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到最後,作者已經揭曉了答案:
能夠讓鞦韆一次次盪出去的,是愛(226頁)。
這本書在網路上的書評是一面倒的叫好,但是在這樣的時刻,其實反而是最危險的。這樣的書非常雞湯,它講述了一個令人美妙地激動的個人奮鬥史,讀者在讀的過程中像李斯特的女性聽眾般昏厥,但作者的家庭背景是什麼樣的基底,卻很少有人去思考 ──一如我們所知的,巴菲特與蓋茲的父母都不是什麼簡單的人物。
作者提到的職涯路徑其實類似「合成」的概念:你拿到了第一個元素,然後,用這個元素去合成,找到一個同時需要第一與第二元素融合的工作,以此類推。就作者而言,她的起始元素是英文、後來大學讀了日文,她把日文與英文合成,要求人資幫她找能同時用上這兩個元素的工作,於是就有海上油勘的第三份工作。
但是她從第一個元素開始就已經是勢如破竹的到達執行長的地位,坦白說,這個如果不是家庭有些背景,那內燃的動力肯定是不夠的。請注意,我這裏說的背景並非政經色彩的那種,還有一個原件是最為巨大、但許多失能家庭的孩子也無從開始的,那就是開頭所說的「愛」。
誠如白潔如在商周〈能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是種特權?「家庭資本」如何影響人的一生〉(2023.4.13)的開頭名言:「愛本身就是一種資本」。我猜測Emily的家庭其雙親基本上給予了她很大的安全感與肯定,以致於當她聯考因法令而全部作廢時,她的母親居然能石破天驚地想到動用媒體的力量:我就問、有幾個家長敢這麼幹?將自己的女兒推到電視前讓全國知曉,先不問這件事能否成功,這樣的膽識與背後可能要承擔的,絕對不是平庸的父母。
Emily也在比較末段提到她有一次忘了把送洗的衣服拿下火車,結果因為害怕被母親責罵,居然坐飛機來回把送洗衣物取回,這位作者從其領導風格看,是風林火山的風格,但居然還會懼怕母親,可以想見Emily的母親一定是一位非常有威嚴而且也膽識過人的人物,甚至可以說,若說Emily是閃耀的太陽,她的母親可能是毫不遜色的太陰。
這並不是怨天尤人,也非推卸責任,但包括我在內許多失能家庭的孩子可能要認知到一個事情,就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而遠的,即使有意識的尋求治療還是會在生命中留下印記。曾經我是那個堅信「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大丈夫當如是也」的信徒,但最後我崩潰了,為什麼同樣是「人」,別人做得到,但我做不到呢?除了南極校長說的「我不做人上人」的新觀以外,我終於明白很多事情是檯面下看不到的。
我認識的一位高中校長,為了幫家裏還債,他沒有別的選擇。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單靠意志力這麼簡單。當這些成功人士在闡述自己發光的道路時,她沒有說的,是那些如同舞臺背景般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這些在《謝天》裏被概括為「感謝上天」的"被動元件",它們可真是名符其實的被動元件啊,是主角的buff。
做為一個失能家庭的孩子,我覺得我有義務寫出來。我們不該怨天尤人,也為作者的奮鬥感到欽佩,對她書中的概念欣賞(但也充其量是一個概念的描繪而已),但每一個讀者都該誠實的問自己,為什麼你的內燃機發不出像Emily Liu一樣大的馬力?這個問題不是要使自己墜入深淵,而是、明白「做不到的話,也沒關係喲」。
愛是最大的內燃機,失能家庭滿地都是的時代,我只希望那些失能家庭的孩子看了這樣的書不會覺得「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我不去死?為什麼我這麼失敗?」。
不是的,不是那樣的。
能過的平安、自在,就夠了。
如果還有多餘的資源,那麼,暗中、慢慢地去轉換自己的財產成為資本額吧,說到這裏,《深度職場力》可能更務實而可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