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 | 和 9m88 一樣繞遠路,越轉越喜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9m88 曾於 Ted Talk 上分享,自己在「找自己」的路上並成為歌手的過程。演講中提出的「找自己公式」讓我印象深刻:

從「我想」成為,到我夠格的「我能」,最終是「我要」它成為職業。

眼神發光地敘述他如何將想法付諸行動。然而,這公式恐無助於那些對人生感到迷茫的人,因為他們的煩惱並非「如何從我想到我要」而是「我不知道想做什麼」。

比如我,29 歲前的工作經歷有如雜耍。曾做過超商店員、夜市服飾店員、咖啡廳服務生、百貨飾品專櫃銷售、商務飯店和汽車旅館櫃檯、在加拿大打工度假時期的速食店店員、蝦皮電商飾品賣家,及數位行銷助理與企劃。對比那些「目標清晰」的人,我的五官就像被打了馬賽克,連自己該長成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或許和多數人一樣,畢業後甚至出社會仍一片迷茫。於是有人乾脆聽家人建議,升學讀較有錢途的科系;有人則先丟履歷,隨便找份工作養活自己。隨波逐流,在最應該發現自我時失去自我。但,即便像 9m88 知道熱情所在,不表示在追尋自我的路途中毫無阻礙。

於演講中,他提到大學選擇服裝設計系而非音樂系,某部分是因家人對歌手夢有疑慮。大學四年,雖就讀非心之所向的科系,仍紮下馬步,苦熬多次「勒令摧毀成品再一針一線重來」的過程。學成,苦功沒白費,88 榮獲校內服裝比賽第一名,光榮畢業。

讓我們在此按下暫停,若你是頂著得獎光環畢業的 88,職涯會選擇「餓不死的服裝業」,還是「需繞遠路的歌手夢」?9m88 之所以成為 9m88,是因他當時決定聆聽內心,做了放手一搏的決定:

離開服裝業,赴美讀第二個大學,而這次,他選擇讀爵士樂。



轉職,越轉越喜歡

至今經歷兩次轉職,第一次是 2020 年,第二次是 2024 年。

回顧我的求職經驗,我不像 9m88 從小有「我想」的抱負,只知求學期間最喜歡英文。然而,升大學時,因分數不及英文系,又缺乏抱負撐不到大二轉系,於是開學不久即休學。休學後,我像隻無頭蒼蠅,東做西做還是不知熱情所在。前途一片黑,想起了喜歡的英文,以打工度假之名、台勞之姿飛英語系國家。加打一年回台仍毫無方向,於是當起網路賣家,選擇不會過季、體積小的飾品,以有限的成本和行銷知識經營,自給自足一年自知賣家夢碎,遂進入數位行銷公司當助理,當年 27 歲。

挺好的,約半年升企劃,有學又有拿。接觸文案、廣告、影音、外景、平面、素人或KOL*、社群等相關職務,兩年學好學滿。到 29 歲,逢九是老一輩認為的水逆,不否認,當年先因公司關閉而協議離職,兩個多月後獲 offer 不到三個月被資遣。痛也丟臉,但也是資遣,才讓我找到人生的第一道光。


第一次轉職,從企劃轉業務

被資遣後,我決定突破心魔,改變職涯方向。於是 2020 年 7 月,我從企劃轉職業務。若不討論業績壓力,相較於企劃職,業務反而讓我更開心,我想原因之一是,我喜歡成功說服他人的感覺

當時是數位行銷代理商的 B to B 業務, 全盛時期一天能拜訪 2、3 間公司,這些公司的產業和規模各異,有保健醫療、美妝生活、建材家具等;有不到 5 人、20人,也有上百員工的上市公司。我必須了解客戶的產業,視預算大小規劃行銷方案。低預算可一人作業,超過百萬的年度預算,須協同企劃完成提案內容。除提案報告,來回議價和後續追蹤也是一大學問。如此具挑戰又能接觸新事物的業務工作,是我 29 年職涯從未有過的喜愛。

然而,有些洞察非短期可見。

初期從企劃轉職業務的適應期,心思全聚焦於「如何收單、維繫客戶」的煩惱。熟悉業務工作後,意識到,除非客戶的需求有違法疑慮,否則都得照單全收。因此,有時即便我不認同客戶的產品或行銷方式,還是得協助推廣。如此「為了業績 say yes」的處境,讓我產生利益與道德間的衝突,促使我思考:一份有長遠性的工作,光是「發揮所長」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放對地方」。



第二次轉職,從網路行銷轉海外教育業

2024 年 1 月,離職 3 年半的行銷顧問後,當時面臨兩條路:一是轉行銷相關產業的業務,例如自媒體或電商;二是轉其他產業,選擇賣不違心產品。當然,拿定主意前,我也曾猶豫是否繼續深耕行銷業,走較熟悉的路。

「你覺得你會來上班嗎?」面試主管問道。
我會啊,但不確定會做多久,畢竟沒接觸過這個領域而且還是 to C 。」我如實回答。

雖「 B to C 課程顧問」也是業務工作,但與「B to B 行銷顧問」產業和性質的不同,我不敢大話。相較於第一次「同產業但不同職務」的轉職,第二次轉職,就像要網球員去打羽球,即便握了 3 年半的球拍,仍須拋開經驗、學習不同的打法。

後來想想,人生像購物,我們都希望壓低試錯成本,用最少的資源換取最好的結果。然而,若一心只想「減少成本」,那麼人生將一再錯過「獲得更多」的機會。而我也知道,對於轉職疑慮,是擔心其「繞路成本」無法轉為理想的結果。可是,不試怎麼知道呢?錯就錯吧,總比你繼續內耗、做不喜歡的工作一錯再錯。

沒有人知道未來會長什麼樣子。我 29 歲從企劃轉業務,32 歲從數位行銷轉海外教育業,這兩次轉職,我也是對未來一臉矇。沒錯,轉職是繞遠路,但我寧願繞路,也不願一邊做著餓不死的工作,一邊犧牲無價的自我。我很開心,現在的業務工作,不只是賣東西,還融入了我的信念。

這裡,是我的第二道光。


從心出發,發現自己的光

每一次的嘗試都是驗證自我的機會。讓我們從心出發,問問自己:

願意將所長投注於何方?

若還沒有所長,沒關係,那就鼓勵自己試試看,才知道喜不喜歡。

我相信有一天,你一定會找到願意全力以赴的方向,發現自己的光。





和這篇有關,你可能會想看

資遣|謝謝你把我一腳踢開,否則我無法遇見喜歡的工作

興趣 | 如何找到真正的興趣?花了 28 年,我終於找到了



對了,加個 IG 吧 ➡︎ https://www.instagram.com/writingshare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加油啊! 一定會更好的。
寫心雪Ree-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29
變化 | 如何在變化中找到真正的自由?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寫心雪Ree-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27
《腦筋急轉彎2》 | 我們是誰,不是情緒說得算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Ree 的思想角落
69會員
48內容數
如果你除了文章也想看一些日常的我,那就加入沙龍吧❤️
Ree 的思想角落的其他內容
2024/10/21
20 歲的人不懂 30 歲的掙扎,30 歲的人不懂 40 歲的苦衷,這或許也是為何網路上不乏「__ 歲才懂的體悟」類似文章,畢竟這些話題若放在現實中討論,往往一言難盡。也難怪,大人常以「等你以後就知道了」回應孩子的疑問。而我,好不容易等了 33 年,終於等到了所謂的「以後」。
Thumbnail
2024/10/21
20 歲的人不懂 30 歲的掙扎,30 歲的人不懂 40 歲的苦衷,這或許也是為何網路上不乏「__ 歲才懂的體悟」類似文章,畢竟這些話題若放在現實中討論,往往一言難盡。也難怪,大人常以「等你以後就知道了」回應孩子的疑問。而我,好不容易等了 33 年,終於等到了所謂的「以後」。
Thumbnail
2024/09/19
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這種感受,只要中秋節沒烤到肉,內心就會感到莫名焦慮? 我有。 印象很深刻,某年我因「完全沒有烤肉局」而焦慮大發,於是決定去買路邊串燒,好安慰自己「有過到中秋」。同時,對比手機裡、發好發滿的中秋烤肉照,我的內心充滿孤立感。就這樣,「每年中秋一定要烤肉或吃燒烤」成了我多年的執念,是
Thumbnail
2024/09/19
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這種感受,只要中秋節沒烤到肉,內心就會感到莫名焦慮? 我有。 印象很深刻,某年我因「完全沒有烤肉局」而焦慮大發,於是決定去買路邊串燒,好安慰自己「有過到中秋」。同時,對比手機裡、發好發滿的中秋烤肉照,我的內心充滿孤立感。就這樣,「每年中秋一定要烤肉或吃燒烤」成了我多年的執念,是
Thumbnail
2024/05/31
每週至少上一次健身房已兩個月了,搭配教練課,仍在練習用對的肌群發力及培養運動紀律。休假上健身房沒太大問題,是下班後精力不到 30% 還要擠出體力和意志力去健身的過程,實屬人生修煉。 現主要練背和下肢,目標是矯正身形和練出比例。但你說以前從沒想過健身嗎?有,當然有。曾一頭熱在家搭配影片健身,追求嚮往
Thumbnail
2024/05/31
每週至少上一次健身房已兩個月了,搭配教練課,仍在練習用對的肌群發力及培養運動紀律。休假上健身房沒太大問題,是下班後精力不到 30% 還要擠出體力和意志力去健身的過程,實屬人生修煉。 現主要練背和下肢,目標是矯正身形和練出比例。但你說以前從沒想過健身嗎?有,當然有。曾一頭熱在家搭配影片健身,追求嚮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一定會說,我就是不知道該轉往哪個行業阿,這問題不可能有最佳解答 不管如何,你一定要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你真的了解自己十年後、五年後希望生活的模樣嗎? 當你可以有一個很清晰的圖像在你腦海(沒錯!一定要圖像才會足夠具體) 包含你想要的生活型態(朝九晚五、或許圖裡還有家庭和樂的溫暖氛圍、可能還有小孩
Thumbnail
你一定會說,我就是不知道該轉往哪個行業阿,這問題不可能有最佳解答 不管如何,你一定要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你真的了解自己十年後、五年後希望生活的模樣嗎? 當你可以有一個很清晰的圖像在你腦海(沒錯!一定要圖像才會足夠具體) 包含你想要的生活型態(朝九晚五、或許圖裡還有家庭和樂的溫暖氛圍、可能還有小孩
Thumbnail
離開了不想做的工作、做了想做的工作卻得了憂鬱症,但人生就是這樣世事難料。
Thumbnail
離開了不想做的工作、做了想做的工作卻得了憂鬱症,但人生就是這樣世事難料。
Thumbnail
不少人畢業後的工作跟自己所學完全不沾邊,甚至自己對本科系的專業絲毫沒有興趣,會讀這個科系完全是應家人要求而讀。想找自己的理想職業,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專長,履歷到處投,一間公司換過一間,卻發現最終山窮水盡
Thumbnail
不少人畢業後的工作跟自己所學完全不沾邊,甚至自己對本科系的專業絲毫沒有興趣,會讀這個科系完全是應家人要求而讀。想找自己的理想職業,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專長,履歷到處投,一間公司換過一間,卻發現最終山窮水盡
Thumbnail
人生就在一連串的選擇下進行的,我們都無法預知未來,無法得知未來的自己將有什麼成就,會不會成功或以後會轉換跑道,在下定決心朝向夢想的道路前進時,我們免不了必須與迷茫共存,於是我寫下這篇文章,是幫自己,也是幫現在正值迷茫期的你。不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停止前進腳步,因為從來時間不等人。
Thumbnail
人生就在一連串的選擇下進行的,我們都無法預知未來,無法得知未來的自己將有什麼成就,會不會成功或以後會轉換跑道,在下定決心朝向夢想的道路前進時,我們免不了必須與迷茫共存,於是我寫下這篇文章,是幫自己,也是幫現在正值迷茫期的你。不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停止前進腳步,因為從來時間不等人。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五點半就自動甦醒,於是出門去公園健走,當我在享受獨自運動的時光,才過二十分鐘,毛毛細雨就來添亂,只好快走返家。 不過,我在快走途中還是聽了〈哇賽心理學〉,他們提出一個問題:「當你三十過後,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嗎?」 於是,我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我可以大聲的說:「我正在路上了。」
Thumbnail
今天早上,我五點半就自動甦醒,於是出門去公園健走,當我在享受獨自運動的時光,才過二十分鐘,毛毛細雨就來添亂,只好快走返家。 不過,我在快走途中還是聽了〈哇賽心理學〉,他們提出一個問題:「當你三十過後,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嗎?」 於是,我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我可以大聲的說:「我正在路上了。」
Thumbnail
是一種迷戀?是一種執迷?不單像9m88一般為了一首好歌而苦練廣東話,不單想將對方據為己有,將hate你的、diss你的都往死裡打,甚至要成為對方,於是便將對方在ig講過的、影過的一格一格分析、模仿,直至...
Thumbnail
是一種迷戀?是一種執迷?不單像9m88一般為了一首好歌而苦練廣東話,不單想將對方據為己有,將hate你的、diss你的都往死裡打,甚至要成為對方,於是便將對方在ig講過的、影過的一格一格分析、模仿,直至...
Thumbnail
我不知道接下來要去哪裡,似乎要很確定下一步才敢走下一步,但我又該如何確認?如果我又選錯該怎麼辦?內心有好多的擔憂,在這些來回提問題過程中,發現一件事:若硬要在此刻確定「我以後一定要成為什麼」,我更下不了決定.....
Thumbnail
我不知道接下來要去哪裡,似乎要很確定下一步才敢走下一步,但我又該如何確認?如果我又選錯該怎麼辦?內心有好多的擔憂,在這些來回提問題過程中,發現一件事:若硬要在此刻確定「我以後一定要成為什麼」,我更下不了決定.....
Thumbnail
沒工作的第四個月,離職後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我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總依著當下內心的想法而答,卻又覺得答案並不只有一個。 是啊,答案為什麼一定只能有一個,為什麼「有很多的想法」就會被認定為「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呢?
Thumbnail
沒工作的第四個月,離職後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我接下來要做什麼,我總依著當下內心的想法而答,卻又覺得答案並不只有一個。 是啊,答案為什麼一定只能有一個,為什麼「有很多的想法」就會被認定為「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呢?
Thumbnail
好像從來沒有跟大家好好的介紹過我自己,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更認識我,也許也會更認識自己?這不只是一篇我個人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希望你們能帶入自己的現狀同步思考...由於事情要從大學剛畢業開始說起~這文章將會分成上下兩集。 這一切,是從一個美麗的誤會開始的 我從小就一直是平庸至極的人!沒有什麼特別興趣
Thumbnail
好像從來沒有跟大家好好的介紹過我自己,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更認識我,也許也會更認識自己?這不只是一篇我個人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希望你們能帶入自己的現狀同步思考...由於事情要從大學剛畢業開始說起~這文章將會分成上下兩集。 這一切,是從一個美麗的誤會開始的 我從小就一直是平庸至極的人!沒有什麼特別興趣
Thumbnail
節目收聽連結在文章最後喔!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會和我說: 「 找不到想做什麼工作怎麼辦?」 「 我好像沒有興趣嗜好耶… 」 「 我不知道畢業後要幹嘛。」 「 我想從事那方面可是我沒方向。」 會有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時代的變革,新穎職業的發展,以及傳統觀念的滯留,形成了一種現代年輕人獨有的混亂
Thumbnail
節目收聽連結在文章最後喔!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會和我說: 「 找不到想做什麼工作怎麼辦?」 「 我好像沒有興趣嗜好耶… 」 「 我不知道畢業後要幹嘛。」 「 我想從事那方面可是我沒方向。」 會有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時代的變革,新穎職業的發展,以及傳統觀念的滯留,形成了一種現代年輕人獨有的混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