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三十七道品

10公開內容

三十七道品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首先,學著放鬆身體,從頭部開始,一路往下到身體其他部位。一旦安定下來,只要知道身體坐在那裡,而且維持那種單純。同時,要覺知無常—環境的無常身體的無常,最重要的是,心的微妙的無常。
阿難尊者當年問:「佛入涅槃後,我們如何使道業增進,得到解脫?」佛就講:「以戒為師;以四念處為住。」
緣生性空,又可用四句話來解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好難!
由於這個身體,使得眾生費盡心思,勞心勞力,擔憂、恐懼,三界中的眾生互相侵害、殘殺掠奪,我執繫縛,不斷地生死輪迴,都是因為有這個身的緣故。若想出離世間苦,應當尋求涅槃寂滅,收攝身心,守護正念,恬靜淡泊,無分別想,如此可以證得涅槃,這才是最大的快樂。」
該斷就要立即斷,四正勤也說:「已經惡速令斷,未生惡令不生。」這可不是單純只自己的惡;還包括別人對你的惡心惡意。而且,通常這些下套的人,有時候還會以為他自己的貪念增長是在行善呢!還有更扯的,如果你遠離他,他就會到處去說你是怎樣辜負他;要你回頭繼續讓他有操弄你的機會。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由於煩惱──有貪瞋癡的煩惱,而造了業──身口意的業,而感得三界業報身,再來三界輪迴,就在三界裡面一個牢籠換另外一個牢籠,不斷地在三界輪轉。 所以我們必須斷除貪瞋癡等煩惱,去除對色、受、想、行、識的執著,不再造有漏業,才不會感得業報身來三界輪迴;唯有這樣,那才是真正的解脫。
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反省,有時候我們不瞭解實情,可能人家無心的一個言語,或者一個動作,但是,我們總以為人家是不是看不起我,心裡就起煩惱。有時候更造了惡口,或者打罵,甚至殺業,其實這些都是得不償失,最後損傷的還是自己。我們造了因,得到的果是如影隨形。希望大家能夠謹慎身、口、意三業,精進不要放逸。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學佛要先從「看好自己,接納自己」開始;不要從「否定自己,追求聖人」的角度開始。做不到,硬要裝,撐不久的。接納自己現在不完美,找一個你喜歡的菩薩形象,然後好好的讓自己雕琢出來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