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39)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你必須要在兩軍相搏提刀上陣的時候,能馬上用得出來。

比如說兩軍對戰,拿刀上去殺敵的時候,還要把手冊拿出來,這個刀要怎麼用?手要怎麼握?要怎麼殺敵?怎麼防護?等看完手冊,你大概生命也結束了,對不對?

我們聽著覺得很好笑,上陣殺敵你還拿個手冊。事實上我們遇到煩惱來的時候,能記得有手冊已經算不錯了。把手冊拿出來想一想:哎呀,面對煩惱的時候,我要怎麼樣去調伏煩惱?還能夠記得有手冊已經算不錯了。大部分人遇到煩惱都是把手冊丟到一邊,直接跟煩惱合二為一了。

所以「思量即不中用」,就是說你上陣殺敵已經不需要手冊了,它已經變成你的一個部分,在兩軍對戰的時候,你已經跟手上的刀劍合二為一了,不需要再去看,再去研究了。

同樣的,你在面對煩惱的時候,比如說無常,這個無常已經生起真實的覺受了,它真正能夠產生一種破惡、破壞煩惱的力量,這個叫「思量即不中用」。你不必再去思惟,它已經變成你的一個反射動作。

這很像什麼呢?比如說望梅止渴,一想到很酸的梅子就會流口水,這就是種反射動作。到了這種反射動作的程度以後,用在調伏煩惱也好,用在臨終也好,你才能夠真正有把握。如果你還要再想一想道理,思惟一下,推論一下,這樣的話力量還不夠。

我們說這麼多,意思就是說,之所以要先修止,先修三摩地的道理,就在這個地方。先修止,讓心安定下來,心安定下來之後然後再去修觀,這個時候就像一面很平靜的鏡子,能夠非常清晰地映照這個影像。

所以整個靜坐當中的重點是什麼呢?就是修止跟觀這兩件事情。一坐當中八九成的時間在修止,一兩成時間拿來修觀。前面先修止,讓心安定下來,所以前面三摩地的修行很重要。

我們接著看「三摩地的特點」。三摩地的基本定義就是「善緣心,心一境性」。第一個你要「善緣心」,就是你要有好的所緣境。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比如說你觀察呼吸,呼吸這個境界有節奏,單調,而且不會引起你的貪瞋癡,這就是個很好的所緣境;或者念佛,心中想著佛號,這個佛號就是個很好的所緣境;或者像修十六觀,根據經典的教授來觀察佛身,觀完之後心住在佛身的影像上,久久不動,這也是個很好的所緣境。這些都是善的所緣境。

善緣心是修止的一個基本概念。有的人看電視節目可以看好幾個小時,但你不能說他有定了。或者有的人打妄想可以打很久,那個也不是定,那是妄想執著。

所以我們在修禪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要有所緣境,絕對不能空心靜坐。就像前面有人問說,念佛念到心很定的時候,可不可以把佛號放下來,就坐在那邊?那不行!不能空心靜坐,一定要有個所緣境。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瑜珈這個詞意味著「連結」,它是朝更高意識狀態的路徑,也是將神性能量接引到我們身上的途徑。 我在禪學課學到,禪是「禪那」之意,它是源自於印度古老的瑜珈修行,禪定,能夠喚醒隱伏於自己內在殿堂的神性,而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我們就無法與自身連結。連結,也就
Thumbnail
心的起點 何謂終點 遠方藍天白雲看著 內心平氣和時刻
Thumbnail
寧靜才能致遠,從寧靜中可以找回自己; 無私才能容眾,從無私中可以擴大自我。 In tranquility seek your true nature. In selflessness find nobility and advancement.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因緣塵合”,聽起來好像比較親切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瑜珈這個詞意味著「連結」,它是朝更高意識狀態的路徑,也是將神性能量接引到我們身上的途徑。 我在禪學課學到,禪是「禪那」之意,它是源自於印度古老的瑜珈修行,禪定,能夠喚醒隱伏於自己內在殿堂的神性,而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我們就無法與自身連結。連結,也就
Thumbnail
心的起點 何謂終點 遠方藍天白雲看著 內心平氣和時刻
Thumbnail
寧靜才能致遠,從寧靜中可以找回自己; 無私才能容眾,從無私中可以擴大自我。 In tranquility seek your true nature. In selflessness find nobility and advancement.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因緣塵合”,聽起來好像比較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