。在得到並不順遂的回答後,他說:「錢買不到音樂,只有繪畫才能夠。」言下之意是寬慰對方──音樂是崇高的追求,金錢不能彰顯它的價值。從宴會人物的穿著與場地判斷,他們顯然屬於社會地位較高者,因此對話中的兒子應該不是身處社會中下層的 Andràs。貝拉・塔爾以此對白結束整部電影,透露出巨大的諷刺性:上流社會的人漫談音樂的崇高,下層的人為追尋此崇高性而付出經濟代價。

本文認為,正是在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塔爾並不是一味地批評 Andràs 的軟弱、不負責任與虛無主義。Andràs 有值得同情的地方,而他之所以值得同情,是因為政府與社會才是問題的根源。而這是 1980 年前後匈牙利在政治、經濟、乃至於人才養成上的複合性失敗,以及在此時代中,一個懦弱個體的人生悲劇。文末再以《局外人》片頭的隱喻場景提出探問:Andràs 的人生,就如同在精神病院工作的護士一樣,除了沈醉於小提琴的聲音之外,他還能做什麼呢?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本月《釀電影》專題「裂隙中見詩意」,推出經典導演貝拉塔爾 ╳ 安哲羅普洛斯,帶領讀者一起走進暗室,觀電影中的詩性與時間,也看創作者是如何在裂隙中學會飛行。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鯨魚馬戲團」、「抵抗的憂鬱」、「韋克邁斯特和聲」,這三個標題巧妙地點出片中的三個關鍵面向:莫名的鯨魚這象徵性的龐然大物帶給東歐小鎮的暴力和紊亂,政治權力交相對峙中瀰漫的慘淡憂鬱,以及從頭到尾藉由秩序與混亂、信仰與瘋狂、永恆與末世、非理性、無政府,思考音律「和諧」,以及人類在宇宙地位的這個永恆母題。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人的一生會不會其實都在假裝?裝模作樣使自己最後不是自己,連該成為什麼模樣都不清楚,如同《鬼才之道》裡的同學一樣,連到死後的世界,也仍然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於是隨著眾人的期望,演著一場又一場旁觀的眼睛們想看的戲。
導演細微地呈現孩子眼中的世界,好似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地饒富趣味,值得探索,因此在童言童語中,現實的殘忍如同摔破的玻璃杯,容易劃傷人,這裡引用茂對《龍貓》的想法:「要是它跑出來的話,一切都亂了套的,會被員警抓起來的」孩子們努力逃離現實、自己創造天堂——這不就是龍貓嗎?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鯨魚馬戲團」、「抵抗的憂鬱」、「韋克邁斯特和聲」,這三個標題巧妙地點出片中的三個關鍵面向:莫名的鯨魚這象徵性的龐然大物帶給東歐小鎮的暴力和紊亂,政治權力交相對峙中瀰漫的慘淡憂鬱,以及從頭到尾藉由秩序與混亂、信仰與瘋狂、永恆與末世、非理性、無政府,思考音律「和諧」,以及人類在宇宙地位的這個永恆母題。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人的一生會不會其實都在假裝?裝模作樣使自己最後不是自己,連該成為什麼模樣都不清楚,如同《鬼才之道》裡的同學一樣,連到死後的世界,也仍然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於是隨著眾人的期望,演著一場又一場旁觀的眼睛們想看的戲。
導演細微地呈現孩子眼中的世界,好似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地饒富趣味,值得探索,因此在童言童語中,現實的殘忍如同摔破的玻璃杯,容易劃傷人,這裡引用茂對《龍貓》的想法:「要是它跑出來的話,一切都亂了套的,會被員警抓起來的」孩子們努力逃離現實、自己創造天堂——這不就是龍貓嗎?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我們都從自己的角度在看人 這個應該是好人 那個可能是壞人 判斷的條件可能是 政經地位 社會名望 長相衣著 文筆談吐
Thumbnail
《挑戰者》傳遞的核心概念是「他們所談論的網球,其實是一種關係」,這種開放式關係存在於塔西、亞特與派屈克之上,三人之間展現了權力結構的不對等。塔西是受到體壇看好的明日之星,是亞特與派屈克都捉不到那高掛的明月,她卻願意下凡給兩位在海邊指點,她因此成了兩人的中心點。塔西先是選擇了較為主動強勢的派屈克當男友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我們都從自己的角度在看人 這個應該是好人 那個可能是壞人 判斷的條件可能是 政經地位 社會名望 長相衣著 文筆談吐
Thumbnail
《挑戰者》傳遞的核心概念是「他們所談論的網球,其實是一種關係」,這種開放式關係存在於塔西、亞特與派屈克之上,三人之間展現了權力結構的不對等。塔西是受到體壇看好的明日之星,是亞特與派屈克都捉不到那高掛的明月,她卻願意下凡給兩位在海邊指點,她因此成了兩人的中心點。塔西先是選擇了較為主動強勢的派屈克當男友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