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長孫皇后的舅父,六四玄武門的功臣,凌煙閣排行第六。在整個唐初創業史上,高士廉其實是非常後期才加入李世民陣營的。看起來不高不低,不緊不慢,在李世民登基後當上侍中(唐初亦為宰相)的高士廉,馬上就出事被外放了。
檢舉他的人,名叫王珪。
王珪的祖譜這裡先不說,知道一下他是李唐入關中時期加入的第二期成員就好,屬於太子東宮,跟魏徵一樣是李建成的心腹。武德七年因為涉及楊文乾之亂,被流放到四川南部去,就三國孟獲他們那。
益州是唐初最惡的流放地,被放到南蠻那就更惡了。畢竟楊文乾之亂是一個打算襲擊天子的計劃。
等李世民當皇帝,就召回了王珪,跟魏徵一樣擔任諫議大夫,後轉為黃門侍郎。
很有趣,你想過嗎?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最主要的智囊是房玄齡跟杜如晦。但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身邊最親近的智囊,卻是李建成手下的王珪跟魏徵。
老實說,王珪告了高士廉什麼,並未記錄。我們只知道高士廉放棄了答辯的權利,所以才被判外派。
一開始,高士廉只是轉去大概江夏(安州)那一帶當都督。都不算太壞。但緊接著,他又被調往益州,擔任大都督府長史。
大略看得出來吧?高士廉被追加攻擊流放了。
不過官職雖然從都督降成長史,在唐代安州是中都督府,正三品官。大都督府則算上州,長史也有從三品(與下都督齊),所以品質上倒是沒有太差。
有這些志表查起來方便多了。
蜀地雖然蠻荒……欸不是,蜀地在漢朝一點都不蠻荒,為什麼唐人畏如蛇蠍?我有個底不過這裡就先把高士廉的情況說完。他沒在怕的,在越南都幹過幾年官的人。
高士廉到了蜀地,發現大家都很迷信又害怕生病。即使是至親生病,他們也都不敢靠近,而是用木杖遠遠的傳遞食物。高士廉覺得真是太不孝了,就開始想辦法移風易俗,讓蜀民知道禮儀的重要。
這不能不吐槽吧?蜀人的醫學概念比唐人要來得先進吧?天啊這種天朝上國感真的是……老實說吧,這就是我對「蜀地蠻荒」的看法。換個角度就是,蜀人在隋唐時,比較偏向「蠻(西)化」。而這個區隔感跟隋文帝楊堅的「節儉鎖國」政策有關。
得到老百姓信任後,高士廉開始進一步改革。
由於自古以來的都江堰,導致蜀地重大的貧富差距:近水則富,遠水則貧。而且富人之間更是爭奪不休。高士廉就進行新工程,引出新水渠,開放重劃區,調整蜀地的貧富。
這招很可怕也很危險,好孩子不要學。至少要知道高士廉是先贏得百姓的心才能做這件事。
那施工閒暇的時間,高士廉就辦讀書會,講經會,重振當年漢朝蜀地文風。附帶一提,李淵就重開進士科舉了,所以應該是也滿好宣傳的。
當時蜀中有個隱士朱桃椎,先前竇軌掌益州時想請他出來就失敗了,朱桃椎逃跑了,人們都說朱桃椎就好像三國隱士焦先一樣。
高士廉也挑戰了這個項目。雖然朱桃椎一樣不跟高士廉說話,但是有停下來聽高士廉要說什麼。隱士就像神仙一樣,高士廉明顯比竇軌更贏得神仙的敬重。
治理蜀地有功的情況下,高士廉終於在貞觀五年重返朝堂,擔任吏部尚書。
貞觀九年,李淵過世,高士廉更兼管司空職務,講白了就是帶著閻立德負責李淵的陵墓那些,辦得同樣不錯。直到此刻,高士廉才能真正說成為李世民手下不可或缺的人物。
同時,他人生的最大工程也將開始。
傳說中的《貞觀氏族志》。
「是時,朝議以山東人士好自矜誇,雖復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太宗惡之。」
這邊是說,山東那邊的世族虛報祖宗:他們因為自己現在佔著地方,說自己就是先秦以來的姓氏大族,自高身份,在通婚的時候要求更多的聘金。
我跟你說,這就是幹話。
這個情況本質上,就是因為北魏時把鮮卑部族散到中國各地,跟著當地大姓取同姓氏的漢化舉動。以當時來說,是不分山西山東都有這樣的現象,甚至李淵本大野部改隴西李氏,很可能也是同樣的狀況。
脈絡上,朝廷要對抗這個狀況的原因,最可能是江南僑姓回歸,不承認後來佔據他們故鄉的「外人」--保證是包括但不限於鮮卑。問題在於,僑姓回歸在隋文帝滅陳之後,應該就已經開始了。
所以我們知道,李世民是借題發揮。
他本人其實也說得很清楚:「祗緣齊家惟據河北,梁、陳僻在江南,當時雖有人物,偏僻小國,不足可貴。」
這叫做統一後省籍正宗問題。
北周當年整合北方,轉為隋室,一統天下仍不能安,恐怕就有這個隱憂在其中。山東只是個說法,李世民的意思就是,只有北周的祖譜才是正宗。
比起李淵被推翻的「清淨寺觀」政策,李世民這動作的影響可說只大不小。這應該就是貞觀十年的關鍵了。
但要知道的是,抄寺觀這種必須動用強制武力,李世民在做的更像是「天下宗正」。宗正就是過去造冊考核是否為皇族的單位,怎麼考?測DNA逆?
大家各自提出證據嘛。
不管李世民說得多麼冠冕堂皇,我們都知道那句諺語:「有錢能使鬼推磨」。
今天如果馬斯克跟我要打官司決定誰是馬超的後代,你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馬斯克會贏。
而且《氏族志》不是隨世族搓圓捏扁,大前提李世民已經說了。基本上仍是「普責天下譜諜,仍憑據史傳,考其真偽,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
這可以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封神榜》。或者全新版本的「白馬之盟」。
是大唐與天下世族的「盟約」。
高士廉一直活到貞觀二十一年,史書死亡時間精準到日,你就要知道這是個「堪比帝王」的功臣。後續的故事,就等完成貞觀前期的篇章再說。
關於《氏族志》的前因,接下來再看個裴寂跟秦叔寶,我們就會慢慢切進去了。到時候你將會明白,隋唐,正是因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