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筋急轉彎2》 | 我們是誰?不是情緒說得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好煩喔... (深吸一口氣)好,不要煩」
「幹嘛不要煩,煩就煩阿,很多事是真的很煩」

某天我和同事的對話如上,典型的樂樂(Joy) 和阿焦爭奪戰。

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

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


相隔 9 年才出續集的《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2》,除延續第一集的情緒角色,還新增了阿焦(Anxiety)、阿廢(Ennui)、阿慕(Envy)、阿羞(Embarrassment)及負責串場的 懷舊嬤(Nostalgia)。這些新情緒不難理解,唯戲份不高的阿廢,若要我解釋,我會說他是「既厭世又潮流」的化身。

隨著 Riley 成長,生活經歷不少變化。11 歲時面臨搬家和轉學,不得不離開熟悉的環境和朋友;青春期到來,生理變化使情緒更加敏感。所幸, Riley 長大對冰球的熱情未減。一次校內比賽,他和兩個要好的女同學因表現優異,一同被選上冰球訓練營。


** 以下微雷


然而,沉浸在欣喜中的 Riley,得知畢業後無法與好友就讀同所高中時,內心的複雜情緒湧上心頭。他強忍住淚水,獨自走著,遇見了仰慕的明星球員 Val 學姊。瞬間, 阿慕、阿羞及阿廢因迷妹模式衝上台,將憂憂(Sadness) 擠至後台,一陣狂亂後,Riley 的情緒控制台從「凡事樂觀」的樂樂,交由「凡事悲觀」的阿焦主導,絞盡腦汁地策劃打入學姐群的方法。


情緒 + 獨有的理性 = 自我

這感覺或許你不陌生。到一個新環境,為了避免邊緣化,積極參與各種局或硬聊不感興趣的話題。如果你不說,旁人還以為你臉上笑容是發自內心。 Riley 也如實呈現,為了融入群體而越來越不像自己。很想說,Riley 阿 Riley ,it's ok to be yourself.

Self?什麼是自我?《Inside Out 2》 是這麼說的:我們的「記憶球」源自經歷,較深刻的經歷成為「核心記憶」,而這些核心記憶形塑出「信念」和「個性島」,至於信念和個性島是否穩定,則取決於情緒。當情緒富足時,個性島繽紛運作;當情緒匱乏時,個性島則隨之崩塌;崩塌的個性島進而影響信念及行為。也就是說,信念的正反可歸功或歸咎於情緒,若情緒是樂樂居多,那麼 Riley 的信念是「我是個好人」,若情緒是阿焦佔多數,那麼 Riley 信念是「我不夠好」。


對此,我不完全認同。


我認同「情緒是自我的一部分」,但我認為信念不應輕易受情緒而牽動。若信念如此容易受情緒影響,豈不是暗指,人都是感情用事的動物?那我們的理性去哪了?電影雖未提,但其實每個情緒都有自己獨有的理性:厭厭的理性是臨場反應,憂憂的理性是記憶力。我們是誰,不是情緒說得算,還得加上獨有的理性。


找出理性超能力,問厭厭而非驚驚

理性是一種超能力。你的理性是什麼呢?若一時想不到,不妨先以生活圈的人當作練習。例如一經營香氛品牌的女性友人V,他的理性是開創力和執行力,總有源源不絕的想法,想得快,做得也快。而現任主管K,他的理性是數據力和分析力,善於在密密麻麻的報表中,洞察出具參考價值的佔比。你一定也有自己獨有的理性。可以回想,自己做什麼類型的事更得心應手?或曾收過哪些稱讚或評價?若還是沒頭緒,不如問厭厭(disgust) 吧。然而可別搞錯,是問厭厭的意見而非驚驚(fear)。

2024 年 7 月 20 日,是我從事業務滿四年的日子。在轉職業務前,我曾收過「我適合做公關或業務」的評語,然而當時的我,除了對業務有刻板印象,也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及業務,因此打從心裡斷定自己不是業務的料。於〈資遣〉一文中,我寫道成為業務曾是我的心魔,結果業務卻成為我喜歡的工作。若當年我聽信於驚驚,於求職過程中,因恐懼而放棄「轉職業務」的想法,那麼我可能永遠不會發現,原來業務,是我的超能力之一。


找到自己 =「喜歡」和「理性超能力」的交集

至於為什麼問厭厭,由於一個人的理性超能力,是建立在該領域的好感之上,也就是說,超能力絕不會在「厭厭區」。

討厭是喜歡的反面。若處於迷茫階段,不妨採用淘汰法,先淘汰不喜歡的,再深挖記憶球裡的「樂樂 moment」,並從中延伸出各種可能性。而這些方向的假設,沒人知道結果,只有去做,才能驗證「喜歡是否為真」。當然,世上沒有絕對的喜歡,再完美的缺都有不合你意的地方,不過,只要一件事情的喜歡大於不喜歡,且能套用你獨有的理性,當你找到「喜歡」與「理性超能力」的交集,你就找到了自己。

電影的最後,樂樂向阿焦說道:「我們無法決定 Riley 是誰」這句話我想做個修正:

我們無法完全被情緒定義,但定義我們的最大敵人一定是恐懼

若樂樂和厭厭像指北針,能作為方向指引;那麼驚驚則像塊磁鐵,時不時阻礙我們前進。我還記得,在面試業務的前一晚睡前,我不斷在腦海裡告訴自己「你可以」。到了入職,我仍抱著不確定性,拼命地突破心魔和證明自己。對於自己是不是業務的料,終於在第三個月有了認可,那張 240 萬的年約,已超越任何情緒,是它,讓我看見自己可以成為的樣子。



和這篇有關,你可能會想看

轉職 | 和 9m88 一樣繞遠路,越轉越喜歡

資遣|謝謝你把我一腳踢開,否則我無法遇見喜歡的工作

興趣 | 如何找到真正的興趣?花了 28 年,我終於找到了

情緒 | 少了焦慮、悲傷、憤怒,人真的會更快樂嗎?還是只是無知且快樂地活著?


或追蹤IG👉🏻寫心雪力

內容總結
腦筋急轉彎2
4
/5
67會員
43內容數
如果你除了文章也想看一些日常的我,那就加入沙龍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你有常被你的焦慮捆綁嗎? 如果有的話,這個文章希望能和你產生共鳴! 最近有一個非常紅的電影,叫做腦筋急轉彎2,不曉你看了沒有! 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角就叫做阿焦,阿焦就代表焦慮, 我相信每個人都曾經被「焦慮」困擾過,焦慮在人類的「生存機制」來看, 它其實是具有功能的,它會讓我們避免遇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故事充滿青春期情緒的轉變,青春期警報打破日常寧靜,內在矛盾與自我懷疑的結構形塑了主角的成長經歷。改變過程中的成長痛與擁抱情緒記憶的訊息,都是對自我的接納,無法拋棄的自我懷疑和深愛覺醒,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睽違九年《腦筋急轉彎2》終於登上大螢幕,隨著主角萊莉長大,大腦總部加入了新的情緒,萊莉在不同情緒間找尋平衡、也在和過去的自己拉扯 — 想抓住以前單純的快樂,同時也要面對心裡愈加茁壯的焦慮。
Thumbnail
雖然我在上一篇說過《腦筋急轉彎2》沿用的敘事結構基本上與第一集雷同,但除了新情緒之外,這一集有沒有帶出一些新的概念,我認為是有的。「人格」及「信念」的重塑再造,分別是《腦筋急轉彎》第一集及第二集在描繪的主軸。第一集中一座座的「個性島嶼」,可解釋為人格特質組成,是藉由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各種關鍵記憶(核心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大概是我最想看到續集但又最怕看到續集的一部皮克斯動畫了。   面對數量增長的情緒小人,我很開心皮克斯並沒有選擇去講一個格局更大、事件更多的故事,讓整部片變的太花俏,而是仍然聚焦在萊莉的成長過程,用一個生命中的小事件介紹這些新出場的情緒如何影響萊莉的所作所為。
Thumbnail
#觀後心感 #以下有雷     電影結尾螢幕在跑工作人員字幕時 我跟宏爸說:「阿焦(焦慮)的配音是Lulu欸!」 妞:『焦慮是什麼?』 「呃,這個嘛.......」 「妳13歲時就會知道了!」   走出影廳後我思量著自己剛剛回應妞的 一個問號跑出來: 阿焦,和其他的那些豐
Thumbnail
「當焦慮成為日常,是否還能為快樂挪出空間?」 最新上映的《腦筋急轉彎 2》(Inside Out 2),探討了主角萊莉內心世界的擬人化情感如何陪伴我們經歷青春期的不同轉折,延續了9年前的首集,萊莉也成長為一位青春期少女。故事中呈現萊莉的狀態是無比真實的,也是許多身陷焦慮的個案真實經歷的困境與課題。
Thumbnail
接連兩天看了《腦筋急轉彎》的首集和續集,首集建立出令人驚嘆又完整的情緒世界觀,然而,其中讓我感到困惑的一點是,這五種情緒真的能夠控制住萊莉嗎?當他們將手放到控制台上,就能把所屬的情緒傳遞至外頭,展現萊莉的喜怒哀樂,相當直觀簡單易懂,但我認為人並非如此,總有些時刻,情緒甚至無法掌控我們。這個疑問直在續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你有常被你的焦慮捆綁嗎? 如果有的話,這個文章希望能和你產生共鳴! 最近有一個非常紅的電影,叫做腦筋急轉彎2,不曉你看了沒有! 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角就叫做阿焦,阿焦就代表焦慮, 我相信每個人都曾經被「焦慮」困擾過,焦慮在人類的「生存機制」來看, 它其實是具有功能的,它會讓我們避免遇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故事充滿青春期情緒的轉變,青春期警報打破日常寧靜,內在矛盾與自我懷疑的結構形塑了主角的成長經歷。改變過程中的成長痛與擁抱情緒記憶的訊息,都是對自我的接納,無法拋棄的自我懷疑和深愛覺醒,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睽違九年《腦筋急轉彎2》終於登上大螢幕,隨著主角萊莉長大,大腦總部加入了新的情緒,萊莉在不同情緒間找尋平衡、也在和過去的自己拉扯 — 想抓住以前單純的快樂,同時也要面對心裡愈加茁壯的焦慮。
Thumbnail
雖然我在上一篇說過《腦筋急轉彎2》沿用的敘事結構基本上與第一集雷同,但除了新情緒之外,這一集有沒有帶出一些新的概念,我認為是有的。「人格」及「信念」的重塑再造,分別是《腦筋急轉彎》第一集及第二集在描繪的主軸。第一集中一座座的「個性島嶼」,可解釋為人格特質組成,是藉由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各種關鍵記憶(核心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透過角色萊莉的故事,觀眾可以感受到每個情緒都不可或缺,並瞭解到情緒的影響。歡迎大家一同進入電影院體驗這段青春期的情感與成長之旅,並一起享受片中的腦內風暴唷!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大概是我最想看到續集但又最怕看到續集的一部皮克斯動畫了。   面對數量增長的情緒小人,我很開心皮克斯並沒有選擇去講一個格局更大、事件更多的故事,讓整部片變的太花俏,而是仍然聚焦在萊莉的成長過程,用一個生命中的小事件介紹這些新出場的情緒如何影響萊莉的所作所為。
Thumbnail
#觀後心感 #以下有雷     電影結尾螢幕在跑工作人員字幕時 我跟宏爸說:「阿焦(焦慮)的配音是Lulu欸!」 妞:『焦慮是什麼?』 「呃,這個嘛.......」 「妳13歲時就會知道了!」   走出影廳後我思量著自己剛剛回應妞的 一個問號跑出來: 阿焦,和其他的那些豐
Thumbnail
「當焦慮成為日常,是否還能為快樂挪出空間?」 最新上映的《腦筋急轉彎 2》(Inside Out 2),探討了主角萊莉內心世界的擬人化情感如何陪伴我們經歷青春期的不同轉折,延續了9年前的首集,萊莉也成長為一位青春期少女。故事中呈現萊莉的狀態是無比真實的,也是許多身陷焦慮的個案真實經歷的困境與課題。
Thumbnail
接連兩天看了《腦筋急轉彎》的首集和續集,首集建立出令人驚嘆又完整的情緒世界觀,然而,其中讓我感到困惑的一點是,這五種情緒真的能夠控制住萊莉嗎?當他們將手放到控制台上,就能把所屬的情緒傳遞至外頭,展現萊莉的喜怒哀樂,相當直觀簡單易懂,但我認為人並非如此,總有些時刻,情緒甚至無法掌控我們。這個疑問直在續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