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可以視為不同軟體系統之間的溝通橋梁,讓雙邊可以交換數據並執行各種功能。這篇會記錄產品經理一定要知道的幾個 API 概念,像是常見的錯誤代碼以及不同的 HTTP 方法(如 PUT、GET、POST)和實際案例說明。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
⠀⠀
API,即應用程式介面,是一套定義不同軟體應用之間 互動方式
的規則,例如我在電商平台販賣商品,我想將電商平台的訂單拉到自己的網站進行出貨,這時就能直接透過 API 索取資訊,而不需要了解電商平台內部的細節。
⠀⠀
使用 API 涉及兩個主要方面:請求(Request)和回應(Response)。當需要從伺服器獲取數據或進行某些操作時,發起者將發送一個「請求」到伺服器,伺服器處理這個請求並返回一個「回應」。
請求(Request)
請求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關鍵部分:
https://api.example.com/orders
可能是一個獲取訂單的 API URL。回應(Response)
回應是伺服器根據請求返回的結果。回應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
⠀⠀
⠀⠀
API 通常會使用不同的 HTTP 方法來進行不同的操作,這些方法代表了對資源的不同處理方式。
GET https://api.example.com/orders/12345
這個方式可以獲取「訂單ID = 12345」的詳細資訊。
POST https://api.example.com/product
這個方式可以在對方的平台建立一個商品。但當然除了 URL 本身,還需要在 Body 填上商品的相關資訊,像是商品名稱、價格。
PUT https://api.example.com/customers/12345
這個方式可以將消費者資訊換成正確的姓名、電話、地址等。
PATCH https://api.example.com/customers/12345
這個方式可以只改消費者資訊的姓名,但其他欄位不更新。
DELETE https://api.example.com/customers/12345
這個方式可以將「消費者ID=12345」的資料進行刪除。
⠀⠀
⠀⠀
⠀⠀
在 API 呼叫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錯誤,工作時的口語都會說「API 打不通」。
常見的 HTTP 錯誤代碼可以幫助產品經理更好地溝通問題,並與技術團隊協作解決這些問題,但不同開發團隊使用的代碼都不太一樣,比較常見的像是:
⠀⠀
這是因為請求格式錯誤或缺少必要的參數所導致的。通常發生在請求的參數、JSON 格式不正確的情況下。
這表示用戶沒有適當的身份驗證、像是沒有 API key,無法訪問資料。
這表示用戶沒有權限訪問所請求的資料,即使身份驗證成功。
這表示所請求的資料不存在或 URL 錯誤。
這表示伺服器端出現了無法處理的錯誤。
⠀⠀
⠀⠀
⠀⠀
情境:透過 API 獲取電商平台上的訂單資料,以便了解當月銷售狀況。
GET https://api.example.com/orders?startDate=2023-01-01&endDate=2023-01-31
⠀⠀
情境:透過 API 查詢某個商品的詳細資料。
GET https://api.example.com/product/12345
⠀⠀
情境:透過 API 更新某商品的價格和成本。
PUT https://api.example.com/products/67890
{ "price": 299,
"cost": 100 }
⠀⠀
⠀⠀
作為產品經理,API 幾乎是一定會碰到的名詞,特別是 HTTP 方法、常見錯誤代碼。
例如測試產品功能時,有時會需要自己透過 Postman(一個打 API 的小工具 )去測試 API 的正確與否。
如對這系列文章興趣可以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