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I房地合一稅#0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個人換屋享有房地合一稅自住房地重購租稅優惠,但一定要有「自住」事實,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近來查核到實際案例,有民眾換屋重構,但雖舊屋有設籍,但發現用水資料註記「空戶」,無居住事實,被補徵稅額146.3萬元。


根據台北國稅局查核案例,某君108年6月20日以1400萬元取得A屋,112年6月20日以1900萬元賣掉A屋,同年月30日以3200萬元重購B屋,並於同年7月10日申報112年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時列報重購自住房地扣抵稅額。


不過該案經查核後發現,某君雖109年7月5日將戶籍遷入A屋,但查其持有A屋期間用水資料註記「空戶」,顯無居住事實,且該君無法提供足資證明具有自住事實的相關證明文件,稅局認定持有A屋期間無實際居住使用,與房地合一自住房地規定不符,因而否准某君認列重購自住房地扣抵稅額,並計算補徵稅額。而某君以1900萬元出售A屋,扣掉可減除成本1452萬元,再減掉移轉費用30萬元後,以稅率35%計,需補繳146.3萬元。


台北國稅局表示,過去查核經驗,有水、電用量少的案例就曾以天天到健身房洗澡或晚歸用電少為由。該局提醒,個人換屋申請適用房地合一稅自住房地重購租稅優惠,必須「同時」符合三條件:


一、出售舊房地與重購新房地移轉登記時間在2年以內。


二、出售與重購房屋均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情形。


三、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於出售及購買房屋完成戶籍登記居住


其中,要特別注意有關自住房地認定,除需符合設籍及無出租等規定,也須有實際居住事實,才符合適用要件。該局還強調,民眾經核准適用房地合一重購優惠,應注意重購新房地於5年內不能改作其他用途或再行移轉,如經查獲,國稅局將追繳原扣抵或退還的稅額。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810650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房地合一稅

  1. 稅率:自住且持有6年以上,稅率10%;其餘依據持有期間課以45%~15%。
  2. 適用:110年7月1日起交易出售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地,就要適用房地合一稅2.0的規定。
  3. 稅基:成交價額-取得成本-相關費用-土地漲價總數額=課稅所得(稅基),自住者400萬內免稅。如為買賣以取得為成本,如為繼承、贈與以取得當時房屋評定現值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的價值為準。費用有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規費、公證費、仲介費、貸款利息、取得後之修繕費。費用無法證明者,得按成交價額3%計算,並以30萬元為限。為避免土地重複課稅,扣除土地增值部分(交易當年度公告土地現值-前次移轉現值)
  4. 申報:房屋、土地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之次日起30日內


重購退稅

  1. 買賣房地移轉登記時間在2年以內。
  2. 房屋均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情形。
  3. 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於出售及購買房屋完成戶籍登記並居住
  4. 5 年內不可有出租、營利或執業等情形,否則會追回退稅額
  5. 房地合一稅依據比例退還(或不繳納)。如房地合一稅30萬元,以大換小屋則依據比例退稅(大屋2000萬,小屋1500萬,則退稅30X(1500/2000)=22.5萬元。如果小換大則全額退稅。


土地增值稅

  1. 稅率:依據增幅倍數課以20%~40%,但是長期持有者減徵、自用住宅有優惠。
  2. 稅額:土地漲價總數額 = 申報現值總額 – 前次移轉時所申報之現值總額 × 臺灣地區消費者物價總指數 – 工程受益費
    漲價倍數 = 土地漲價總數額 ÷ (前次移轉時所申報之現值總額 × 臺灣地區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累進差額 = 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現值 × 臺灣地區消費者物價總指數 × 看級數及持有年數決定的數字應徵稅額 = 土地漲價總數額 × {稅率 – [(依級距規定的%數) × 減徵率]} – 累進差額(二級以上的級數才需減去累進差額)
  3. 自用住宅稅率(一生一次):面積(都市3公畝、非都市7公畝)、(夫妻、直系親屬)具有產權與戶籍,以稅率10%計算,但一次不限一屋。
  4. 自用住宅稅率(一生一屋):已使用過一生一次、面積(都市1.5公畝、非都市3.5公畝)、(夫妻、未成年子女)具有產權與戶籍,持有6年以上、前5年不得營業或出租、無該自用住宅以外房屋,以稅率10%計算,但不限一次。
  5. 土增稅重購退稅優惠:土地出售後 2 年內重購、重購土地地價超過原出售土地地價扣除土地增值稅後之餘額、產權人屬同一人(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且有戶籍)。、重購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 3 公畝或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 7 公畝部分,出售土地則不受上開面積之限制、出售土地於出售前1年內未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行為,符合上述條件,就其已納土地增值稅額內,退還其不足支付新購土地地價之數額。但簡單說,小換大可以退稅,大換小不能退稅。




avatar-img
4會員
37內容數
權費文的理財與雜七雜八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權費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央行管制第二戶,資金流向非管制區域 內政部近日公布今年第1季全國與各縣市房價指數,六都與全國房價指數全數上漲,全國房價指數單季成長約3.39%,已經連續23季上漲;其中桃園市、台南市的單季漲幅最高,分別上漲 3.99%、3.94%。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從六都第1季房價指數表現來
從不動產買買觀念、選標的原則、看屋、價格、契約、交屋,都有實際經驗分享,可以減少摸索不動產買賣時間,因此整合書本內容及自身經驗說明。 觀念篇 買房需要投入大筆資金(頭期),為避免影響生活,投入頭期後,手邊至少可以有6個月生活開銷現金。而頭期款除以0.7,可以知道大約自己可以負擔的房屋總價範圍落在
概念都懂,怎麼整合起來解決理財目標 先掌握收入、資產與負債 每個月收入支出概況如果有收入小於支出的話應該要調整做法,使得每個月都能有一定的結餘,並至少有2~3成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調整方式可能不是減少消費,例如如果提早退休會減少收入,除了增加退休後的工作,也可能是要延後退休。 了解資產的目的
勞基法並未規範試用期,因此回到契約自由。 試用期間:試用期天數並未限制,但不宜超過三個月,必要時再延長,但也不能無限制延長。 試用期滿:如經過適度考核未過,建議比照資遣辦理(法無明定),並留下證據,但因為不是資遣,不受資遣是最終手段的限制。
只要有資產、收入進帳,就要扣相關的稅負 遺產稅=(遺產總額(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全部遺產加上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直系血親等的財產後的金額)-(免稅額、扣除額))X稅率。 遺產總額的認定直接影響認列的遺產總數,不列入遺產的項目 一定金額以下器具:被繼承人日常生活必須之器具及用具的金額(汽機車),將
巴菲特價值投資法,在散戶中無疑是指引的燈塔,但說實話我沒有嘗試過,因為要等很久。 耕股,倒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作者去美國學習後,把操作方式撰寫出來,並且作了一個網站方便大家執行。 要說價值投資的核心,就屬ROE,不論哪家的價值投資法,ROE都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耕股自不例外。而步驟,大抵是指標選
央行管制第二戶,資金流向非管制區域 內政部近日公布今年第1季全國與各縣市房價指數,六都與全國房價指數全數上漲,全國房價指數單季成長約3.39%,已經連續23季上漲;其中桃園市、台南市的單季漲幅最高,分別上漲 3.99%、3.94%。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從六都第1季房價指數表現來
從不動產買買觀念、選標的原則、看屋、價格、契約、交屋,都有實際經驗分享,可以減少摸索不動產買賣時間,因此整合書本內容及自身經驗說明。 觀念篇 買房需要投入大筆資金(頭期),為避免影響生活,投入頭期後,手邊至少可以有6個月生活開銷現金。而頭期款除以0.7,可以知道大約自己可以負擔的房屋總價範圍落在
概念都懂,怎麼整合起來解決理財目標 先掌握收入、資產與負債 每個月收入支出概況如果有收入小於支出的話應該要調整做法,使得每個月都能有一定的結餘,並至少有2~3成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調整方式可能不是減少消費,例如如果提早退休會減少收入,除了增加退休後的工作,也可能是要延後退休。 了解資產的目的
勞基法並未規範試用期,因此回到契約自由。 試用期間:試用期天數並未限制,但不宜超過三個月,必要時再延長,但也不能無限制延長。 試用期滿:如經過適度考核未過,建議比照資遣辦理(法無明定),並留下證據,但因為不是資遣,不受資遣是最終手段的限制。
只要有資產、收入進帳,就要扣相關的稅負 遺產稅=(遺產總額(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全部遺產加上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直系血親等的財產後的金額)-(免稅額、扣除額))X稅率。 遺產總額的認定直接影響認列的遺產總數,不列入遺產的項目 一定金額以下器具:被繼承人日常生活必須之器具及用具的金額(汽機車),將
巴菲特價值投資法,在散戶中無疑是指引的燈塔,但說實話我沒有嘗試過,因為要等很久。 耕股,倒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作者去美國學習後,把操作方式撰寫出來,並且作了一個網站方便大家執行。 要說價值投資的核心,就屬ROE,不論哪家的價值投資法,ROE都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耕股自不例外。而步驟,大抵是指標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房地合一稅是105年實施的房地交易稅,針對房屋和土地出售的實際收益課稅。 105年後取得的房地在出售時,短期交易稅率高達35%或45%。 修正後的2.0版本進一步強化了規範,包括短期套利課重稅、法人課稅、擴大課稅範圍、防杜高報土地規避稅務等。 一般住戶若無出售或未獲利,就完全不受此稅影響。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新北稅捐處公告,為配合中央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於今(113)年1月3日修正通過,規定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應按全國歸戶採差別稅率課徵,並調高未作有效使用房屋之法定稅率,新北市參照財政部今年4月1日公告基準,擬具新北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草案,於6/26經市政會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點描述分為持有部分的房屋稅、地價稅,買賣部分的契稅、印花稅、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以及重購退稅,詳細可以在國稅局網站查詢或是致電國稅局詢問。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房地合一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房地合一稅的成交價格、成本、移轉費用、交易損失、土地漲價總數額、稅率、稅額、自用住宅優惠、重購退稅與其他減免等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摘要 重購退稅 3 要件 出售舊房地與重購新房地移轉登記時間要在2年內 個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要在出售及重購的房屋完成戶籍登記並居住(文中有提到會檢查水電費) 出售及重購房屋並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重購的房地若於5年內改作其他用途或再移轉,國稅局將會追繳原扣抵或退還的稅額
Thumbnail
中央修正房屋稅條例(囤房稅2.0)自113年7月1日起施行,臺北市政府將配合調整臺北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稅基折減政策,惟考量對納稅人的稅負衝擊,研議分4年逐年緩步恢復稅基,不再折減,並按法定優惠稅率1%課徵房屋稅。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表示,臺北市單一自住稅基折減,主要是因為囤房稅2.0通過之前,納
Thumbnail
依據: 一、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9款。 二、財政部107年2月27日台財稅字第10600724070號函頒簡化評定房屋標準價格及房屋現值作業之參考原則第16點。 公告事項: 台北市住家房屋免徵房屋稅現值為新臺幣10萬9,000元 ,適用113年期起房屋稅開徵案件
Thumbnail
桃園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土地稅法第34條規定一生一次的「出售前1年」及一生一屋的「出售前5年內」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不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原以「訂約日的前1日」往前推算1年或5年期間,依最新財政部112年11月8日台財稅字第11204626540號令釋,改以「訂約日」為推算的基
Thumbnail
房地合一稅是105年實施的房地交易稅,針對房屋和土地出售的實際收益課稅。 105年後取得的房地在出售時,短期交易稅率高達35%或45%。 修正後的2.0版本進一步強化了規範,包括短期套利課重稅、法人課稅、擴大課稅範圍、防杜高報土地規避稅務等。 一般住戶若無出售或未獲利,就完全不受此稅影響。
Thumbnail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新北稅捐處公告,為配合中央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於今(113)年1月3日修正通過,規定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應按全國歸戶採差別稅率課徵,並調高未作有效使用房屋之法定稅率,新北市參照財政部今年4月1日公告基準,擬具新北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草案,於6/26經市政會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點描述分為持有部分的房屋稅、地價稅,買賣部分的契稅、印花稅、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以及重購退稅,詳細可以在國稅局網站查詢或是致電國稅局詢問。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房地合一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房地合一稅的成交價格、成本、移轉費用、交易損失、土地漲價總數額、稅率、稅額、自用住宅優惠、重購退稅與其他減免等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摘要 重購退稅 3 要件 出售舊房地與重購新房地移轉登記時間要在2年內 個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要在出售及重購的房屋完成戶籍登記並居住(文中有提到會檢查水電費) 出售及重購房屋並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重購的房地若於5年內改作其他用途或再移轉,國稅局將會追繳原扣抵或退還的稅額
Thumbnail
中央修正房屋稅條例(囤房稅2.0)自113年7月1日起施行,臺北市政府將配合調整臺北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稅基折減政策,惟考量對納稅人的稅負衝擊,研議分4年逐年緩步恢復稅基,不再折減,並按法定優惠稅率1%課徵房屋稅。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表示,臺北市單一自住稅基折減,主要是因為囤房稅2.0通過之前,納
Thumbnail
依據: 一、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9款。 二、財政部107年2月27日台財稅字第10600724070號函頒簡化評定房屋標準價格及房屋現值作業之參考原則第16點。 公告事項: 台北市住家房屋免徵房屋稅現值為新臺幣10萬9,000元 ,適用113年期起房屋稅開徵案件
Thumbnail
桃園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土地稅法第34條規定一生一次的「出售前1年」及一生一屋的「出售前5年內」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不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原以「訂約日的前1日」往前推算1年或5年期間,依最新財政部112年11月8日台財稅字第11204626540號令釋,改以「訂約日」為推算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