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位操作: 兩個二進位字串相加 Add Binary_Leetcode #6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題目敘述 Add Binary

題目給定兩個二進位字串a, b

請計算a+b二進位加法的答案,最後以字串的形式輸出。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a = "11", b = "1"
Output: "100"

Example 2:

Input: a = "1010", b = "1011"
Output: "10101"

約束條件

Constraints:

  • 1 <= a.length, b.length <= 10^4

字串a 和 字串b的長度都介於 1個 ~ 一萬個字元。

  • a and b consist only of '0' or '1' characters.

字串a 和 字串b只會包含'0'或'1'

  • Each string does not contain leading zeros except for the zero itself.

前面沒有無意義的leading zero補零


演算法 模擬二進位加法


二進位加法過程

二進位加法過程


模擬二進位加法,逢二就進位,從最低位元逐項累加到最高位元

0 + 0 = 0

0 + 1 = 1

1 + 0 = 0

1 + 1 = 0 ,同時傳遞進位1給左側的高位元


最後,以字串的形式輸出答案。


程式碼 模擬二進位加法

class Solution:
def addBinary(self, a: str, b: str) -> str:

result = ''

a = list(map(int, a))
b = list(map(int, b))

carry = 0
while a or b or carry:
digit_sum = 0

if a: digit_sum += a.pop()
if b: digit_sum += b.pop()
digit_sum += carry

carry, digit_sum = digit_sum // 2, digit_sum % 2

result = str(digit_sum) + result

return result

複雜度分析

時間複雜度:O(m+n)

總計算時間依賴於長度較長的那個字串,依然是線性時間演算法。


空間複雜度: O(m+n)

輸出總長度也依賴長度較長的那個字串,依然是線性空間演算法。


Reference

[1] Add Binary - LeetCode

avatar-img
92會員
425內容數
由有業界實戰經驗的演算法工程師, 手把手教你建立解題的框架, 一步步寫出高效、清晰易懂的解題答案。 著重在讓讀者啟發思考、理解演算法,熟悉常見的演算法模板。 深入淺出地介紹題目背後所使用的演算法意義,融會貫通演算法與資料結構的應用。 在幾個經典的題目融入一道題目的多種解法,或者同一招解不同的題目,擴展廣度,並加深印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給定木板的長度和切割點位置,找到最小總切割成本。透過DP動態規劃和區間DP框架,定義DP狀態並推導出最小切割成本的遞迴關係式。複雜度分析為時間複雜度O(n^3)和空間複雜度O(n^2)。關鍵知識點在於挖掘切割問條的共通模式,透過範例和圖解輔助思考。
給定一個9x9的輸入陣列代表數獨題目已經 部分作答 的狀態, 請驗證已經作答的部分是否為合法的Sudoku的輸入。 註: 合法的Sudoku輸入必須滿足這些規則 1~9每一直排恰好出現一次。 1~9每一橫排恰好出現一次。 1~9在3x3的小方陣裏恰好出現一次。
題目敘述 Minimum Deletions to Make String Balanced 給定一個只會有包含'a'b或'b'的輸入字串s。 每次操作可以任選一個字元刪除。 請問最少需要多少次操作,才會使得所有的'b'都在'a'後面?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s
題目敘述: Reverse Bits 給定一個32bit的整數,請逆序翻轉其二進位表達式,輸出翻轉過後的數字。 例如輸入是二進位1010111 逆序翻轉後是 1110101,對應的十進位數值是117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n = 00000010100101000
題目敘述 Count Number of Teams 給定一個輸入陣列rating,裡面代表每位成員的評分 挑選三位成員,對應到三個index i, j, k 且 i < j < k 如果rating[i] < rating[j] < rating[k] ,則此三人可以組成一隊。 或者ra
題目敘述: Minimum Cost to Convert String I 給定字元轉換映射表original, changes和對硬的成本陣列cost。 請問字串source轉換到字串destination的最小成本是多少? 如果無解,請返回-1 如果有解,請返回整體的轉換最小成本。
給定木板的長度和切割點位置,找到最小總切割成本。透過DP動態規劃和區間DP框架,定義DP狀態並推導出最小切割成本的遞迴關係式。複雜度分析為時間複雜度O(n^3)和空間複雜度O(n^2)。關鍵知識點在於挖掘切割問條的共通模式,透過範例和圖解輔助思考。
給定一個9x9的輸入陣列代表數獨題目已經 部分作答 的狀態, 請驗證已經作答的部分是否為合法的Sudoku的輸入。 註: 合法的Sudoku輸入必須滿足這些規則 1~9每一直排恰好出現一次。 1~9每一橫排恰好出現一次。 1~9在3x3的小方陣裏恰好出現一次。
題目敘述 Minimum Deletions to Make String Balanced 給定一個只會有包含'a'b或'b'的輸入字串s。 每次操作可以任選一個字元刪除。 請問最少需要多少次操作,才會使得所有的'b'都在'a'後面?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s
題目敘述: Reverse Bits 給定一個32bit的整數,請逆序翻轉其二進位表達式,輸出翻轉過後的數字。 例如輸入是二進位1010111 逆序翻轉後是 1110101,對應的十進位數值是117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n = 00000010100101000
題目敘述 Count Number of Teams 給定一個輸入陣列rating,裡面代表每位成員的評分 挑選三位成員,對應到三個index i, j, k 且 i < j < k 如果rating[i] < rating[j] < rating[k] ,則此三人可以組成一隊。 或者ra
題目敘述: Minimum Cost to Convert String I 給定字元轉換映射表original, changes和對硬的成本陣列cost。 請問字串source轉換到字串destination的最小成本是多少? 如果無解,請返回-1 如果有解,請返回整體的轉換最小成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 LeetCode 題目「2. Add Two Numbers」的解法。這道題目考察對鏈結串列 (Linked List) 操作和進位處理的掌握。
Thumbnail
一、基本算術運算符號 加法:+ 減法:- 乘法:* 除法:/(返回浮點數) a = 1 b = 2 print( a + b ) # 加法 輸出:3 print( a - b ) # 減法 輸出:-1 print( a * b ) # 乘法 輸出:2 print( a / b ) #
今天要來討論 1 + "1" 。 如果當兩個操作數都是數字時,+ 會執行數字相加。例如,1 + 1 結果是 2。 那如果是"1"+"1",就變成字符串相加變成11。 那我們今天要講的是1 + "1",答案是11,為甚麼呢? 這是一個類型強制轉換,今天當 + 遇到不一樣的類型時,JavaScrip
在求學階段,你已經對代數的計算熟到不能再熟,所以變數(variable)對你來說應該不至於太陌生,先來看看以下這個例子: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 LeetCode 題目「2. Add Two Numbers」的解法。這道題目考察對鏈結串列 (Linked List) 操作和進位處理的掌握。
Thumbnail
一、基本算術運算符號 加法:+ 減法:- 乘法:* 除法:/(返回浮點數) a = 1 b = 2 print( a + b ) # 加法 輸出:3 print( a - b ) # 減法 輸出:-1 print( a * b ) # 乘法 輸出:2 print( a / b ) #
今天要來討論 1 + "1" 。 如果當兩個操作數都是數字時,+ 會執行數字相加。例如,1 + 1 結果是 2。 那如果是"1"+"1",就變成字符串相加變成11。 那我們今天要講的是1 + "1",答案是11,為甚麼呢? 這是一個類型強制轉換,今天當 + 遇到不一樣的類型時,JavaScrip
在求學階段,你已經對代數的計算熟到不能再熟,所以變數(variable)對你來說應該不至於太陌生,先來看看以下這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