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雖是從女性角度出發,但書中面對人生的態度與想法不需要侷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現今社會無論男女都一樣,重點在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你為了你想要的生活做了些什麼?」不得不說,現代社會女性確實比較辛苦,尤其當你有了家庭又想要站回職場擁有一番成就時,更是如此。
在每一次的狂歡與聚會中,真正能陪你談心說事、擁有相近價值觀的人有多少?是否經常留下的僅是狂歡後的空虛與精力耗盡?聊著言不及意的話題,付出時間與心力;但心與心的距離卻仍然這麼遠?走進生命中的那個人,會在每次的相處使你感受到這才叫做『相處時光』,即使時間不長,也會特顯珍貴與反覆回憶。
曾經我也陷入成為女王的迷思中,當時自認為不屬於嬌弱、安於現況、懂得撒嬌、溫良恭儉讓的善良女性;所以在刻意營造之下,強悍、精明幹練、堅強、工作狂,這些形容開始出現在我身上。但是,真的不會太刻意嗎?真正的自我,選項永遠不只是二選一;我們可以溫和且堅韌的去做那個真正的自我,不刻意的討好別人也不會任性的要求別人配合,而是在這之中,『我』想要的是什麼,而這個選擇不應該是任何人的負擔或替你承擔。
看到自律的內容時,我心中其實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因為在半年前也看到了相似的文章。我們都有很多的想法跟欲望;時常羨慕著別人擁有的,卻很少思考如何透過自律而逐步踏實。我想這也是一種刻意練習。自律就是清醒時的自我認知,我們都知道肥胖對健康不好,但是工作壓力大就想吃來點甜食、下班喝一杯、吃一頓大餐犒賞辛苦工作的自己?或者,羨慕著那些自由工作者的時間彈性,但卻無法自律的管束自己懶惰的欲望?那麼,是否永遠都在羨慕別人呢?時刻提醒自己不自律的危害,自律不需要很大決心或長時間準備,我們需要的是『從此時此刻開始做起』。自律這部分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曾經在文章中,我看到下面這句話:
極度的自律,背後都是極致的欲望!戰勝欲望的永遠只有更高級的欲望!
『孩子,是你的另一位人生導師』在書中某個單元主要撰寫關於親子相處的方式;看著看著眼匡紅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持續地反省自己與溜溜的相處方式。我不是一個熱衷於家庭的媽媽,有時為了貪圖自己的時間,會看似陪伴小孩但實際上在玩手機;這些孩子都是感受得到的。如果透過電子產品、影音,讓孩子將注意力放在別的地方,父母只是坐在同一個空間卻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這樣還叫做『陪伴』嗎?
所以現在,我明確的分割時間,想要專注就不會讓自己“感覺有在陪伴小孩“來降低自己的愧疚感,而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陪伴時,便放下手邊的所有事情,認真的去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對事物的不同理解。我想,這也是一種『講究』,面對親子關係不要便宜行事。
書裡講述了一個女孩的故事,簡單來說;女孩非常有教養、擁有正確價值觀、相較他人有著稍高的起點,即使如此,仍知道要替自己累積實力避免最糟的狀況來臨;從不用高壓手段去綁架自己的另一半,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有人說這只是因為他的出身環境比別人更好,所以有更多的選擇權。實際上,女孩是看著自己的父母從基層一路打拼向上,知道什麼叫做辛苦、什麼叫累積自己才有實力往上,進而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這讓我想到前段時間,一位女生朋友跟我說的一段話;我們總是想留給孩子很多物質上的滿足,但能夠留給溜溜最大的寶物就是我們以身作則的去面對事情,他從小看著父母如何面對人生、處理事情的態度,也將造就他未來的人生價值觀。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學習到的東西比任何財富都更可貴,當然,也有可能比任何東西都來得可怕。
引用書中內文:
人生的挑戰、痛苦和樂趣都來自這種無常屬性,人生之所以被稱為值得,就是因為我們曾經逾越過無數次的無常。生命的品質跟我們所經歷的無常有關,而不是我們所謂的安逸和確定。
我想所謂的『無常』跟VUCA的狀態很相似,而人生也是從這四種狀態所組成。
『VUCA,』這個詞最初由美國軍隊在20世紀90年代引入,用來描述冷戰結束後的世界局勢,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商業和管理領域,以描述現代商業環境的特點。
人生每一段路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好,都是為了讓你與他人不同,最後讓你變成了自己。輝煌和轉折都用來寫在履歷表上,無用的歲月,才包含著我們區別於他人的意義
人生之所以有趣,就是上述這些變化性、不可預測性,如果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在正規的道路且可預測未來發展,那麼意義為何?即使最終還是走回了某條路上,但不拐彎出去便看不見那張充滿冒險與浪漫的意外風景;更何況,這些意外在未來的某天也許能為你帶來正向的影響,誰知道呢?
如果你是職場女性、職業婦女、地方媽媽,滿推薦你可以看一下這本書。不單純討論與職場有關係,而是一段自己與自己的對話跟旅程。回頭想想,活到了三十堆年頭,是否還有被什麼所束縛?再晚一點,會不會連任性的權利都沒有了呢?不要活在常規的框架之中,我們可以輕鬆自在的做自己。