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局外人》:社會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在《局外人》(The Outsider,1982)中,貝拉・塔爾(Béla Tarr)聚焦的是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緊張關係。片名《局外人》即暗示著在 1980 年左右的匈牙利,男主角 Andràs 位處在匈牙利正邁向經濟、社會轉型過程時,所面臨的格格不入。

貝拉・塔爾進一步分配一連串符號、意象、場景予邊界的兩方(個人與社會)。屬於社會的一側,是 Andràs 始終要面對的生計問題(工作機會、薪水、房子),與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婚姻關係,以及「到底未來要走向哪裡?」的自我探問;屬於個人的一側,則是 Andràs 隨時可以遁入的享樂空間,包括酒精、性、派對、音樂以及他的小提琴音樂家身分。

此篇影評試圖討論的是,在《局外人》的故事中,塔爾對於 Andràs 與社會的態度是什麼?在上述邊界兩側的圖像中,塔爾究竟站在哪一邊?筆者認為塔爾其實不站在任何一邊,他是透過游離的鏡頭作為長時間的凝視,銳利地揭露並批判集體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相對於批判社會,貝拉・塔爾對 Andràs 的批判則更為明顯,下文將其分為表層與深層的批判,分別討論。

關於表層的批判,塔爾一再展現 Andràs 是如何流連於派對中,並且對派對的幾個組成要素都表現出相當的熱情:酒精、性、音樂。相應地,他在許多方面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度,而 Andràs 的享樂主義與他的不負責任實是互為表裡。以下舉兩個例子說明。

電影一開始,《局外人》便向觀眾展示 Andràs 的享樂空間:沈浸地在精神病院中演奏小提琴。乍看之下,這個片段並不足以成為觀眾批評 Andràs 的根據,甚至,我們還能從中感受到他迷離氣質的魅力。然而,塔爾很快地透過另一個片段告訴我們故事的另一面。在另一個場景中,精神病院裡幾個較資深的護士聯席決議開除 Andràs,因為他與病人飲酒(顯然,這是不符規定的。)而且屢勸不聽。

在第二個例子中,塔爾直接將社會空間與個人空間的張力在同一場景中展現出來。在 Andràs 與 Kata 結婚之後,Andràs 對現實事務與未來規劃的迴避引起 Kata 很大的焦躁。一次,Kata 直接前去 Andràs 打工的 Disco 廳討論二人財務規劃的問題,在二人的討論中,鏡頭先特寫 Andràs 漫不在乎地隨著音樂節奏不時晃動,呈現他再次退縮到個人性的享樂空間中;接著,鏡頭對準滔滔不絕的 Kata 而不把 Andràs 攝入,由此隱喻著 Kata 的言詞其實並無著落之處,只能淪為獨白般的控訴。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在此,深層的批判則是關於 Andràs 音樂家的身分。Andràs 的朋友們以貝多芬讚譽他,他自己也沾沾自喜。然而,Andràs 真的在乎他的音樂成就嗎?透過 Kata 之口,塔爾給出了他的答案:Andràs 只是喜歡以音樂家的身分出席在各種各樣的派對中,享受那個在眾人眼中身為音樂家的自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Andràs 早年明明有過前往正規音樂學院培訓的機會,卻因細故被逐出學校。有趣的是,音樂家的身分的確可以有效地串連起 Andràs 所有的享樂要素:音樂、性、酒精、派對。換言之,透過扮演一個音樂家,Andràs 可以名正言順地游離在社會規範與責任的邊界上,在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時刻,選擇遁入享樂的世界中。畢竟,音樂家在匈牙利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而藝術天才的敏感、懦弱、以及不諳世務,相較於常人似乎更為人所寬容。

貝拉・塔爾在1980 年前後對匈牙利政府與社會的批判,於其前作《家庭公寓》中已表現得極為明顯。《局外人》延續了《家庭公寓》對卡達(János Kádár)政府未能實現其經濟承諾的批判。以下舉二個例子說明。

當 Andràs 在電纜工廠工作時,工廠領導者召集工人,說明由於新的機器被引進,生產效率提升,工廠沒有辦法支付獎金。而解決辦法是,領導者要求所有人以一種平均的效率工作,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因為表現特出而需要被獎賞。

塔爾用寫實的鏡頭道出令人感到荒誕的真相,我們可以接著思考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學習、工作的 Andràs,如何不成為一個沒有目標,對事物的意義感到虛無的人?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第二個例子出現在電影的結尾。在一個氣派的宴會上,一個男人向另一個男人問起對方兒子的音樂生涯發展。在得到並不順遂的回答後,他說:「錢買不到音樂,只有繪畫才能夠。」言下之意是寬慰對方──音樂是崇高的追求,金錢不能彰顯它的價值。從宴會人物的穿著與場地判斷,他們顯然屬於社會地位較高者,因此對話中的兒子應該不是身處社會中下層的 Andràs。貝拉・塔爾以此對白結束整部電影,透露出巨大的諷刺性:上流社會的人漫談音樂的崇高,下層的人為追尋此崇高性而付出經濟代價。

本文認為,正是在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塔爾並不是一味地批評 Andràs 的軟弱、不負責任與虛無主義。Andràs 有值得同情的地方,而他之所以值得同情,是因為政府與社會才是問題的根源。而這是 1980 年前後匈牙利在政治、經濟、乃至於人才養成上的複合性失敗,以及在此時代中,一個懦弱個體的人生悲劇。文末再以《局外人》片頭的隱喻場景提出探問:Andràs 的人生,就如同在精神病院工作的護士一樣,除了沈醉於小提琴的聲音之外,他還能做什麼呢?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局外人》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本月《釀電影》專題「裂隙中見詩意」,推出經典導演貝拉塔爾 ╳ 安哲羅普洛斯,帶領讀者一起走進暗室,觀電影中的詩性與時間,也看創作者是如何在裂隙中學會飛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此篇影評試圖討論的是,在《局外人》的故事中,塔爾對於 Andràs 與社會的態度是什麼?在上述邊界兩側的圖像中,塔爾究竟站在哪一邊?筆者認為塔爾其實不站在任何一邊,他是透過游離的鏡頭作為長時間的凝視,銳利地揭露並批判集體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Thumbnail
此篇影評試圖討論的是,在《局外人》的故事中,塔爾對於 Andràs 與社會的態度是什麼?在上述邊界兩側的圖像中,塔爾究竟站在哪一邊?筆者認為塔爾其實不站在任何一邊,他是透過游離的鏡頭作為長時間的凝視,銳利地揭露並批判集體的失敗與個體的悲劇。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挑戰者》傳遞的核心概念是「他們所談論的網球,其實是一種關係」,這種開放式關係存在於塔西、亞特與派屈克之上,三人之間展現了權力結構的不對等。塔西是受到體壇看好的明日之星,是亞特與派屈克都捉不到那高掛的明月,她卻願意下凡給兩位在海邊指點,她因此成了兩人的中心點。塔西先是選擇了較為主動強勢的派屈克當男友
Thumbnail
《挑戰者》傳遞的核心概念是「他們所談論的網球,其實是一種關係」,這種開放式關係存在於塔西、亞特與派屈克之上,三人之間展現了權力結構的不對等。塔西是受到體壇看好的明日之星,是亞特與派屈克都捉不到那高掛的明月,她卻願意下凡給兩位在海邊指點,她因此成了兩人的中心點。塔西先是選擇了較為主動強勢的派屈克當男友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