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腦筋急轉彎2》 | 我們是誰?不是情緒說得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好煩喔... (深吸一口氣)好,不要煩」
「幹嘛不要煩,煩就煩阿,很多事是真的很煩」

某天我和同事的對話如上,典型的樂樂(Joy) 和阿焦爭奪戰。

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

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


相隔 9 年才出續集的《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除延續第一集的情緒角色,還新增了阿焦(Anxiety)、阿廢(Ennui)、阿慕(Envy)、阿羞(Embarrassment)及負責串場的 懷舊嬤(Nostalgia)。這些新情緒不難理解,唯戲份不高的阿廢,若要我解釋,我會說他是「既厭世又潮流」的化身。

隨著 Riley 成長,生活經歷不少變化。11 歲時面臨搬家和轉學,不得不離開熟悉的環境和朋友;青春期到來,生理變化使情緒更加敏感。所幸, Riley 長大對冰球的熱情未減。一次校內比賽,他和兩個要好的女同學因表現優異,一同被選上冰球訓練營。


** 以下微雷


然而,沉浸在欣喜中的 Riley,得知畢業後無法與好友就讀同所高中時,內心的複雜情緒湧上心頭。他強忍住淚水,獨自走著,遇見了仰慕的明星球員 Val 學姊。瞬間, 阿慕、阿羞及阿廢因迷妹模式衝上台,將憂憂(Sadness) 擠至後台,一陣狂亂後,Riley 的情緒控制台從「凡事樂觀」的樂樂,交由「凡事悲觀」的阿焦主導,絞盡腦汁地策劃打入學姐群的方法。


情緒 + 獨有的理性 = 自我

這感覺或許你不陌生。到一個新環境,為了避免邊緣化,積極參與各種局或硬聊不感興趣的話題。如果你不說,旁人還以為你臉上笑容是發自內心。 Riley 也如實呈現,為了融入群體而越來越不像自己。很想說,Riley 阿 Riley ,it's ok to be yourself.

Self?什麼是自我?《Inside Out 2》 是這麼說的:我們的「記憶球」源自經歷,較深刻的經歷成為「核心記憶」,而這些核心記憶形塑出「信念」和「個性島」,至於信念和個性島是否穩定,則取決於情緒。當情緒富足時,個性島繽紛運作;當情緒匱乏時,個性島則隨之崩塌;崩塌的個性島進而影響信念及行為。也就是說,信念的正反可歸功或歸咎於情緒,若情緒是樂樂居多,那麼 Riley 的信念是「我是個好人」,若情緒是阿焦佔多數,那麼 Riley 信念是「我不夠好」。


對此,我不完全認同。


我認同「情緒是自我的一部分」,但我認為信念不應輕易受情緒而牽動。若信念如此容易受情緒影響,豈不是暗指,人都是感情用事的動物?那我們的理性去哪了?電影雖未提,但其實每個情緒都有自己獨有的理性:厭厭的理性是臨場反應,憂憂的理性是記憶力。我們是誰,不是情緒說得算,還得加上獨有的理性。


找出理性超能力,問厭厭而非驚驚

理性是一種超能力。你的理性是什麼呢?若一時想不到,不妨先以生活圈的人當作練習。例如一經營香氛品牌的女性友人V,他的理性是開創力和執行力,總有源源不絕的想法,想得快,做得也快。而現任主管K,他的理性是數據力和分析力,善於在密密麻麻的報表中,洞察出具參考價值的佔比。你一定也有自己獨有的理性。可以回想,自己做什麼類型的事更得心應手?或曾收過哪些稱讚或評價?若還是沒頭緒,不如問厭厭(disgust) 吧。然而可別搞錯,是問厭厭的意見而非驚驚(fear)。

2024 年 7 月 20 日,是我從事業務滿四年的日子。在轉職業務前,我曾收過「我適合做公關或業務」的評語,然而當時的我,除了對業務有刻板印象,也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及業務,因此打從心裡斷定自己不是業務的料。於〈資遣〉一文中,我寫道成為業務曾是我的心魔,結果業務卻成為我喜歡的工作。若當年我聽信於驚驚,於求職過程中,因恐懼而放棄「轉職業務」的想法,那麼我可能永遠不會發現,原來業務,是我的超能力之一。


找到自己 =「喜歡」和「理性超能力」的交集

至於為什麼問厭厭,由於一個人的理性超能力,是建立在該領域的好感之上,也就是說,超能力絕不會在「厭厭區」。

討厭是喜歡的反面。若處於迷茫階段,不妨採用淘汰法,先淘汰不喜歡的,再深挖記憶球裡的「樂樂 moment」,並從中延伸出各種可能性。而這些方向的假設,沒人知道結果,只有去做,才能驗證「喜歡是否為真」。當然,世上沒有絕對的喜歡,再完美的缺都有不合你意的地方,不過,只要一件事情的喜歡大於不喜歡,且能套用你獨有的理性,當你找到「喜歡」與「理性超能力」的交集,你就找到了自己。

電影的最後,樂樂向阿焦說道:「我們無法決定 Riley 是誰」這句話我想做個修正:

我們無法完全被情緒定義,但定義我們的最大敵人一定是恐懼

若樂樂和厭厭像指北針,能作為方向指引;那麼驚驚則像塊磁鐵,時不時阻礙我們前進。我還記得,在面試業務的前一晚睡前,我不斷在腦海裡告訴自己「你可以」。到了入職,我仍抱著不確定性,拼命地突破心魔和證明自己。對於自己是不是業務的料,終於在第三個月有了認可,那張 240 萬的年約,已超越任何情緒,是它,讓我看見自己可以成為的樣子。



和這篇有關,你可能會想看

轉職 | 和 9m88 一樣繞遠路,越轉越喜歡

資遣|謝謝你把我一腳踢開,否則我無法遇見喜歡的工作

興趣 | 如何找到真正的興趣?花了 28 年,我終於找到了

情緒 | 少了焦慮、悲傷、憤怒,人真的會更快樂嗎?還是只是無知且快樂地活著?


或追蹤IG👉🏻寫心雪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e 的思想角落
70會員
52內容數
如果你除了文章也想看一些日常的我,那就加入沙龍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焦慮與高敏感族群(HSP)的情感連結,分析焦慮的來源和其對生活的影響。通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討論焦慮如何在不同人生階段出現,並提供高敏感族群的自我評量表,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與情緒的關係。最終,鼓勵讀者理解各種情緒的價值,並學會適時讓不同情緒幫助自己。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焦慮與高敏感族群(HSP)的情感連結,分析焦慮的來源和其對生活的影響。通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討論焦慮如何在不同人生階段出現,並提供高敏感族群的自我評量表,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與情緒的關係。最終,鼓勵讀者理解各種情緒的價值,並學會適時讓不同情緒幫助自己。
Thumbnail
《玩轉腦朋友2》刪除角色1:Shame 羞恥 在《玩轉腦朋友》的開發過程中,「羞恥」原本是27種情緒之一,最初設計為男性角色。但在續集中,「羞恥」被重新塑造成女性角色,預計成為新的情緒角色。然而,導演認為「羞恥」會讓萊莉的成長故事過於沉重和黑暗,因此將這種情緒融合進「阿焦」的性格中,成為「我不夠
Thumbnail
《玩轉腦朋友2》刪除角色1:Shame 羞恥 在《玩轉腦朋友》的開發過程中,「羞恥」原本是27種情緒之一,最初設計為男性角色。但在續集中,「羞恥」被重新塑造成女性角色,預計成為新的情緒角色。然而,導演認為「羞恥」會讓萊莉的成長故事過於沉重和黑暗,因此將這種情緒融合進「阿焦」的性格中,成為「我不夠
Thumbnail
「好煩喔... (深吸一口氣)好,不要煩」 「幹嘛不要煩,煩就煩阿,很多事是真的很煩」 某天我和同事的對話如上,典型的樂樂(Joy) 和阿焦爭奪戰。 相隔 9 年才出續集的《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除延續第一集的情緒角色,還新增了阿焦(Anxiety)、阿廢(Ennui)、阿慕(
Thumbnail
「好煩喔... (深吸一口氣)好,不要煩」 「幹嘛不要煩,煩就煩阿,很多事是真的很煩」 某天我和同事的對話如上,典型的樂樂(Joy) 和阿焦爭奪戰。 相隔 9 年才出續集的《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除延續第一集的情緒角色,還新增了阿焦(Anxiety)、阿廢(Ennui)、阿慕(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隨著主角萊莉步入青春期,她的內心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原先在萊莉大腦中主導的情緒角色,不再僅僅是單一的快樂或悲傷。隨著青春期的來臨,新的情緒角色如焦慮、嫉妒、羞愧等紛紛出現,使得萊莉的情緒變得更加複雜和多樣。萊莉的內心世界從此變得更加紛繁,她需要學習如何應對和管理這些複雜多變的情緒。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隨著主角萊莉步入青春期,她的內心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原先在萊莉大腦中主導的情緒角色,不再僅僅是單一的快樂或悲傷。隨著青春期的來臨,新的情緒角色如焦慮、嫉妒、羞愧等紛紛出現,使得萊莉的情緒變得更加複雜和多樣。萊莉的內心世界從此變得更加紛繁,她需要學習如何應對和管理這些複雜多變的情緒。
Thumbnail
二零一五年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以五種情緒擬人為主角,掀起觀眾腦袋中的頭腦風暴。時隔九年,女主角萊莉也從小學生邁入青春期。原本的五種情緒樂樂,怒怒,憂憂,厭厭,驚驚原先過著平穩的生活,也因為萊莉的青春期他們的人生被弄得天翻地覆。首先是新夥伴的加入,本次加入的新情緒為阿焦,阿慕,阿廢跟阿羞。
Thumbnail
二零一五年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以五種情緒擬人為主角,掀起觀眾腦袋中的頭腦風暴。時隔九年,女主角萊莉也從小學生邁入青春期。原本的五種情緒樂樂,怒怒,憂憂,厭厭,驚驚原先過著平穩的生活,也因為萊莉的青春期他們的人生被弄得天翻地覆。首先是新夥伴的加入,本次加入的新情緒為阿焦,阿慕,阿廢跟阿羞。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昨天剛看完腦筋急轉彎2(下述帶有一點劇情),很喜歡這次的新角色,尤其是焦慮(Anxiety)這個情緒。不僅是青春期(Puberty)帶來了焦慮,外在環境的變遷更是讓焦慮有「展現自我」的可能。雖然電影裡焦慮看起來是主角Riley大腦裡的「破壞者」,在社交方面和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焦慮讓她從「我是一個
Thumbnail
昨天剛看完腦筋急轉彎2(下述帶有一點劇情),很喜歡這次的新角色,尤其是焦慮(Anxiety)這個情緒。不僅是青春期(Puberty)帶來了焦慮,外在環境的變遷更是讓焦慮有「展現自我」的可能。雖然電影裡焦慮看起來是主角Riley大腦裡的「破壞者」,在社交方面和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焦慮讓她從「我是一個
Thumbnail
「情緒有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 #自宅二輪電影院 #與憂鬱共存 #不負責任分享 #觀後感
Thumbnail
「情緒有時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 #自宅二輪電影院 #與憂鬱共存 #不負責任分享 #觀後感
Thumbnail
樂、憂、驚、厭、怒,當年錯過了《腦筋急轉彎》,如今回頭看來,這真的是一部很適合各個年齡層都反覆咀嚼的作品。 人活在世界上,情緒一直是表達的方式之一,同樣的話語,不同的情緒,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Thumbnail
樂、憂、驚、厭、怒,當年錯過了《腦筋急轉彎》,如今回頭看來,這真的是一部很適合各個年齡層都反覆咀嚼的作品。 人活在世界上,情緒一直是表達的方式之一,同樣的話語,不同的情緒,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Thumbnail
劇情大綱 Riley一直是個被喜悅所主導的快樂女孩,核心記憶也都是充滿著快樂的回憶,然而當她家搬到了舊金山( San Francisco)後,她將要面對人生第一次的重大轉折,適應著新家、新學校、新朋友和新環境。在此過程中,五種情緒發揮起各自重要作用,帶領Riley面對新生活......
Thumbnail
劇情大綱 Riley一直是個被喜悅所主導的快樂女孩,核心記憶也都是充滿著快樂的回憶,然而當她家搬到了舊金山( San Francisco)後,她將要面對人生第一次的重大轉折,適應著新家、新學校、新朋友和新環境。在此過程中,五種情緒發揮起各自重要作用,帶領Riley面對新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