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別人,想說這也是「愛」,自己從愛人中得到愛的滿足。這是我看到的,推想的。
「Leon Saul 正中了佛洛伊德的原慾(libido)觀點要害,即愛與被愛(loving and being loved)的區分在佛洛伊德處是含糊不清的──原慾原是愛自己的,但它可以像阿米巴變型蟲那樣伸出偽足,伸出去的就是「愛別人」,把偽足收回來就是「愛自己」,如此,愛自己與愛別人則成了對立的現象,而同時,由於一切都只是阿米巴變型蟲的內部調整,所以兩者在本質上又是同一件事。繼而,Saul 試著指出人類對於去愛與及被愛的情感反應,其實在個人與群體層面,都應該是有所不同的。」
他用變型蟲來比喻,好有趣喔!也清楚、明白。
「被愛的需要是普遍而基本的,但如果我們看看小孩,會發現大部份的小女孩期待被愛,是因為她長得可愛又漂亮,而大部份的小男孩期待被愛,則是因為他很強很棒、能完成某事。」
哇!「大部份的小女孩期待被愛,是因為她長得可愛又漂亮」,如果一個長得不漂亮,甚至醜的小女孩期待被愛,會被嘲笑,甚至罵說:「妳長那麼醜,還想要有人愛妳。」就跟台語中有一句:「歪喙雞想欲食好米」(華語:歪嘴雞想要吃好米),我看到這句時,心裏吃了一驚,歪喙雞也是雞,為什麼不能吃好米呢?
「大部份的小男孩期待被愛,則是因為他很強很棒、能完成某事。」意思也是一樣,能力較差的男孩,如果期望被愛的話,會被嘲笑、被罵,甚至被打的。
小時候我看到,長得不漂亮,或身體有點殘缺、跟人家不太一樣的人,被周圍的人取笑、謾罵、欺負,或成為人們或他的家人出氣的對象,他本人看起來好像也習慣了,不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委屈的,不應該這樣的。人們凡事分「好」、「壞」的等級,可以要求什麼,不能要什麼,從小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